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本草綱目: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送交者: ucando 2008年12月16日07:57:09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ZT 本草綱目 ......英國生物學家 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本草綱目在線閱讀 http://www.621m.cn/show_book_dir4.asp?bi=14 目錄 【簡介】 【書籍介紹】 【書名由來】 【書籍影響】 【藥物解說】 【作者簡介】 【出版及傳播歷程】 【本草綱目目錄】 【簡介】    《本草綱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的錯誤而編,(1518-1593年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 卷,約200萬言,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收藥1892種,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432156多個藥方。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後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書籍介紹】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製了1111幅精美的插圖,方劑11096首(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占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影響最大。 【書名由來】   關於《本草綱目》這部書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公元1578年,年屆六旬的李時珍完成了《本草綱目》,只可惜尚未確定書名。一天,他出診歸來,習慣地坐在桌前。當他一眼看到昨天讀過的《通鑑綱目》還擺放在案頭時,突然心中一動,立即提起筆來,蘸飽了墨汁,在潔白的書稿封面上寫下了“本草綱目”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端詳着,興奮地自言自語道:“對,就叫《本草綱目》吧!”為了這部書的體例,李時珍考慮了許久,也翻閱了不少書籍,並從《通鑑綱目》中得到啟示,決定採用“以綱挈目”的體例來編這部書,並以《本草綱目》這個名稱作為自己經歷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編纂的這部書的書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藥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虫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不僅在藥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藥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書籍影響】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 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鑑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藥物。對某些藥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一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   《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吊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梁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部份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藥物解說】   在藥物解說方面,本草綱目包括八個部分:   釋名,羅列典籍中藥物的異名,並解說諸名的由來;   集解,集錄諸家對該藥產地、形態、栽培、採集等的論述;   修治,介紹該藥的炮製法和保存法;   氣味,介紹該藥的藥性;   主治,列舉該藥所能治的主要病症;   發明,闡明藥理或記錄前人和自己的心得體會;   正誤,糾正過去本草書中的錯誤;   附方,介紹以藥為主的各種驗方及其主治。   李時珍根據古籍的記載和自己的親身實踐,對各種藥物的名稱、產地、氣味、形態、栽培、採集、炮製等作了詳細的介紹,並通過嚴密的考證,糾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他在書中介紹和考證了許多來自南亞的藥物,並廣徵佛書,給其中許多藥物注出了梵文譯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作者簡介】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1518年生於湖北蘄州東門外的瓦硝壩(現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明以前,這個地方是雨湖和蓮市湖的交界處,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漲的災難。從明代起,為了阻攔湖水的上漲,在這裡築起了堤壩,後來稱它瓦硝壩。臨近瓦硝壩有周長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蘄州風景區之一。東出瓦硝壩,有大泉山、龍盤山、平頂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樹木、竹林之外,還生長着各種野生藥材,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   李時珍出身三代相傳的醫戶人家,祖父是一個醫生,父親李言聞,又名李月池,也是當地有名的醫生,曾做過“太醫吏目”。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在醫學理論上也有相當的修養,後來李時珍稱讚自己的父親在診斷疾病方面的知識是“精詣奧旨,淺學未能窺造”。據記載李言聞著有《四診發明》、《艾葉傳》、《人參傳》、《痘疹證治》等。李時珍從小就在這種環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會裡,醫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與“算命”、“賣卦”的人相提並論,有時還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紳們的欺壓。這股勢力在明代更甚,當時還規定“醫戶”人家不能改行,這種輕視醫生的社會風氣,促使李言聞產生了改換醫戶地位的想法,決定讓李時珍走科舉道路,這樣可以取得一官半職,榮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時珍每天背誦《四書》、《五經》,準備迎接科舉考試。   李時珍從小愛好讀書,在14歲那年考中秀才,後來參加鄉試考舉人,三次都失敗了。