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見有人往水池裡扔硬幣,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這是旅遊勝地常見的小節目。可是如果有人成把成把地扔錢,那就奇怪了。事實上,世界上就有這樣扔錢不心疼的怪事。現在市場上有一個保健品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很暢銷,它占據骨保健品銷量的第二位, 每年在全球的銷量超過20億美元。這個產品已經被多次科學研究證實沒有效果,而且在大眾媒體上也多次報道,可是銷量只增不減,你說是不是奇怪?
最近,加拿大廣播電台再一次報道這個產品沒有效果(CBC 骨膠原再次被證實無治療作用,關節炎患者需慎重選藥)。文章說:
“最新一期的出版的醫學期刊《關節病與風濕病》刊登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的臨床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要考證骨膠原是否能幫助緩解疼痛、是否能防止軟骨的進一步磨損、改善關節積液的機能性障礙。
在此次研究中,肯特醫生徵募了201名關節病患者,這些人的年齡從35歲到65歲,都至少有一個膝關節出現了輕微或中度的疼痛。這些人被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每天飲用含有1500毫克骨膠原的檸檬水;另一組則每天飲用安慰劑。整個實驗持續24個星期。 在此期間, 醫生會每隔四個星期給參加試驗的人打電話, 詢問他們膝蓋疼痛與否,軟骨是否磨損,關節積液情況,以及在他們的尿液中檢測能夠反映軟骨損壞的CTX-II指標。
最後的結果是:在兩個比較組之間,幾乎在這四個方面沒有任何的不同。因此,肯特醫生在最後的報告中說,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服用骨膠原保健品可以減少軟骨磨損,緩解關節疼痛,或改善膝關節狀況的明顯證據。
實際上,國際醫學界在2007年已經通過臨床試驗證實氨基葡萄糖和另一種軟骨提取物保健品-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與安慰劑沒有什麼差別。”
文章提到的研究報告是猶他州立大學醫學院的Clegg等在2006年發表的研究結果(N Engl J Med 2006;354:795-808),他們對1583例膝骨關節炎疼痛的患者進行的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單藥或聯合治療膝骨關節炎疼痛的雙盲、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單獨或聯合治療都不能明顯減輕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症狀。
瑞典伯爾尼大學的Simon等在2010年發表了一篇有關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治療膝/髖骨關節炎的文章(BMJ 2010;341:c4675)。共有3803例患者參與研究。研究發現,無論是單藥還是聯合治療,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都不能改善膝/髖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
市場上的保健品,初期的研究一般沒有嚴謹的試驗設計,沒有對照,只是單純地把一些成功的例子拿出來,再經過廠家的宣傳擴大,立刻被消費者接受。這種先入為主的理論一旦被接受,就非常難被放棄。
保健品和藥不同。吃藥看得到療效,降壓藥降壓,撲熱息痛降體溫。可是大多數保健品沒有可以量化的指標,吃了,覺得好就是好。所以保健品這個東西都是跟着感覺走,有感覺了,什麼科學研究都沒有意義了。
這裡不妨重提一下藥品歷史上的“反應停”事件。這個藥在1957年開始在歐洲銷售,正如其宣傳的那樣,它能讓孕婦輕鬆擺脫早孕反應。到1961年,人們發現它在抑制孕婦的反胃和嘔吐同時,產生了形同海豹的畸形嬰兒,有時還伴有心臟及胃腸變異。截至1963年,共發現一萬餘例海豹肢畸形兒,這些畸形兒中有一半因身體缺陷帶來的併發症和殘疾死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們真正認識藥品和保健品,是在產品上市以後。所以對產品是否有毒副作用或者產品是否有效,不能抱着產品上市初期的“理論根據”不放,而是要隨時接受來自更加嚴謹的科學研究結果,否則浪費錢事小,影響了健康耽誤了治療時機才是大事。
註:本文只提醒關注新的研究結果,無意影響個人的選擇,也不構成科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