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與中餐等於西醫與中醫?
天堂末路
有人喜歡用西餐與中餐來類比西醫與中醫(比如和菜頭前段時間在牛博網上
發表的《肯德鴨》),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文化差別,來說明中醫與西醫是兩個
完全不同的體系,中醫沒必要向西醫看齊。
最近和一位媒體的同行聊天,他也闡述了類似的觀點:
“西餐講究精確,所用的材料和配料都有限制,甚至製作過程中幾克鹽,幾
克水,多少溫度,烤幾分鐘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而中餐,鹽是廚師目測用大勺
大概裝一點,溫度、時間等,更是靠經驗來估計。另外,西餐與中餐用的調料也
大相徑庭。這樣西餐的精確,中餐的模糊,分別製作出來的菜色,各有千秋,不
能說誰比誰好吃,哪個比哪個好吃。如果把西餐的製作標準,套在中餐的製作過
程中,這樣的中餐,味道千篇一律,毫無創造性可言了。”
“西餐的師傅,如果都把製作方法背熟了,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而中餐的
廚師,即使同一個師傅教導,成績也相差甚遠,既不乏平庸之輩,也容易培養出
名廚。”
“正如西餐與中餐一樣,西醫與中醫,各自按自己的方式來看病下藥,沒有
優劣之分。西醫對藥品需要精確到每一種成分及其含量;而中醫則是依靠經驗,
將藥品搞成大雜燴,並且下藥無需過於精確。而西醫的醫生,一般也少有名醫;
中醫則名醫累累。因此,不能按西醫的標準來要求中醫。”
我的回覆如下:
飲食與醫學,最大的區別是在於,前者更多是文化的範疇;而後者是科學的
範疇。飲食對於好吃和美味是沒有統一的尺度的,都是憑藉每個人的感覺去判斷,
所以如果硬要統一一個說法“西餐比中餐好吃”,這樣是違反人性的;而對於醫
學,是否治癒,是有明確的標準的。不能因為你感覺治癒了,病痛就一定好了。
所以對於中餐,調料可以按“若干”、“少許”等比較模糊的度量去使用,
而其結果,都有可能因為不同人的口味,評判各異。可對於藥品,用多少就恰好
可以將病痛消除,而又不會引起大的副作用,是需要很嚴格的標準的。
在製作工藝上,飲食可能有手工、機械、電氣化之別,但是在文化的層面上,
是沒有對錯、優劣之分的。不過,無論是中餐和西餐,在原料選取、製作方法上,
尊重生物化學的基本原則,將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和細菌含量,限制在一個安全的
範圍之內,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份大腸桿菌超標的晚餐,不管是色拉還是烤鴨,
都很容易導致腹瀉的。
另外,作為喜歡使用“若干”、“少許”模糊詞語的中餐,其實自由發揮的
空間,也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的。比如一盤蒜蓉青菜,該放多少鹽,也是有個標
準的,我們一般不能一點鹽也不放,也不能放一斤鹽下去。不過這個標準不是一
個刻度點,而是一個可以上下浮動的範圍,也就是顧客的味覺能感覺出的含鹽量
變化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之內的“少許”,青菜的味道就有差別了。
最後說明一點,我的多篇文章里都用西醫一詞,是為了方便普通讀者理解。
而我個人更贊同將其稱為現代醫學。(天堂末路
http://blog.163.com/pkyourgod/作者系非資深非著名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