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薑片和艾灸補養陽氣防治感冒 |
送交者: 嵐少爺 2011年02月27日22:43:45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身邊的現象: 李可老中醫有幾十年使病人起死回生的實踐經驗,他總結出一句名言:生死關頭,救陽為急。 臨床上他看到太多,由於生活現代化,尤其是空調普及,導致陽虛致病的例子,這其中最常見的包括:頭痛,慢性鼻炎,陰暑症,常年難愈的感冒,無故拉肚子,高燒,小孩子們的哮喘病,以及女性痛經、產後病、炎症和男性陽痿、前列腺炎等。 陽虛有很多特徵,特別怕冷只是陽氣虛弱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大多數情況下,許多人陽氣被傷害而不自知,反而莫名其妙地被一些常見病困擾。如果因此而頻繁接受寒涼的抗生素治療,則無異於雪上加霜。 我們面臨的另外一個困惑,就是良醫難求和中藥材質量的日益“墮落”。因此,在這樣一個時代,艾灸顯得特別珍貴!它既是每一個人都能放心使用的藥材,同時,也讓我們能夠真正成為自己的醫生。 崇桂琴解答: 俗話說: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這句話放到陽氣普遍不足的今天來說,真是特別經典。 人的一生,就是陽氣慢慢消耗的過程。現在很多人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從臨床上來看,大家總感覺睡不醒,早上不想起,起來也沒精神;還有人總覺得心情很沉重,身體更沉重。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因為凡是陰暗潮濕的角落,必定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可以說這個人身體裡的濕邪過重,他已經是陽氣不足的狀態了,儘管他還沒有嚴重到怕冷。 所以我相信,李老所說的虛,並不是說陽虛體質,而是總體的陰陽失衡。而空調,當然是造成現代人普遍陽虛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是仍然有大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曾經有一個女病人,長年旅居國外。她是一個很瘦弱、很優雅的女人,來我這裡做督灸之前,因為經常性的感冒,所以經常掛點滴。她在國外看了很多有名的醫生,最終的結論,都是說她體質差。藥和保健品她都沒少吃,可是仍舊不停地感冒。她不是特別怕冷,但是,從她表現出的症狀,說明她已經陽虛了。 後來她通過朋友找到我,我給她做了督灸的治療。以後,每次回國探親時,就過來做一次督灸,儘管做的次數不多,但是她自己說體質比以前好多了,原來她是天氣突然變化就感冒,到了流感季節一定感冒,衣服稍微穿少一點兒第二天就感冒,現在半年才感冒一次。 有一次,她回來的時間比較長,在國內待了70多天,半個多月就來我這兒做一次治療。我就跟她聊天,她說:我從前體質很好,不是那麼容易感冒的人,但是我這個人怕熱,不能離了空調,回家第一件事兒,就是先把空調打開,出門坐上車,也先把空調打開。而且她們家臥室里的空調,就安在床尾的牆上,直接對着人吹。 她那次臨走的時候一直說謝謝我。其實我能幫助她的非常有限,別說她在國外,就算她住在我們醫院邊上,我也幫不了太多,她已經把自己周圍的環境,都改造成了“冰窖模式”。 中醫是強調“春夏養陽”的。因為這個時候,大量的陽氣浮在大地表面,所以植物最茂盛,人的精氣神兒最旺盛,天氣也炎熱。大量出汗是為了要趁機排除身體的廢物和毒素。今天出去了,外邊一團火。可是,回到家,馬上進入有空調的冷環境。就這樣把寒氣一層層地關進身體裡。這些被關起來的寒氣,就是病根兒、病邪。 年輕人,身體好的人,火力旺,暫時不會出問題。