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倫敦霧霾催生了印象派
送交者: 藝萌 2016年12月16日08:06:57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中國官媒和御用文人試圖讓百姓相信霧霾其實一種自然現象,呵呵。而且吸入人體有益健康。其實霧霾曾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

倫敦霧霾催生了印象派:

倫敦霧霾催生了印象派,中國霧霾,藝術家在幹什麼?(黑白先生)


2016-12-14  


倫敦霧霾催生了印象派,中國霧霾藝術家在幹什麼?(黑白先生)


在20世紀上半葉,霧霾成為了倫敦人的基本配備。特別是在20世紀50年代,倫敦一年中可見度不超過1000米的天數就多達50天,走在路上看不到遠處的朋友朝你揮動的小手。霧霾刺激了藝術家和文人墨客的創作,那時候的倫敦,畫廊里到處都是以高聳的煙囪為主題的藝術品。大霧成為藝術家們表達城市生活病態的隱喻。其中,莫奈創作的《霧中的國會大廈》《日出·印象》等系列作品,脫穎而出。就這樣,倫敦的霧霾成就了印象派大師莫奈,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藝術家!(等同於現在國內趙本山之類的名氣)


說起莫奈,當時發生了一個很好玩的事,在《日出·印象》畫中,莫奈畫筆下的倫敦霧是光怪陸離的淡紫色,霧中,一輪紅日拖着一縷橙黃色的波光緩緩升起,近處的小船,遠處的港口在一片朦朧中若隱若現……倫敦人看了非常驚訝,因為印象中霧都是灰色。怎麼會是帶顏色的呢?後來人們專門到大街上觀察,發現由於煙囪里不斷地噴出帶有火星的煙火,與光發生映射,倫敦的霧確實是紫紅色的。此後,人們稱莫奈為“倫敦霧的創造者”。


由於莫奈的作品太深入人心了,英國人痛定思痛,決心與倫敦霧開戰。那時的倫敦,人人都是治理霧霾的踐行者思考者,各大高校、環保組織與媒體多方聯手,形成合力。倫敦國王學院、蓋伊醫院與聖托馬斯醫院聯合組建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基金會主辦“如何降低空氣污染對個人影響”的研討會,探討每位倫敦市民如何從自身做起改善空氣質量等等。如今的倫敦早已抹去了“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霧都印象。變得相當宜居,在世界大都市生活環境排行榜上排前三。


當年英國1952年12月5日倫敦嚴重陰霾,(PM濃度160) 如今北京484,成都340,大連284...莫奈畫的倫敦霧霾現在都價值上億了……宋莊畫家村或成最大贏家,描繪的都是祖國的壯麗景色,大好河山。中國的藝術家們,最擅長表現社會生活的光明面,把生活中的那些高尚的,美好的東西發掘提煉出來,形成心靈雞湯般的陶醉。


卻從來不敢像西方藝術家那樣,面對現實生活的醜陋和陰暗。我們的藝術家表現的都是心靈雞湯,無非是追求安逸、退回內心,而對社會上的“霧霾”視而不見、保持沉默。如今的中國的藝術家們,除了描繪心靈雞湯,還喜歡投機取巧、熱衷功名,弄一大堆嚇死人的職業頭銜,到處炫耀。其實越這樣越顯得自卑,越顯得空虛無信仰。


在西方,文藝復興開始,藝術家們復古,學古希臘畫裸體、塑裸體,為什麼?就是為了對抗虛偽,和倡導思想的自由。吳冠中說,“藝術家命定是殉道者,因社會中沒有真正創作藝術的職業。”“藝術家都是受難天才”,反叛者尤甚。西方美術界著名的反叛者,如梵高、蒙克等大多具有“殉道者”的意味。梵高正是在傳道期間,感受到礦工的苦難和無力救贖的困境,而從事繪畫藝術。 殉道,一個不寒而慄的詞彙,不要做,在當下,就是說說都會成為一種奢侈。因為“真”成了一種稀缺資源,不是沒有,而是不敢或是難以擁有。


這時我想起導演賈樟柯說的一個段子:去年在北京拍攝保護環境環保廣告,胡同里突然衝出幾個大媽大爺,高聲嚷嚷:“他們在拍咱們的霧霾,快報警,快把攝像機扣下來,不能讓別人知道我們的霧霾”。 所以對國人來說,霧霾遮住了視線不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心理的霧霾蒙住了內心的真實。


(如上圖)這張照片最能代表國民性。看到大媽們在霧霾天裡練操,心裡特別難過,為那種因為無知而導致的無所畏懼感到難過,為這種生於無知的無所畏懼以集群列隊的方式呈現而感到難過,看來國人心理的霧霾還真的是最難治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女人長的越高越容易得癌,原因是牛奶?
2014: 在美國喝牛奶就和喝農藥差不多
2013: 男人不換內褲5危害
2013: 不能和蜂蜜一起吃的食物有哪些
2012: 面相透析你的健康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