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國臨床腫瘤協會年會於2014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本次年
會將匯集超過30000的來自不同專業的腫瘤學專家,國際新的研究表明:腫瘤醫生可減少對特定癌症患者的治療,因為一些藥物可以減少服用次數。這一消息為
醫生控制治療風險掃清了道路。
正在美國召開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大會5月30日公布的一系列研究支持了一個全新的腫瘤治療觀念:“少即是多”的治療策略,並且強調這不僅僅可以降低治療成本,還可以提高療效,減少患者痛苦及不必要的醫源性死亡。
例如,休斯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患有乳腺癌並向骨骼轉移的女性在第一年
每月接受雙磷酸鹽治療後,第二年開始可以安全地將用藥量減少到每三個月一次。這種變化可以降低腎臟出現問題的風險,同時降低一種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即部
分下顎骨變性,變得十分脆弱,並易於壞死。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布里埃爾·霍爾托巴吉說:“減少治療次數還可以減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費。”
另外,一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研究發現,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特定頭部和頸部癌症的患
者也可以較大劑量地減少放射治療的量。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范德比爾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教授安東尼·奇梅拉克說,這種方法可以避免讓
許多患者變得虛弱——這通常是放療產生的終身副作用,例如吞咽困難、失去味覺和甲狀腺問題等。
另一項獲得聯邦資助的研究表明,對於存活期不到一年的癌症患者,可以停用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光光這一項措施,在美國就將節省大約6.03億美元。這項研究發現,停用他汀類藥物不會縮短存活期,但可降低癌症症狀的發生,包括疼痛、抑鬱、反胃和疲倦。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專家帕特里夏·甘茲說:“我們現在有證據顯示,停用特定的藥物——尤其是普
遍開出的他汀類藥物——是安全的,並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之,這是會議傳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訊息:癌症醫生應該減少對特定癌症患者的治療用
藥。因此,一傳出這訊息,就在世界範圍引起了注目:路透社第一時間向世界傳遞了這一消息,且用了“治療癌症少用藥或效果更佳”這樣醒目的題目。
這一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實踐早就證明:大劑量化療與適度化療相比,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乳腺癌和胃癌也類似。故早在2003年美國第26屆國際乳腺癌大會上便明確提出:對乳腺癌的手術應從過去的強調“最大耐受性
治療”(即儘可能大的擴大根治術),轉變為強調“最小有效性手術”(即在有效前提下儘可能縮小手術創傷);化療則應從原先單純追求大劑量、多次數,轉變為
要用“最適當(的小)劑量”和最優化的程序;放療則要從傳統的包括區域淋巴結的大野照射,轉向有選擇使用(不千篇一律濫用),用時應強調目標性。
而且,獲得普利策獎的美國腫瘤專家穆克吉所寫的百年腫瘤治療反思錄《眾病之王·癌症傳》中,
也總結出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腫瘤界的這一明顯變化趨勢:表現出化療不再強調多藥物、大劑量、長療程,而是適度配伍、小劑量、短療程,見好就收。放療也類
似。然而,路透社為什麼會如此興奮,且用“治療癌症少用藥或效果更佳”這樣醒目的題目呢?也許是因為舊勢力太強大了,人們改變不容易。多次統計均表明:臨
床上超過60~70%的患者,曾受累於各種過度治療,近三成死亡者的直接或間接死因歸於過度治療。最為令人髮指的是,約9~10%的晚期患者,瀕臨死亡前
的半個月還在上化療!
就在筆者得知上述消息的同一天,筆者在濟南會診,;兩件事讓我感慨:一位73歲的老太,患肺
癌三年多了,在我處診療二年半了,肺內腫瘤二年多沒有見長,其女兒——一個看似十分斯文,很有教養且十分孝順的知性女性,因為去年開始母親指標一直沒有下
來,搗鼓着讓母親一年內做了九次化療,而做化療前,其肺內腫塊已經穩定一年余,化療後也沒有進一步縮小,化療九次,試了三種方案,指標只升不降!母親已經
憔悴不已,一臉的無奈和對化療的極端排斥。女兒還在苦惱着和我商量,要不要給她母親再做一種新方案試試?我看了她的材料,真是啼笑皆非,提高嗓門問:你究
竟圖什麼,要媽媽好好地活着,還是只追求指標好看……!有時候,聰明人真的很會犯糊塗!極簡單的道理想不明白……。
其後,一位醫院老護士,患卵巢癌已經四年余了,也是二年半以前找我看的,當時腹水嚴重,已經
化療了28次,血象不再支持化療。她自己是濟南的醫院的,看得多,儘管醫院腫瘤科化療醫生建議她短期養養身體,養好了再化療,她卻說什麼也不干(化療)
了。走上了中醫治療之路,開始一二個月幾個人陪過來(架着過了)看我,後來穩定了,自己一個人來找我。今年年後就沒再來過,我看到她時,她正在診室里自得
其樂地自我稱體重,腹水全無了,儘管臉色稍顯蒼白些,但沒人會把她與幾年前架着來看病的那位聯繫起來。儘管ca-125(體現卵巢癌的特異性指標)沒有大
降,但精神狀態及其他各項指標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我試着問她,現在狀態,再做幾次化療身體能夠扛住,做不做?她急速地搖頭,不做不做,我只盼着參加女兒婚
禮,我的大事也就告一段落了……!我問:何時婚禮,答曰:明年10.1國慶節……。這不比前面的女性聰明得多了嗎?
因為有此感慨,故記錄下來,並把新近的研究成果一併附上,以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