但是人嘛,總有虛弱的時候。病邪相當有耐心,等你身體一虛弱,關在身體裡的它們就要開始造反了,結果導致了很多病。 所謂“病從口入”,入的不是細菌、病毒,而是寒氣。寒氣從外面進來,在身體裡搗亂,這才是病因。用艾灸的方法,再把它驅趕出去,這個病就好了。 所以,春天和夏天,是治病的關鍵季節。如果能用艾灸的熱力,助升發的陽氣一臂之力,每一年都清理一次身體,就更健康一點。沒得病的人,補養了陽氣,身體就更好;有病的人,沉積的病邪就減少一些,不那麼容易復發,甚至可以一點點康復。 我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夏天可以讓家裡人幫忙做下督灸。 我在用督灸治病的時候,一般是用鮮姜作鋪墊,這種隔着一些東西進行灸療的方法叫做隔物灸,是晉朝醫家葛洪發明的方法,對後世灸法發展影響重大。 而督灸,是把用面和藥粉混合的麵團捏成一個個圓椎體,放在薑片上,從大椎穴延着督脈一路碼下來,然後在麵團上插艾條,點燃。但是經過這樣的灸法治療後,病人的後背是要發泡的,起很多大泡,泡破掉之後會留疤痕,很疼。 如果只是一般的保健,可以讓家人幫忙做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在艾炷和皮膚之間放片生薑,這生薑切成大概~厘米厚薄。當然,這個厚度,也可以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當調整。比方說,有的人對艾條的熱感很敏感,或者第一次做督灸,為免燙傷,就切得稍厚一些。然後呢,操作熟練之後,在薑片上用針戳幾個小孔,更有利於勢力的傳送。 我們可以把薑片從大椎的位置排到腰俞。 然後取3~5支艾條,一齊點燃,從上到下遊走。這個也可以視情況而定,如果買來的艾條比較粗,就少放一些,細呢,就多放一些。捆綁的越多,熱力就越強。包括艾條與皮膚的距離,需要我們自己靠感覺來控制,以不燙傷,不起泡為前提。 這種保健灸,一周或半個月做一次是沒問題的,對寒證和虛證的療效尤其顯著。如果覺得灸督脈“工程”比較大,也可以針對脊柱上的穴位,單穴或配穴灸。 比方說單灸風門穴。 很多人在流行性感冒橫行的時候,選擇打疫苗,吃板藍根。而我建議大家隔姜灸風門穴。 風門在背上,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太陽經,如果用六經辨證的理論,就是人體的第一道門戶,是外邪衝進身體要跨過的第一個屏障。而所謂風門,自然是指擋風的門戶。常常灸這個穴,屬於升級了風門的功能,讓它更好地把守門戶。每天灸1次,每次5~10分鐘,連灸10天,感冒自然不敢靠近了。 如果剛有一點兒感冒,流清鼻涕了,這時候,身體的陽氣,正跟欲“攻門”的邪氣戰鬥,趕緊灸一灸風門,助它一臂之力,一鼓作氣把風邪趕出去,這次的感冒,就算成功躲過去了。 脊柱上督脈穴位對應疾病一覽表: 艾灸位置 主 治 大椎穴 熱病、瘧疾、咳嗽、氣喘、骨蒸盜汗、癲癇、頭痛頸部僵直、肩背痛、腰脊僵痛、風疹。 陶道穴 頭痛、瘧疾、熱病、脊柱僵痛。 身柱穴 咳嗽、氣喘、癲癇、脊背部僵痛。 神道穴 心悸、健忘、咳嗽、脊背部僵痛。 靈台穴 咳嗽、氣喘、疔瘡、脊背部僵痛。 至陽穴 胸脅脹滿、黃疸、咳嗽、氣喘 、背部僵痛、脊柱僵痛。 筋縮穴 癲癇、抽搐、背部僵痛、胃痛。 脊中穴 拉肚子、黃疸、痔瘡、癲癇、小兒疳積(營養不良)、脫肛、腰脊僵痛。 懸樞穴 拉肚子、腹痛、腰脊僵痛。 命門穴 遺精、陽痿、白帶異常、遺尿、尿頻、月經不調、拉肚子、腰脊僵痛、手足到膝蓋手肘發冷。 腰陽關穴 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尾椎痛、下肢肌肉痿縮疼痛。 腰俞穴 月經不調、痔瘡、腰脊僵痛、下肢肌肉痿縮疼痛、癲癇。 文章摘自 《祛濕一身輕》 作者:田原 崇桂琴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