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目前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每年全球都有幾百萬人死於各種癌症。對於癌症的治療,基本上是基於“徹底剷除”的思路。病人一旦發現癌症,最先的措施往往是手術切除,將癌塊和周邊可能侵犯
的組織儘可能的切除乾淨;隨後就是大劑量的化療或放療,以預防腫瘤的復發。然而,這種“剷除性”治療對病人機體造成的嚴重傷害,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率
一直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我國著名的央視播音員羅京,在發現罹患淋巴癌後,迅速進行了嚴酷的化療和放療;然而治療後僅幾個月,就死於嚴重的併發症,
年僅四十八歲。大家非常喜愛的著名演員傅彪,也是在經癌症治療一年後就失去了生命,年僅四十二歲。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筆者想要提出的問題是,假如這些病人除了常規的支持性治療外,根本不進行手術和化放療,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我們知道,癌症取人性命的方式是對機體緩慢的
耗竭,也許一年後我們見到的羅京全身到處都是腫塊,極度耗竭正在與疾病掙扎;也許兩年後見到的傅彪已從原來的大胖子變成了極度消瘦,整天掛着輸液
瓶備受煎熬。但是,好消息是他們很可能仍然活着,不會走的那麼急,儘管活的很辛苦。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經化療治療病人的結果可能比不治療還要壞呢?這是因為用於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作用都是非常的強,對細胞的殺傷不具選擇性;在殺死癌細
胞的同時把正常細胞也殺滅了。假如我們給癌症術後病人的健康狀況計分為“0”或“-1“的話,那麼化療後病人的健康計分就會達到”-10“或更差。這時候
機體非常的脆弱,正常的生理機能完全靠外來輸入的各種液體維持,然後寄希望於正常細胞迅速恢復而癌細胞停止或幾乎停止增殖。人體在化療後這種極度衰弱狀態
下,對外界破壞因素的抵抗基本上已完全消失,哪怕一次感冒引起的微弱感染,也會迅速演變為不可收拾的嚴重併發症而要了病人的性命。
筆者認為目前對於癌症”徹底剷除“的治療思路也許需要醫患雙方都進一步的思考,癌塊並不是外來組織,而是源自機體,是機體的一部分。就像一支軍隊,假如有
三分之一的成員叛變了,那麼這支軍隊的首領應該怎麼處理這種狀態呢?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對叛變成員徹底剷除,但同時自己的力量也會大量消耗。當所有的叛變成
員都被清除了的時候,這個軍隊可能已經剩不下多少有生力量了,處於極度的脆弱狀態。碰到另一隻很小的敵方軍隊就有可能被徹底消滅。對於這種狀況最佳的處理
方法,是找到軍隊叛變的原因並去除之,然後使叛軍重新起義歸正,才能保全這支部隊;很顯然,這樣處理需要極高的智慧和技巧,相當的困難。
所以目前對於癌症”剷除性治療“的思路需要一定的革新,對於癌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不必過分集中在殺死癌細胞的抗癌藥物上,而要進一步加強癌症機制的研
究,找到每個癌細胞”叛變“原因,促使癌細胞”起義“回到正常化的方向。當然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見到效益的時間會很長,得到社會和抗癌工業的支持相
對困難,但這很可能是今後癌症治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