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士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冒死研製狂犬疫苗第一人 |
送交者: 賈舟子 2018年07月23日08:27:11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1.巴斯德是誰? 一百年前,在法國,一位大學生登上了一列火車,鄰座是個看上去像農民的老人,老人手執念珠(背誦聖經的工具)嘴裡念念有詞。 “先生,你還相信這些過時的東西?”學生問。 “是的,我相信。你不信嗎?”老人回答。 學生笑了笑:“我不相信這些愚昧的事情。聽聽我的建議,把你的念珠扔掉,了解了解科學對此的解釋。” “科學?我不懂這個科學,也許你能給我解釋解釋。”老人說。 學生說:“這可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請留下你的地址,我會寄給你一些書,你自己看吧。” 老人從內衣口袋裡拿出一張名片,學生接過一看,臉一下子就紅了,低頭不語。 名片上寫着: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學研究院院長。 路易士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信仰基督教,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化學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像牛頓開闢出經典力學一樣,巴斯德開闢了微生物領域,他也是一位科學巨人。 巴斯德曾任里爾大學、巴黎師範大學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在他的一生中,曾對同分異構現象、發酵、細菌培養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從而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被後人譽為“微生物學之父”。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見其在人類歷史上巨大的影響力。其發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現在仍被應用。 2.研製狂犬疫苗第一人 1882年,巴斯德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同年開始研究狂犬疫苗。狂犬病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人和家畜被病犬咬傷之後,也會患狂犬病。它每年要奪走數以百計法國人的生命,當時沒有疫苗,也沒有免疫球蛋白,對付狂犬病,人們只能使用燒紅的鐵棍,19世紀的歐洲人相信,火焰與高溫可以淨化任一切事物,包括肉眼所看不見的細菌。 當時只要是被動物咬傷的人們,都會被村莊中的壯漢們強壓至打鐵鋪,請鐵匠用燒紅的鐵棍去烙燙傷口,想藉此“燒”死看不見的病原,但如此原始、殘酷的作法,並沒有辦法治療狂犬病,常常只是加速死亡的來臨。 1880年底,一位獸醫帶着兩隻病犬來拜訪巴斯德,請求幫助。能不能製成狂犬疫苗呢?1881年,巴斯德組成一個三人小組開始研製狂犬病疫苗。他們希望從採集病犬的唾液進行研究,但這種採集十分危險。巴斯德和他的團隊冒着被咬傷的危險採集狂犬的唾液,一次,巴斯德為了收集一條瘋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腳下耐心等待。 他們將採集的狂犬唾液注射到健康犬只的腦中,健康的犬只果然馬上發病死亡,歷經過數次的動物實驗,巴斯德推論出狂犬病病毒應該都集中於神經系統,因此他大膽地從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懸掛在一支無菌燒瓶中,使其“乾燥”。他發現,沒有經過乾燥的脊髓,是極為致命的,如果將脊髓研磨後將其和蒸餾水混合,注入健康的犬只體內,狗必死無疑;相反的,將乾燥後脊髓和蒸餾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上,卻都神奇的活了下來。 巴斯德於是推斷乾燥後脊髓的病毒已經死了,至少已經非常微弱。因此他把乾燥的脊髓組織磨碎加水製成疫苗,注射到犬只腦中,再讓打過疫苗的狗,接觸致命的病毒。