有一年,蘄州一帶,河水上漲,淹沒了田地,又淹沒了市巷,農田荒蕪,疫情嚴重,腸胃病到處流行。蘄州官府舉辦的“藥局”,不替窮人看病,窮人有病,都來找李時珍的父親醫治,臨走時,個個都道謝不絕。這一切都被李時珍看在眼裡。李時珍20歲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結核),連續不斷地咳嗽和發燒,幾乎把命送掉,幸得父親的精心診治,用一味黃芩湯把病治好了。李時珍愈想愈不願走科舉道路,向父親表示,立志學醫,做一個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醫生,父親看他態度堅決,也只好答應了。   李時珍24歲開始學醫,白天跟父親到“玄妙觀”去看病,晚上,在油燈下熟讀《內經》、《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等古典醫學著作。李時珍的讀書精神是令人欽佩的,“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腳”。由於他刻苦學習,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癒了荊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殺蟲藥治癒了富順王之孫的嗜食燈花病,後來又以附子和氣湯治癒富顧王適於的病症而被聘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李時珍懂得,做一個醫生,不僅要懂醫理,也要懂藥理。如把藥物的形態和性能摘錯了,就會鬧出人命來。他在閱讀《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再仔細地閱讀了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佑本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本草衍義》等。李時珍發現古代的本草書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是“草木不分,蟲魚互混”。比如“生薑”和“薯蕷”應列菜部,古代的本草書列入草部;“萎蕤”與“女萎”本是兩種藥材,而有的本草書說成是一種;“蘭花”只能供觀賞,不能入藥用,而有的本草書將“蘭花”當作藥用的“蘭草”;更嚴重的是竟將有毒的“鈎藤”當作補益的“黃精”。李時珍認為古代本草書上那麼多的錯誤,主要是對藥物缺乏實地調查的結果。   宋代以來,我國的藥物學有很大發展,尤其隨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藥物不斷地增加,但均未載入本草書。李時珍認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書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這時,李時珍已經35歲了。   過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詔書,要在全國選拔一批有經驗的醫生,填補太醫院的缺額,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薦了李時珍。李時珍認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裡不僅聚集了全國重要的醫藥書籍,還可看到更多的藥材,這對修改本草書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李時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薦,4l歲進入北京太醫院,並擔任了太醫院院判的職務。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個昏庸透頂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藥,還想做神仙。太醫院中的醫官們,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僅向全國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時又翻遍了歷代本草書,企圖從中獲得長生不老之藥。有的醫官說“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死”,有的醫官說“煉食硫黃,可以長肌膚益氣力”;有的說“靈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聽到這些無稽之談,更下定決心準備修改本草書。   李時珍利用太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書,而且對經史百家、方志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產地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他再也不願耽下去了,藉故辭職。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時珍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着一個小鍋,煮着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說:“我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寫道: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此事使李時珍意識到修改本草書要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所發現。   李時珍為了修改本草書,對各種醫書上的不同記載進行調查研究,為了搞清形態相似的苹、水萍和萍逢草,曾到家門口的雨湖,還到較遠的馬口湖、沿市湖、赤東湖進行採集,耐心觀察比較,終於糾正了本草書上的長期混亂。   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態,驗證書本記載,李時珍來到了蘄州城北的龍蜂山捕蛇(白花蛇為蘄州特產),只聽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誰叫爾能辟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隨着歌謠而來的是幾個肩背竹簍的捕蛇人,他們正朝着幾棵石楠藤走去,據說白花蛇愛吃石楠藤的葉,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盤纏在石楠藤上。捕蛇人發現白花蛇後,立即從地上撈起一把沙土,對準白花蛇撒去,說來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麵粉遇水一樣,縮成了一團,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頸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體的後部,這時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來了。李時珍定前去仔細觀察了白花蛇的形態,只見蛇頭大似三角形,嘴裡長着4隻長牙,背上有24塊斜方格,腹部還有斑紋,與一般的蛇,確實不一樣。接着,捕蛇人格蛇掛在路旁的小樹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內臟,盤曲後裝進了竹簍筐,據說,將蛇烘乾後,才能當藥用。