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面臨着數不清的選擇,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不得不做出的兩難選擇,有時是兩相權衡取其輕,有時則是兩種選擇差不多,只能二者取一舍一。孟子說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只能二者取一的時候,如何取捨呢?
人常犯的錯誤是,當面臨取捨時左右搖擺、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既想抓住魚,又不想放過熊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機會稍縱即逝,無法追回,留下遺憾。這種錯誤可以用法國哲學家布里丹的驢子悖論來解釋。
布里丹的驢子悖論說:一頭又餓又渴的驢子站在麥子堆和水桶之間,由於不知道如何選擇而延宕時日,終於因飢餓和乾渴而死。後人借題發揮,於是出現了各種版本的故事,其中一個這樣說:一天,布里丹牽着飢腸轆轆的驢子找草吃,看到左邊的草很茂盛,便帶它到了左邊,轉眼又看到右邊綠油油的草,覺得更好,於是把驢子牽到右邊,到了右邊,又發現遠處的草更茂盛,於是又牽着驢子向遠處跋涉,越走越遠。就在布里丹舉棋不定,尋找更好的草場時,驢子餓死了。
不管怎麼說,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驢子死了。於是人們就把類似這種舉棋不定,優柔寡斷,難以決斷的行為稱為“布里丹選擇”。
無論是驢子自己無法做出選擇還是它的主人無法為它做出選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哲理都是一樣的,驢子之所以會餓死,是因為心無定見,不斷改變自己的選擇,而正是在這種不斷選擇的過程中,一切都失去了。
人生多選擇。從大的方面說,一個國家的治理千頭萬緒,執政者必須殫心竭慮,力爭做出對國家民族最好的選擇。比如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改革方面就是如此。該深化改革時瞻前顧後,猶豫不定,甚至為了一己私利偏執一端,以致錯失良機,失去的是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前途。
人的一生也是如此,總是面對各種選擇。每個人都在努力為自己創造機會,以求得事業進一步的發展,而創造機會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如果選項過多,有時反而可能會誤事,選擇A,擔心失去B;選擇B,卻又擔心失去A。而我們的心智可能會在各種各樣繁雜信息干擾下變得遲鈍,我們的時間可能消耗在了無窮無盡的選擇過程當中,真正的機會可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失去了。
爬山者往往有一種錯覺,總覺得遠處那座山比眼前這座山高。於是竭盡全力攀登上了那座山頭,可是站在山頂放眼望去,覺得遠處還有一座更高的山,於是又下了這座山,去爬那座山。可是,當他們爬上了那座山頭,站在山頂遠望,卻發現那座山並不是最高的,似乎還是原來的那座山最高。人們在選擇工作時也常犯這種錯誤,本來在一個單位幹得挺不錯,但聽說另一個單位待遇更好,更有發展前途,於是便選擇了跳槽。真正跳過去之後才發現實際情況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好。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但是,頻繁地挪窩可能也不是什麼好事。有時需要的可能只是一點耐心,也許在原來的單位堅持下去,或者熬下去,待遇和職位都會得到提升。
再說,知足者常樂,人生一大樂趣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此選擇只要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就行,不必求全責備,也不必追求利益最大化。
當然,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也很重要。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應該設定一個比較理想的目標並努力達到它,而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懂得放棄,如果目標級別為五級--不好、較好、很好、極好、最好,我們定的目標是很好,那麼就應該很快忽略不好和較好兩個選擇,集中精力達到目標。
以上只是一點個人感想,每個人情況不同,如何取捨,也只能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