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二評方舟子先生
送交者: wonderfulperson 2006年10月30日16:44:54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講一個寓言
《莊子〉說,倏和忽是混沌的朋友,混沌天生沒有七竅。混沌對待倏和忽非常友善,倏、忽二人慾報其恩,於是替混沌“日鑿一竅”,七日後七竅鑿成,混沌死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說明事物的任何改革和變化,都不可以違背事務的本性和本質。當人們試圖規範改良某種對象時,必須先了解該對象的本性本質,以順乎其本性本質的方式進行調整,不能僅僅因為有一片“善心”(姑且把它理解為善心),就妄自作為。

有人說你講的是寓言,現實中有人幹這麼蠢的事嗎?

我說有的,此人大號名叫方舟子。

方舟子先生說:“ 我們首先應該把中醫理論和中藥(以及針灸等傳統療法)區分開來。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格格不入,雖然有許多人幻想將來有一天中醫理論會被納入科學體系,甚至被用來拯救現代醫學,但是那僅僅是一種幻想,我不認為它有可能實現。”“但是否認中醫理論的科學性,並不等於全盤否定中藥。中醫的某些療法就像其他民族的傳統療法一樣,可能有其價值,值得用現代醫學方法進行挖掘研究。”

我們中醫人首先得對方舟子先生“感恩涕零”,沒有把中醫全盤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他揮着一把大手術刀(嶄且定為是手術刀,其實準確地說是一把屠刀),把中醫肢解了,把中醫的理論與中藥的療效割裂開來。他認為中藥的療效與中醫理論無關。認定中醫的理論與現代醫學格格不入,應當判為死刑,立即執行。而中藥呢,尚有其利用價值,還值得“用杴挖一挖”。

方先生為什麼還刀下留情,保留下了中藥。我揣摩可能有這樣的原因,中醫中藥的錚錚療效在那裡擺着,完全閉眼不顧事實,一律否定,恐怕難服天下人之心,不如先否定了理論,再把中藥改頭換面,性“西”算了。

中醫理論與中藥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理論猶如中醫的神經中樞,而中藥猶如中醫的肢體,是須臾不可分離的。每一個中醫人都清醒地認識這一點。

中藥的療效之所以好,完全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才能逐步發展起來,脫離了中醫理論,中藥也就喪失了靈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還恥談什麼“挖掘”。

中醫與中藥能夠分割開來嗎?

舉個中醫內行人都懂的例子:

中醫認為,氣血不和,木盛克土,脾虛肝旺,可以引起腹部疼痛,這是中醫理論,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認為藥性理論中甘者緩之,酸者斂之,性味甘酸,可以化陰,藥物中甘草味甘能緩急止痛,芍藥味酸苦,能瀉肝柔肝止痛,二者合用,甘酸化陰而止痛力倍增,相得益彰,用於治療氣血不和,脾虛肝旺引起的腹部疼痛有良效。如果單獨用甘草或單獨用芍藥,都肯定無二者合用的效果。

這就是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中藥治病的典型例子,沒有中醫理論的指導,中藥能有這樣良好的治療作用嗎?

再以中藥黃連為例。西醫提煉黃連素,不過是治治腹瀉,治治痢疾。鮮有它用。但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認為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泄火解毒。通過中醫的四診觀察,結合病因分析,八綱與臟腑等辯證,但凡有見濕熱症狀及火熱症狀,無論是腹瀉,痢疾,心病,胃病,感染性疾病,中樞神經疾病,皮膚癬病,臃腫瘡毒,甚至是口舌生瘡,牙齦腫痛,都可以應用黃連,結合配伍其他的中藥來治療。例如胃病屬於肝胃火盛,可以服由黃連為主的左金丸。以心火旺盛為主的心臟疾患及心神衰弱,可以服有黃連組成的硃砂安神丸。傳染性疾病見於火毒旺盛者,可以服黃連解毒湯。牙齦腫痛屬於胃火旺盛,可以服以黃連為主的組方清胃散--------。

即便是不懂中醫的人,也能清楚地看出,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中藥黃連,大大擴展了疾病的治療範圍。使中藥黃連神氣活現,盡顯身手。假如抹煞了中醫理論指導,黃連能有這樣寬的治療範圍?能有這樣好的療效嗎?

