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名醫胡思慧說:“酒味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通血脈,厚胃腸,消憂愁,少飲為佳。”怎樣才能做到“少飲為佳”呢?現代醫學認為,酒的效應對人有益還是有害,取決於“量”的大小。以大腦為例,小量的酒能使人興奮,過量時則使人麻痹,失去理智。酒精能刺激主管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右端,也能麻木主管記憶力和自控能力的左腦,如大量飲灑所出現的醉態,就是左腦被麻痹的結果。醫學研究還出現,少量飲酒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利於將膽固醇從動脈壁向肝臟轉移,並能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減少血栓形成,因而有利於減少冠心病的發生和猝死的機會。
多少“酒量”為適量呢?多數人主張每日飲60度白酒不超過25毫升。提出這個劑量的根據是,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每小時肝臟最多氧化15毫升乙醇(相當於60度白酒25毫升)。英國醫學專家研究後得出:排除年齡、受教育程度、吸煙等因素後,每周飲酒1 ~14小杯的人死亡率比從不飲酒的人低19%。相反,酗酒(每周飲43小杯以上)的人,死亡率比不飲酒的人高30%。最新研究表明,每日飲酒少於20克純酒精含量的話,對身體就有好處。
怎樣才能避免喝酒時不被酒所誤呢?有關專家們指出,喝酒時要慢慢地喝,這是因為肝臟每小時只能處理約8 毫升酒精,喝酒的時間最晚也不要超過晚上11時,空腹喝酒對胃腸道、肝臟以及大腦均不利,喝酒前先吃點飯或菜,如瘦肉、豆腐等。經常喝酒的人,飲食要高蛋白、低熱量,多吃些水果、蔬菜,特別是酒後多吃水果,有一定的解酒作用。白酒最好加熱到40~50度後飲用,飲酒量不能飲用混合酒類(如喝白酒時不宜摻入果酒等),因不同酒質原料產生的化學變化更易傷害腦神經。再者就是酒後不宜飲用過量濃茶,濃茶影響脂肪和蛋白質的吸收,並刺激大腦神經,協同加重酒精對大腦細胞的損害。喝淡茶則可生津止渴,對抗減緩酒精的抑製作用,且多喝多尿有利於酒精排出體外。有關專家們還一再告誡道,飲酒時不要吸煙,因為飲酒時吸煙者的鼻咽癌、喉癌的發生率要比單純飲酒者高得多。酒後還不宜飲咖啡,絕不能用汽水解酒,否則會加重酒精對人體的損害。醉酒後不可亂服藥,尤其是安眠藥。患關節炎、痛風、哮喘的人怕寒,不要喝啤酒。
最簡便的解酒方法是不斷地喝溫開水、有利於體內乙醇通過尿排出體外。果糖類的食物有加速酒的代謝作用,如柑桔、梅、蜂蜜及西瓜汁、梨湯等。有人推薦青果汁,即取鮮青果30克、淡竹葉15克、紅糖10克,加水煮開3 分鐘,待稍涼,慢慢地喝,對那些飲酒過量而致昏沉者效果比較理想。生藕汁,即用生藕2~3根洗淨去皮後絞汁喝。橘紅茶、乾淨橘紅6克,切碎,配綠茶3克,以滾開水沖泡,稍浸後代茶喝,喝的次數要多。民間有拿糖鹽水、米醋解酒,效果也不錯。西藥如維生素B1、B6等,對醉酒後的解酒都有一定的益處。
飲酒最忌發展到“不可一日無君”,這些人喝酒往往不是為了快樂,而只是為了滿足癖好,甚至只是為了解除停酒期間所出現的那種憂鬱或暴怒一類的症狀,這種“惡性循環”最終會導致慢性中毒。酗酒不但直接損害身體健康,引起一系列疾病,還可以促使犯罪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