李時珍記錄了捕蛇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活動,不僅補充了本草書,也為後來編寫《白花蛇傳》,提供了重要材料。幾年後,李時珍又根據白花蛇的祛風特性,製成了專治半身不遂和中風的“白花蛇酒”。據現代藥理分析,證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鎮靜、鎮痛,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穿山甲又叫鯪鯉,根據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的記載,穿山甲是一種食蟻動物,它“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圍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李時珍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進行穿山甲解剖,發現該動物的胃裡確實裝滿了未消化的螞蟻,證明了本草書的記載是正確的。但李時珍發現穿山甲不是由鱗片誘蟻的,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他修訂了本草書上關於這一點的錯誤記載。同時他又在民間收集了穿山甲的藥用價值,記載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的順口溜。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蔓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來到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象茄子葉,花象牽牛花,早開夜合的蔓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蔓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乃驗也。”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據現代藥理分析,蔓陀羅花含有東莨菪鹼,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髓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珍在做蔓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於大豆有解百藥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並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時珍不僅對植物藥、動物藥進行仔細的調查、觀察,對礦物藥也做了不少調查工作。他曾到過銅礦、鉛礦、石灰窯等地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本草書的記載,鉛是無毒的物質。李時珍為了了解鉛的性能,深入礦區,見到礦工們的艱苦工作條件,寫道:“鉛生山穴石間,人挾油燈入至數里,隨礦脈上下曲折砍取之”通過對礦工們的健康調查,認識到鉛是有毒物質,“性帶陰毒,不可多服”。同時又掌握了鉛中毒會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現黃疸症狀。“若連月不出,則皮膚萎黃,腹脹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銀”據以前本草書記載,言無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為長生不老之藥。確有其事嗎?李時珍通過調查,認識到水銀是由丹砂加熱後分解出來的(“汞出於丹砂”);水銀和硫磺一起加熱,可以變成銀硃(硫化汞);水銀加鹽等,又可以變成另一種物質,名叫輕粉(氯化汞)。由此,他記述水銀是一種“溫燥有毒”的物質。“若服之過劑”“則毒被蒸竄入經絡筋骨”,“變為筋攣骨痛,發為癰腫疳漏,或手足破裂,蟲癬頑痹,經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無窮。”李時珍又根據六朝以來久服水銀而造成終身殘廢的歷史事實,駁斥了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老的無稽之談,並寫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時珍是一個富有求實精神的醫藥家;為了完成修改本草書的艱巨任務,他幾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萬里。同時,他又參閱了800多家書籍,經過3次修改稿,終於在61歲(公元1578年)的那年,編成了《本草綱目》。後來又在他的學生、兒子、孫子的幫助下,使《本草綱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綱目》包含着李時珍將近30年的心血,記錄着李時珍飽嘗苦辛的艱難歷程。   李時珍對人類的貢獻是偉大的,因此深受後世人的尊敬,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藥學家,《明史》、《白茅堂集》都為他寫下了傳記。清光緒年間在李時珍墓立碑紀念。解放後,在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李時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時珍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鄧小平於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1956年科學家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中之聖,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採,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出版及傳播歷程】   《本草綱目》編寫後,李時珍希望早日出版,為了解決《本草綱目》的出版問題,70多歲的李時珍,從武昌跑到當時出版業中心南京,希望通過私商來解決。由於長年的辛苦勞累,李時珍終於病例在床,病中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獻給朝廷,藉助朝廷的力量傳布於世。可惜李時珍還沒有見到《本草綱目》的出版,就與世長辭了。這年(1593年),他剛滿76歲。   不久,明朝皇帝朱詡鈞,為了充實國家書庫,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朝廷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就把《本草綱目》擱置一邊。後來仍在南京的私人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在李時珍死後的第3年(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綱目》又在江西翻刻。