與中醫理論分家的中藥,只能落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基本上也就香消玉殞了。

方先生判決的中醫理論是死刑立即執行,判決中藥的是死緩。

其實,把方先生與中醫的“情結”以混沌倏忽這個寓言來比喻,並不十分得體,我知道方先生對待中醫的心情,完全不是倏忽對待混沌的心情。他是橫眉立目,腰裡別着盒子炮朝中醫走來的。

妄圖消滅中醫,想得輕巧,方先生似乎忘了,它身後有千百萬執著岐黃的中醫人,還有十三億芸芸眾生!

方先生說中醫理論“肯定不能納入科學體系”,我認為納不納什麼體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醫"有益於人民",有益於人類社會,它就必然會隨着歷史車頭呼嘯向前!

我還認為說中醫肯定不能納入科學體系也未必其然,我們有耐心等來歷史老人的公允評價。

據最近有報道說,歐洲有六成人應用中藥,中醫中藥針灸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人民的歡迎,世界正在向中醫張開熱情的臂膀。

方先生說:“通過千百年來的醫療實踐,有可能摸索出某種療法、發某種藥物。但是,經驗有可能有效,卻也非常有限。口口相傳的經驗往往是靠不住的,含有捏造、誇大成分,或有意無意地進行了篩選(只注意成功的病例而忽視失敗的病例)。”

過去在一部分人中也簡單的認為中醫是經驗科學,這種對中醫的看法是很不全面很不深入的。鄧鐵濤老先生早就對此十分憤慨。中醫是經驗科學還是理論科學,是治病經驗的積累,還是應用了邏輯規律的方法,整理經驗知識進而上升到理論科學。是對人體生命,疾病過程,疾病治療檢驗的簡單的描述,記錄。還是將觀察到的醫學現象歸納出普遍的規律,普遍的原理,從而對經驗事實作出理論的解釋。這個問題涉及到了怎樣正確地對待中醫的本體認識問題。不可以含糊。

著名中醫學者任秀玲指出:“中醫學是中華民族在道,氣,陰陽,五行,四時等古代哲學思想指導下,對人體生命活動及疾病的長期觀察,辨認的探索活動中,發現並歸納人體外在的現象與生命,疾病規律的固定的聯繫,形成的醫學經驗。有應用先秦時期的邏輯思維規律與方法,以行正名形成概念,取像比類進行歸類判斷,根據已掌握的現象與狀態的可靠的關係,代入生理病理的模式推測未知的生命狀態。完成了由現象到把握本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過程。中醫由經驗知識上升為醫學的理論。進而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並在反覆的醫療實踐中驗證和修正理論。所以,中醫學是應用了一套處理現象把握事物本質的邏輯思維和方法。將歸結出來的醫學現象歸結為普遍定律,普遍原理。對經驗事實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作出理論解釋而形成的醫學理論。是一個認識,征服非線性複雜的生命活動和疾病的理論醫學。

任教授論述得已經很明白,中醫絕非簡單的“經驗醫學”,而是名副其實的“理論醫學”。

當然,與方先生談論這些,有點彈琴不看對象的味道,也許意義不大。因為方先生對與中醫的理解,實在屬於擀麵杖吹火之流。但是,話又不得不說,因為方先生是中國科技界的“風流人物”,頗有“翻雲覆雨”之能事。他散布的陰霾急需驅散,他蠱惑的民眾視聽亟當矯正。

方先生儼然扮演一個專門評判真理的大法官,手拿不知何方“神聖”賦予的“磅捶”,“一本正經”地判決中醫“死刑”。真乃滑天下之大稽,徒增世人笑爾!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女性性高潮的主觀感受(ZT)
2002: 十大健康威脅(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