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放棄了最後一點道德底線
作者:天路客
現在中醫的情況很多人都清楚,中醫內人士更為清楚,這裡不多說。我想說
的是,沒想到他們不認真到如此程度,連僅有的一點傳統都丟掉了, 可以說是
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自己玩死了自己。
眾所周知。天花粉為瓜蔞根,中醫的經典裡面也是這麼說的。可是,普通高
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
版北京)在概論一節偏偏把該藥歸為花粉類藥物,自己都如此不認真如此“不學
無術”,還讓別人怎麼信任你?是無知還是別用用心?教材是拿來教育人的,是
不是更要應該嚴謹一些呢?否則,豈不成了誤人子弟?
天花粉為瓜蔞根,即使炮製成粉末狀來用也不是花粉類藥!真是‘想當然’
得離譜了。想當然了,就沒有底線了,沒有責任了,
現在的中醫教材是越編越厚了,可是質量卻是越來越差了,教材不應該是七
湊八湊,胡編亂造出來的,編教材也不是為了掙錢,為了撈好處的,中醫業內人
士是否該反省一下呢?
錢花了不少,但是否也應該拿出點像樣的東西來呢?還奇了怪了,中醫的教
材更新速度那是驚人的快,幾年就一版,估計統編教材該編第十版了吧,呵呵,
統稿會開了一場又一場,主編換了一人又一人,主編學校也是“皇帝輪流做,明
年到我家”可是,質量學識卻不見長!
關於天花粉,檢索如下:(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王寧 《天花粉的本草考證》)
1.栝樓的根製成的粉,顏色潔白,狀如白雪。如《本草綱目》[1]載:
“其根作粉,潔白如雪,故謂之天花粉。白藥,瑞雪,義並近也。” 《本草乘
雅半偈》[2]載:“根亦取大二三圍者,去皮、搗爛,以水澄粉。”《中文大
辭典》:“天花粉,栝樓根所制之粉。”
2.栝樓的根白色,色如白雪,粉性較強,故名天花粉。如《本草蒙筌》[3]
載:“天花粉即栝樓根,挖深土者暴干,刮粗皮淨咀片。”《本草求真》[4]
載: “天花粉即栝樓根也。”《增訂偽藥條辨》[5]云:“花粉即栝樓根。秋
後掘者結實有粉,夏日掘者有筋無粉。入土最深,皮黃色白。”
3.栝樓根性寒如雪,功善清熱,故有是名。如《本草乘雅半偈》載:“根實
功力,稍有異同。實主郁遏不能分解;根主散漫失於容平。糜不以熱為因,以燥
為證。顧天花、瑞雪之名,則思過半矣。”
4.栝樓根橫切面有放射狀天然花紋,故稱天花粉。如《本草蒙筌》中有天花
粉植物圖和藥材橫切面圖,圖注云:“栝樓根名天花粉。內有花紋天然而成故名
之。”
5.栝樓又名“天瓜”,采根可做粉,應為“天瓜粉”,訛為“天花粉”。
《中國藥學大辭典》[6]載:“天花粉:原名栝樓根。昔謂栝樓形象天瓜。本
品系以蔞根搗汁澄粉而成,故名天瓜粉。後稱天花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1]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267.
[2]明·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 279.
[3]陳嘉謨.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84.
[4] 黃宮繡.本草求真[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59:164.
[5] 曹炳章.增訂偽藥條辨[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59:16.
[6] 陳存仁,中國藥學大辭典[M].上海:世界書局,1934:186..
附:
天花粉(本詞條來自網絡)
[來源] 為葫蘆科宿根草質藤本括萎Trichosathes Kirilowii Max- im的根。
[產地] 河南、廣西、山東、江蘇等地。
[採收] 春秋季採挖,洗去泥土,刮去外皮,切成段、塊、片,用石灰水浸
泡過,撈起曬至七、八成干,然後用硫黃薰白,再曬乾或烘乾。
[藥材形性] 呈不規則圓柱形、紡錘形或瓣塊狀,長5-lOcm,直徑2-6cm,表
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縱皺紋及略凹陷的橫長皮孔,有的有黃棕色外皮殘留。
質堅實,斷面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橫切面可見黃色小孔(導管),略呈放射狀
排列,縱切面見黃色筋脈紋。無臭,味微苦。
[炮製] 原藥放缸內,清水浸泡,春冬浸1夜、夏秋浸3-6小時,撈起於蒲包
或竹籮內飲酒,每天淋水1-2次(夏秋要當心發粘),待潤軟後切O.3-0.4cm厚片,
曬乾。
敲塊花粉原藥清水浸泡2小時,洗淨污穢,撈起曬乾,用鐵錘敲擊成小塊備
用。
[成分] 含天花粉蛋白、多種氨基酸、皂甙。
[性味、歸經] 苦、微甘、寒,入肺、胃經。
[功用] 清熱生津、降火潤燥,排膿消腫。用於熱病傷津口渴,胃熱傷陰、
煩躁口渴、唇舌乾燥,消谷善肌、消渴,熱毒瘡癌、乳癰等症。
[處方名] 天花粉 花粉 瓜萎根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外用適量。
[保貯] 曬乾入缸甏內,防霉蛀。
[注意] 本品反川烏、草烏;本品質硬、最好在秋冬季加工,因夏春季浸潤
時久,易發粘發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