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傳說與現實(下) |
送交者: whyuask 2012年06月10日19:39:54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本文接續《格鬥篇》,沒讀上篇的同學點這裡:太極拳,傳說與現實(上) 《養生篇》 1、呼吸的奧秘 學瑜伽的朋友說“投入地做一件事,哪怕只是呼吸,也是愉悅的”。這個道理相通,學太極拳以養生,是一個逐漸感到“精微掌握自身”的愉悅過程。 其中對呼吸的改善是我感觸最深的。正因為我屬於沒什麼毅力常做劇烈鍛煉的凡人,以前一年2、3次去爬千米高的山,每次都喘得頭暈、心跳得想吐。但練太極拳掌握腹式呼吸後,時隔一冬首次爬山也很昂揚地就上去了。另外游蝶泳也不會再感覺憋氣,停下數心跳到140,也沒需要張嘴急喘。 這種感覺,就是身體成為精神在享受生活的助手、而不是拖累。 人的呼吸為什麼“需要”改善? 想想動物世界裡的獵豹,在奔跑的時候全身成整體團起又伸展,在用脊柱發力的同時也用全身如活塞衝壓一樣幫助肺部換氣。實際上觀察一下,多數哺乳動物奔跑起來似乎都是活塞式換氣。 可是直立行走的人類不是。未經訓練的人一般只會“自然”地用胸部擴張來呼吸。人要有意學習調節才能習慣用到腹腔幫忙,使隔膜上下活塞式“腹式呼吸”。當然真正的呼吸器官還是肺,但腹腔幫助改變胸腔壓力後,能呼吸時吞吐交換更大比例的肺部空氣,使肺內氧氣比例保持比較高,從而又使心臟不用加劇跳動就能輸送足夠的氧,也能有效減少運動後的肌肉酸痛(肌肉酸痛是源於供氧不足時產生的大量乳酸)。 腹式呼吸的奧秘,本質上與獵豹伸展脊柱動作是一樣的,所以在練習太極拳站樁與拳架過程中自然體會是最容易的。如果在一開始試圖按某些書籍建議的用腹肌參與呼吸,往往會變成用腰部附近肌肉參與呼吸,腰變粗而胃難受,我是犯過這個錯誤的,希望大家別走彎路。正確的腹式呼吸應該使身形挺拔而自信。 在練站樁中體會腹式呼吸,原則上應該讓自己舒服,脊柱與重心正直指向兩腳間, 吸氣時仿佛自己有條尾巴直撐到地而脊柱直貫到頂、虛提頸椎; 吐氣時收提肛門、松活尾椎,想象自己有條尾巴從尾椎貼胯下卷回身前下腹部(精確說是所謂丹田,肚臍下三指寬處)。 一吸一呼之間,自身脊柱作輕微而舒適的撐直、松彈交替動作,一開始不用特意去想腹式呼吸,習慣之後即自然改善。 相反刻意去控制腹肌試圖形成腹式呼吸,往往得到錯誤結果。 2、平衡的樂趣 練太極拳對生活的第二大益處,是能極大提高人體平衡性,這是因為練拳路的過程必然要不停移動重心,實際上每一招幾乎都要把身體重心從一隻腳完全轉移到另一隻腳,這對前篇《格鬥篇》反覆強調的“重心中軸、單重”而言是基本要求,而對養生來說也是“柔緩卻能達到鍛煉效果”的根本原因。 不斷保持移動重心而處於氣定神閒狀態,處於悠然感知自身的樂趣中,平衡能力就能慢慢顯著提高。日常一些不在意的生活小細節,一旦你平衡能力提高后,不經然也會油然一樂。 另外,特別對與我一樣喜歡在地鐵上練平衡樂趣的朋友說一句:加上上面練呼吸提到的“斂臀提肛、松活腰脊”來輔助微調平衡,會更加有趣。不過練習請適度。 適度其實是平衡的第二層意思。中式哲學的核心就是平衡,練太極拳更應時時順勢。凡站樁與拳架,馬步是低好?抬手是高好?快慢發勁何者為宜?其實取決於個人身體狀態和當時心理狀態。精神好體力好時,就不妨深蹲高走、乍膀出拳;感覺想舒活放鬆,就不妨流水輕風、如花拂柳。我疲倦時喜歡的是閉目緩緩盲打全套,這樣體會平衡感也是特別放鬆筋肉的。一般我打完一套拳心跳在90至120,微微出汗而呼吸悠長舒適。 3、關節的柔韌 初練拳架,最講究伸展到位。所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其實歸結為首先把背儘量展開。絕對不要為含胸而把脖子彎曲,或是為沉肩而象只猴子。應該有一種得意而如沐春風的深呼吸感,並在每個動作儘量到位的過程中吸氣而伸展,呼氣而鬆柔。這樣堅持大開大闔不畏縮,關節柔韌就會逐漸自然提高。 我今年發現游泳前準備運動時直體前俯觸地可以輕鬆到掌根,而洗澡時手可以摸到後背任意一處,這是原來年輕練游泳時很痛苦拉伸都未做到的。現在練拳不知不覺就做到了。 另外,吾友“秋天的雲”也提到:太極拳對頸椎骨質增生帶來的身體不適,有非常神奇的緩解作用。 4、筋肉的自得 練拳架第一就要把招式走到位,以拉伸和柔軟筋肉,所以這點其實與3相似。但我還是單獨列出來,因為關節柔韌是被動性的,而筋肉的自得感是主動性的。 隨着練拳架的純熟,動作會變得圓轉,很自然地仿佛沒有起初那麼大開大闔,因為你身體習慣了蘊力發勁的自在感,肩腰的運動幅度加大,手上需要的動作反而變小。