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依同學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個子高高的,梳著馬尾辮,性格較內向,不愛說話,為人純樸,但生性懶惰,害怕吃苦,對學習沒有興趣,課堂上能遵守紀律,但註意力不集中。
開學後的第一次檢測後,看著孩子那麽不理想的成績,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她趕上班級隊伍。一開始,我用各種方法激勵她、表揚她,但教育效果都只是三分鐘熱氣,第二天孩子的學習狀態就恢復到原狀。
後來,我嘗試和她交談,但無論我的語氣多麽平和,她總是低著頭,怯生生地看著我不說話,讓人又急又惱。我想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原因與家庭環境也有著直接的關系,於是,我第一次聯系了小依的媽媽。
最初,我向小依母親告知小依的在校情況,這位媽媽表示會全力配合我的工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覺得收效甚微。再微信聯系時,小依媽媽總是推脫工作忙,甚至在我反饋孩子的表現時,有時包庇小依。
在幾次不成功的溝通後,我請到小依的媽媽,就孩子的情況做了一次深談。
在這次談話中,經過溝通,我了解到其母親是某商城裏的大品牌持久噴霧售貨員,收入不高,工作倒班,沒有時間陪伴與督促她的學習。小依還有一個大她四歲的哥哥,這位單親媽媽要承擔、照顧兩個孩子的生活及開銷,生活壓力大,因此脾氣也比較暴躁,孩子不愛甚至不敢表達,可能也與這個原因有關。
想要使孩子有起色,我覺得制定一套科學的家校協作的計劃是非常必要的。於是,在和家長的共同商議之下,制定出了改進小依學習狀態的方案:
1、讓小依知道,知識在什麽時候都是有用的。
2、孩子必須做作業,不懂的可以空著,第二天主動去問老師。
3、回家後,家長主動詢問孩子在這一天課上都學到什麽知識了。讓孩子當自己的小老師,把學習的主要內容復述一遍。
4、和學校一樣,有獎勵制度:看到孩子的進步後,一定大力表揚,讓孩子有動力;看到孩子的不足,一定委婉指正。
5、家長務必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還要當孩子的大朋友,讓孩子有想法、敢表達。周末周日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
在實施了這個計劃之後,我經常會走到她座位前,抽一點時間來專門和她進行不是“談話”的“談心”。和她聊聊誰輔導她做作業的,寫作業用了多長時間,表揚她的字越來越漂亮了,詢問她哪裏有不太確定的答案,回家給媽媽或姥姥讀哪篇課文了,周末去哪玩了等等。
漸漸地,我發現這個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變化:上課不再瞌睡,也能認真地聽講,作業也基本按要求完成,她愛說話了,下課喜歡和同學在一起了……我們也終於看到了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的小依。
看到孩子的變化和逐步提高的成績,我和小依的媽媽都是喜在心裏,也讓小依媽媽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贏得了她對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