經過反覆實驗後,接種疫苗的狗,即使腦中被注入狂犬病毒,也都不會發病了!巴斯德高興的宣布狂犬疫苗研發成功! 1885年,一位幾乎絕望的母親,帶着被狂犬咬傷的9歲小男孩約瑟芬(Joseph Meister),來到了巴斯德實驗室門口,哀求巴斯德救救她的孩子。為了不眼睜睜看着男童死去,巴斯德決定為約瑟芬打下人類的第一針,這時距離約瑟芬被狗咬傷已經四、五天了;巴斯德在1 0天中連續給少年注射了十幾針不同毒性的疫苗。 在治療約瑟芬的過程中,有人提出:“把孩子當試驗品是不道德的,我們不知道應該用在人身上的劑量。”巴斯德的回答則是:“我確定我是在救一個孩子的命,而不是在試驗我的疫苗。” 他為小約瑟芬徹夜難眠,怕自己害了他,甚至在回家鄉阿爾布瓦休息前,還叮囑小約瑟芬每天寫信告訴他發生的事。15天假期里,巴斯德家裡連續不斷地收到病人匯報情況的信件。一個月後,少年健朗如常,安然返回家鄉。巴斯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能從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 消息傳開,國內外絡繹不絕的患者蜂擁而至前來注射疫苗,狂犬疫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巴斯德和助手日夜忙碌。長年的過度工作,嚴重損害巴斯德的健康。1887年10月23日上午,他腦溢血又發作了,倒在寫字檯上,舌頭麻痹,說不出話來。 在狂犬病疫苗研究上的努力使得巴斯德更加贏得法國民眾的尊重,1888年,法國政府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親自擔任所長。1889年,生產工藝已經比較成熟的狂犬病疫苗正是由巴斯德研究所推向市場,並開始廣泛使用。 1895年9月28日,也就是他72歲時,他在親友及學生的環繞中在維倫紐夫.勒伊丹(Villeneuve L’Etang)去世。差不多有半個多世紀,他都是在半身不遂的情況下,在科研領域拼命研究往前衝的。 巴斯德研究雞霍亂、炭疽桿菌以及狂犬病上的指導思想日後成為免疫學的基石,其他科學家應用巴斯德的基本思想先後發展出抵禦許多種嚴重疾病的疫苗,能夠預防斑疹傷寒和脊髓灰質炎等疾病。 3.巴斯德的信仰 對於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巴斯德歸功於神。巴斯德是名敬虔而保守的基督徒,他認為科學與基督信仰並無矛盾,並堅信科學拉近人與神的距離。他說:“對大自然越有研究,就越感受到造物主奇妙的工作”,“科學驅使人更親近神”,“如果承認上帝的存在,這一個信心實比一切宗教的神跡更為超奇,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有了這種信心,這種悟性,那便不能不對上帝下跪敬拜了。” 巴斯德時常在在實驗室里一邊工作,一邊禱告。他相信,上帝由於其無限的恩慈,不可能為人類創造一種懲罰的災禍後,不同時為人類造出一種解藥來。巴斯德說“我對大自然愈有研究,就愈感受到創造主奇妙的工作。我知道得越多,我對耶穌的信仰就越接近一個鄉下農夫。” 當時在歐洲知識份子中,流行的是“自然發生論”,認為生命可以由沒有生命的物質中自然產生,而達爾文進化論中的“物種起源”,更被“自然發生論”擁為經典。對此,巴斯德予以堅決反對。他相信生命是神所創造而非自然產生的,認為如果物質本身可以產生生命,那生命 (的價值)變成短暫,物質反成永恆。他堅信生命(而非物質)才有永恆的價值,他並以準確的實驗(天鵝頸燒瓶實驗)證實了這一點。 巴斯德年邁時曾回自己的母校演講,並談到了他能夠在科學領域節節得勝的兩大要素:一個是信心,相信神的啟示。二是熱忱(enthusiasm)。“這個生詞是由En及Theo合成,En是裡面,Theo是神。真正持久的熱忱,是來自神在我心裡。”或許,巴斯德所言正是一個真正希冀在科學上有所建樹以及使用其科學成果之人或企業所應該秉承的。 天父花園編輯整理 © Tom Lin 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文化故事 | |
2017: | 研究:即便增重一點點也影響成人健康 | |
2015: | 不要讓微波爐為你犯錯誤 | |
2015: | 揭秘:癌症錯誤傳言,還原實際真相 | |
2014: | 哪4個時間點喝茶傷腎致癌? | |
2014: | 五種人不宜吃桃子 | |
2013: | 女白領過勞的15個危險信號 | |
2013: | 想健康長壽 先練腿的秘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