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 |
送交者: 大痴三郎 2008年10月02日23:21:32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一直以來總想去釣魚。
其實,我抱竿的資歷很淺,為了應酬總共也不過二十來次。之後漸漸地,倒也有了好感。我曾經認為年輕人釣魚是玩物喪志,白廢青春,而今自己卻“相思”釣魚。於我,一來是常憶郊外魚塘空曠舒心,空氣清新,漁家飯菜可口。二來是事業受挫,前程兇險,心情詛喪,精神壓力巨大,天天頭昏腦脹,幾欲崩潰。想借釣魚的情景調節自我,畢竟“生活還要繼續”。 今天是十月二日。早餐過後,我獨自開着車到董鋪水庫旁去尋找魚塘。從新加坡花園城西邊的小馬路向正北走,不遠處就遇到一條尚未竣工,東西走向的未名大馬路。這一帶我從未來過,不熟悉——反正是在水庫邊,向東拐吧。於是我慢悠悠地邊開車邊向路兩邊張望,因為沒有正式通車,少見車輛來往。車行不遠,我果然看到左前方水庫灘邊,有好幾個人在甩竿走動。找到入路口,我將車子停好,把後備箱中的一套垂釣傢伙取出,徑自來到水邊。 這裡是水庫東南角的淺水區域,水面寬闊,縱橫有好幾條泥埂延伸在水面中。野鴨成群,在大塊大塊的水草區嬉戲,不時發出急促的噼啪飛落聲。許多白鷺飛來飛去,偶爾放開嗓子吼幾聲。遠處有三四個捕魚人劃着腰船游動着。水面上有些風,估計三四級,吹到身上涼絲絲的。天空陰渺,濁霧蒙蒙。遠處的村景郊色並不隨水面的寬遠而生美妙。庫里的水質倒是清澈,不愧為合肥市民的大水缸。 走到近處,見有五位同好者一邊抱竿垂釣,一邊說說笑笑。其中一位是個中年女性——常見女士白陪先生們釣魚,今遇如此一身行頭,很專業地甩竿拋餌的大姐,確實頭一遭。我對她頗生疑趣:什麼性格?幹什麼工作?老公支持或不埋怨嗎?孩子都幹嗎了?節假日不需要加班家務或者充電學習,整個大塊時間出來釣魚?——可能是我看女性的眼光太守舊了,或者說這畢竟屬少數。 我遇到第一位男士就問:這裡哪個管?怎麼收費?他說:沒人管,有魚,卻很難搞到。走過這幾位的地盤,我向路的深處走去。在土埂延伸三百多米處,我打開傢伙、拉開架勢,開始“野”釣了。路的盡頭,有一位男士蹲在那裡,想必是在守着他的海竿。 將近一個小時了,我還沒有看到浮子動、魚咬鈎。感覺這野魚真難釣啊。好等了一個浮子被拖的情景出現,一甩竿卻輕飄無力,空空如也。我用的是商業魚餌,在水中容易脫落。我不停地裝魚餌,卻再也不見什麼動靜。我覺得太沒勁了。雖然這兒環境好,不花錢,魚也確實多,大小魚兒在水上撲哧撲哧地飛躍不斷。可是乾瞪眼:不見甩竿時那種沉甸甸,有擺動的力爭感、有收穫的成功感。也不見魚兒被鈎後翻白躍水的鏡頭——哪怕就一次。我沒帶魚味子撒於水中,我對判斷野魚吃鈎的經驗又不足,在這偌大的水面,恐怕難有作為。當我用完現場製作的最後一塊魚餌後,我拾起行囊去找養殖魚塘了。儘管來這裡嘗試的人仍然又有好幾撥,而那位大姐等也早已多次見魚了。 我驅車來到植物園大門前的一個養殖魚塘邊,這裡遊玩的人很多,來來往往。魚塘邊也蹲滿了垂釣的老老少少。我一試鈎,水深有兩米多,這是什麼養魚塘啊,水這麼深,從未見過。塘邊有個公交終點站,公交車呼呼啦啦跑個不停。噪音和灰塵雙重干擾。這哪裡是釣魚的環境呢!我決定去找西二環和清溪路交口東北片的那家養魚塘,曾經路過有印象。我怎能讓久久的釣魚願望,面對這般般的收場——尋興而出,敗興而回? 來到這家東北人開的垂釣中心,果然情景不同:安寧靜謐卻人氣旺盛。二十多竿圍着魚塘,間有小兒、小狗戲玩其中,有女性觀望在旁。老闆招呼我下竿,問我釣什麼魚?不同的塘養有不同的魚。有本地鯽魚、非洲鯽魚、洄魚、螺絲渾子和鱖魚。鯽魚八塊,非鯽和洄魚十塊。我釣鯽魚,在中間的塘里。這個塘里漂滿了綠浮萍,猶如藍藻爆發,好釣嗎?我又自製了一些魚餌,鋪開魚具。我在下鈎的十分鐘內連釣三條,我可高心了!幾乎是一下鈎就有魚吃,仿佛直接撈起。當我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又釣起兩條時,快樂被沒趣味替代了。這塘魚吃鈎太快了,一點懸念也沒有。沒有觀察等待,鬥志斗謀的刺激——凡好釣者都不喜歡這樣容易釣魚,下鈎即中,簡直如囊中取物。於是我換了魚塘釣非洲鯽魚,這邊魚塘果然不易得手。我接了幾個電話,分了神,非洲鯽魚一條也沒釣到。不過這時已經十二點多,我已沒有興趣再釣了。塘邊的人大多數都到魚老闆家去吃東北土菜了。我身邊的一位老者不斷地拖魚上來,十分帶勁,收竿時我見他背着魚老闆放走了一大半較大的魚。可見,他只是來享受魚上鈎並被逮着的快感,至於他的“放生”會給魚老闆帶來多少損失是他所不關心的事了!我的五條大鯽魚正好三斤,付了款我便回家了——至此,我過了釣魚癮。 野生塘難釣,不着一鈎,是沒有意思的。養殖塘一旦魚太多又太飢餓,下竿就有,一樣乏味。可見,快樂、趣味與收穫的節奏關係很大——太容易得到的都不會太在意。當然,也跟得到與付出相關連。在野生塘釣到魚是雙重的、純粹的收穫,而在養殖塘釣的越多,就意味着高價付出的錢越多。——假如不用付款呢?當然不是指要別人替我買單。事實上我的一路走來與進步,絕大多數都是以付款者身份。長久了,也倒習慣。若是反過來,享受任何不是自己花錢的消費,就會心存不安。哪怕是三親四故,親情交流。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