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是當下最常見的水果,它酸甜開胃,果汁充裕,深受大家喜愛。連唐代大詩人李白都曾為其留下“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的盛讚。橘子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糖類物質。橘子還含有的橙皮苷、蘆丁等抗氧化物質,對於人體健康大有裨益。現代研究證明,常吃橘子可降低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的幾率。橘子還具有提高肝臟解毒功能的作用,因此特別適合慢性肝炎患者食用。
中醫認為橘肉性平,味甘、酸,入肺、胃經,具有開胃理氣,生津潤燥,止渴潤肺之功。對於胸膈氣結、噁心反胃、胃陰不足、口渴咽干及飲酒過度者有獨特療效。
關於吃橘子,還讓我想起童年小夥伴的一件趣事,鄰居小姐姐放學回家又渴又餓之時,發現了一袋她最深愛的橘子,後果可想而知,橘子全部被“消滅”。第二天的早上,小姐姐變成了
“小黃人”,手腳心更是變成了明晃晃的橙黃色,鄰居阿姨嚇壞了,趕緊帶她去了醫院,經檢查醫生告知,是短時間大量食用橘子引發的胡蘿蔔血症,由於肝臟無法將如此大量的胡蘿蔔素代謝處理,血液中的胡蘿蔔素濃度過高,便淤積在皮膚組織中,從而導致皮膚發黃。無需治療,過一個星期,身體將淤積的胡蘿蔔素代謝乾淨就恢復了。自此之後小姐姐變成了吃橘子的反面教材,樓里的媽媽買回橘子的時候都不忘囑咐自己的孩子:“別吃多了啊,要不就跟xx一樣變成小黃人了!”
上大學後,中藥課上,老師再一次提起了橘子,可是這次,說的不再是甘甜多汁的果肉,而是它的種子、果皮和樹葉。橘子雖為食物,但其藥用價值不僅限於果肉之中,橘核、橘絡、橘皮、橘葉都是養生療疾的良藥,可謂渾身是寶。
橘葉:性平,味辛、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行氣,散結消腫之功。常用於胸脅作痛,乳癰,乳癖之疾。
橘核:性平,味苦,歸肝、腎經。具理氣,散結,止痛之功。常用於疝氣疼痛,睾丸腫痛,乳癰乳癖。
橘絡:也就是附着在橘子瓣上的白絲,性平,味甘、苦,歸肝、肺經。具有行氣通絡,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用於痰滯經絡之胸痛、咳嗽、痰多等症。小時候家長常囑咐:“白絲絲也得吃,是去火的!”看來這種說法確實有道理。現代研究表明,橘絡中含有的蘆丁,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維護血管健康,降低出血危險,尤其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管硬化的老人,尤為有益。
橘紅:橘皮去除內層的白絡,便是橘紅,橘紅性溫,味辛、苦,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作用。常用於咳嗽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等症。
陳皮:橘皮經陳治則是大名鼎鼎的陳皮。陳皮不僅應用於中藥,更可用於多種美食,盛夏高溫胃口不佳,熬煮清粥時加上一把陳皮,其祛濕理氣的功效定會讓人神清氣爽,胃口大開。燉肉時加入幾片陳皮,不僅能去除肉的腥味,更可使其具有獨特的清香。在傳統熬製的酸梅湯中,一定也不能缺少陳皮的身影。
剛剝下來的橘子皮為了避免農藥的危害,不宜食用,將其放入冰箱中也可以起到吸除雜味,淨化空氣的作用。用橘子皮的白色內層刷碗,則是最環保的“洗潔精”,保准碟子乾淨得個個能唱歌。
目光迴轉,盯着桌上這幾個圓溜溜,黃橙橙的橘子,仿佛做了一個白日夢,這稀鬆平常的甘甜,居然能為我們的健康生活增添如此之多的滋味,真可謂一“橘”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