從此,在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據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在國內至今有三十多種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流傳歐洲,後來又先後譯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藥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用錫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隻活的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律後,發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現裡面競有螞蟻一升之多,於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於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於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藥物和製劑;其中採取《本草綱目》中的藥物和製劑就有100種以上。   英國生物學家 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本草綱目目錄】   《本草綱目》原序   進《本草綱目》疏   《本草綱目》凡例   序例上   ----------歷代諸家本草   ----------引據古今醫家書目   ----------引據古今經史百家書目   ----------採集諸家本草藥品總數   ----------《神農本經》名例   ----------陶隱居《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   ----------採藥分六氣歲物   ----------十劑   ----------氣味陰陽   ----------五味宜忌   ----------五味偏勝   ----------標本陰陽   ----------升降浮沉   ----------四時用藥例   ----------五運六淫用藥式   ----------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   ----------五臟五味補瀉   ----------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引經報使(潔古《珍珠囊》)   序例目錄第二卷   ----------序例下   序例第二卷序例   ----------藥名同異   ----------相反諸藥(凡三十六種)   ----------服藥食忌   ----------妊娠禁忌   ----------飲食禁忌   ----------李東垣隨證用藥凡例   ----------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   ----------張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藥對》歲物藥品   ----------《神農本草經》目錄   ----------中品藥一百二十種   ----------下品藥一百二十五種   ----------宋本草舊目錄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   ----------諸風   ----------痙風   ----------項強   ----------癲癇   ----------卒厥   ----------傷寒熱病   ----------瘟疫   ----------暑   ----------濕   ----------火熱   ----------諸氣   ----------痰飲   ----------脾胃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   ----------噎膈   ----------反胃   ----------噦   ----------呃逆   ----------霍亂   ----------痢   ----------瘧   ----------脹滿   ----------諸腫   ----------黃疸   ----------腳氣   ----------轉筋   ----------喘逆   ----------咳嗽   ----------肺痿肺癰   ----------虛損   ----------吐血衄血   ----------齒衄   ----------血汗   ----------咳嗽血   ----------諸汗   ----------怔忡   ----------健忘   ----------驚悸   ----------狂惑   ----------煩躁   ----------多眠   ----------消渴   ----------遺精夢泄   ----------遺精夢泄   ----------遺精夢泄   ----------溲數遺尿   ----------小便血   ----------強中   ----------大便燥結   ----------脫肛   ----------痔漏   ----------瘀血   ----------積聚症瘕   ----------諸蟲   ----------腸鳴   ----------心腹痛   ----------脅痛   ----------腰痛   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   ----------痛風   ----------頭痛   ----------眩暈   ----------眼目   ----------面   ----------鼻   ----------唇   ----------口舌   ----------咽喉   ----------音聲   ----------鬚髮   ----------狐臭   ----------丹毒   ----------風瘙疹痱   ----------瘍癜風   ----------九漏   ----------癰、疽   ----------外傷諸瘡   ----------金、鏃、竹、木傷   ----------跌仆折傷   ----------五絕   ----------諸蟲傷   ----------諸獸傷   ----------諸毒   ----------蠱毒   ----------婦人經水   ----------帶下   ----------崩中漏下   ----------產難   ----------產後   ----------陰病   ----------小兒初生諸病   ----------驚癇   ----------諸疳   ----------痘瘡   ----------小兒驚癇   水部第五卷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水部第五卷水之一   ----------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甘露蜜   ----------明水   ----------冬霜   ----------臘雪   ----------雹   ----------夏冰   ----------神水   ----------半天河   ----------屋漏水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流水   ----------井泉水   ----------井華水   ----------節氣水
0%(0)
0%(0)
  彌天大謊!中醫的無恥由此可見一斑。  /無內容 - 候凱 12/18/08 (129)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肥胖會使大腦受損
2004: 眼霜使用的5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