這時筋肉也慢慢有飽滿、精力充沛的閒適,舉手投足間時而有自得其樂的圓勁和伸展的衝動。 所以拳架練習是由注重伸展移步到位,進而注重圓轉,進而注重通暢,最後仿若本能。 5、睡眠的甜美 睡眠是大事,晚上能沾枕頭幾分鐘就睡着、早上能起來就精神抖擻,那麼一天都容易心情好。 甜美、充實、質量好的深度睡眠,同時也節省睡眠時間,多出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過把這點放在最後,是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只是前面幾項的自然結果:悠然凝定的呼吸、平衡適當的運動、舒活的關節肌肉,動靜有致,自然幫助放鬆入眠和深度睡眠。 真正臨睡時,還可用呼吸存想的辦法,意念隨呼吸去主動放鬆各處肌肉筋骨,或意念沿尾脊至頭頂時吸氣、意念走胸腹歸丹田時呼氣,意念循環同步呼吸,即可有效幫助入睡。 其實改善睡眠,明顯也得益於太極拳架運動中調節經絡的功勞。有人因為西醫找不到人體經絡就否認經絡存在。按我理解,經絡系統的軀幹相對對稱性和由體表入內臟的走向,明顯是胚胎(進化)早期的遺蹟。 經絡沒有武俠所謂的內力流動那種神奇的胡扯。經絡穴位“可以”接受刺激,僅僅相當於你可以派交警到某路口疏通車流物流;但不等於你派二倍交警就能使車流效率變二倍,更不等於交警可以加強繁榮都市經濟本身。所以按摩或針灸只疏導堵塞不暢的弊端,或疏或泄而已。用練拳來自我疏通舒暢,明顯又比等別人來給你局部針灸按摩要好。 順便說一句,前段時間一些朋友推崇的敲大腳趾,是按摩脾經。胃口好、消化好,則什麼都好說。 結束 廣義而言,凡是有規律地安靜或適度運動,都是養生的。不過太極拳的養生效果歷來被中國人推崇,我覺得我有義務介紹國粹給同胞,希望大家不要放着文化遺產而不取用。在針灸都逐漸被北美政府承認的今天,不要等老美反而更認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擇師篇》 首先,youtube上《太極秘境高清版》(鏈接)絕對值得一看。看這個錄像能讓你有個直觀概念:太極拳和太極大師應該是怎麼樣的。剛柔要並濟,精氣神要飽滿自信,動作要圓轉自在。 但是錄像本身很難讓人學進去,最好還是找合適的老師引進門。這裡的6個流派對於練養生的人可能區別不大。我學的趙堡太極(和氏)是出國之後才學,而陳氏大師陳小旺更是早就移民澳洲,所以不是只有中國才有嫡傳正宗。只要有心學,機緣總是在(嗯,那啥,可能還要花錢)。 找老師要看他自身水平也要看學生水平。 1、望 先遠遠一看,這老師是否有剛柔並濟、挺拔自信、圓轉自在的感覺?他的學生是否一招一式顧盼沉穩、身形正直?是否都能注意不斷變換重心在左右單腳立穩?一個不給學生講解脊柱中軸和“單重、雙重”重要性的老師是不夠負責的。 2、聞 耳聞目睹,先旁聽一下老師如何教他的學生,領拳架是否到位?講解是否細緻?每一招勁力蘊在何處?適用於發勁在什麼情況?是否講解呼吸配合? 3、問 老師不可能在一節課裡面面俱到,所以你的疑問應該問出來。太極拳里每一招包括起手式,都有實戰適用性,你不一定用,但要知道,才能運拳走勁正確。老師講解細不細、水平如何,也就能看出了。其實理論和錄像都可以在網上和書上找到,正好與老師印證。死書不如活老師,但冒牌老師就…… 4、切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搭手是最好的體驗。好的老師在推手中最能讓人感到太極的魅力,讓你從一無所知的莽撞發現太極拳引力化力的樂趣。其實初學時對采拿鎖制體會不深,反而是推與卸的轉換最好玩。 大學老師未必是好的小學老師,反之亦然。所以太極拳啟蒙老師倒不一定很擅長實戰,會推手、耐心細緻就好。 青貝殼推薦:楊式大架子對初學者來說是最佳選擇,尤其是二十四式,是經典之作。建議參考高佳敏的24式三段太極拳教學,她的一招一式比較規範。 對格鬥太極拳與現代搏擊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這裡:《顛覆太極,認識太極:太極散打實戰錄像》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病毒性腦炎?神經科疾病?還是其它疾病 | |
2011: | 學會這一招,能救人一命!!! | |
2010: | 睡五分鐘等於六小時的方法(熬夜人必看 | |
2010: | 健康歌之戒煙歌 | |
2009: | 羅斯頓的闌尾切除術不是用針刺鎮痛麻醉 | |
2009: | 被美國默克公司欺騙的200多萬炎黃子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