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 |
送交者: 大痴三郎 2008年10月02日23:21:32 于 [健康生活] 发送悄悄话 |
一直以来总想去钓鱼。
其实,我抱竿的资历很浅,为了应酬总共也不过二十来次。之后渐渐地,倒也有了好感。我曾经认为年轻人钓鱼是玩物丧志,白废青春,而今自己却“相思”钓鱼。于我,一来是常忆郊外鱼塘空旷舒心,空气清新,渔家饭菜可口。二来是事业受挫,前程凶险,心情诅丧,精神压力巨大,天天头昏脑胀,几欲崩溃。想借钓鱼的情景调节自我,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今天是十月二日。早餐过后,我独自开着车到董铺水库旁去寻找鱼塘。从新加坡花园城西边的小马路向正北走,不远处就遇到一条尚未竣工,东西走向的未名大马路。这一带我从未来过,不熟悉——反正是在水库边,向东拐吧。于是我慢悠悠地边开车边向路两边张望,因为没有正式通车,少见车辆来往。车行不远,我果然看到左前方水库滩边,有好几个人在甩竿走动。找到入路口,我将车子停好,把后备箱中的一套垂钓家伙取出,径自来到水边。 这里是水库东南角的浅水区域,水面宽阔,纵横有好几条泥埂延伸在水面中。野鸭成群,在大块大块的水草区嬉戏,不时发出急促的噼啪飞落声。许多白鹭飞来飞去,偶尔放开嗓子吼几声。远处有三四个捕鱼人划着腰船游动着。水面上有些风,估计三四级,吹到身上凉丝丝的。天空阴渺,浊雾蒙蒙。远处的村景郊色并不随水面的宽远而生美妙。库里的水质倒是清澈,不愧为合肥市民的大水缸。 走到近处,见有五位同好者一边抱竿垂钓,一边说说笑笑。其中一位是个中年女性——常见女士白陪先生们钓鱼,今遇如此一身行头,很专业地甩竿抛饵的大姐,确实头一遭。我对她颇生疑趣:什么性格?干什么工作?老公支持或不埋怨吗?孩子都干吗了?节假日不需要加班家务或者充电学习,整个大块时间出来钓鱼?——可能是我看女性的眼光太守旧了,或者说这毕竟属少数。 我遇到第一位男士就问:这里哪个管?怎么收费?他说:没人管,有鱼,却很难搞到。走过这几位的地盘,我向路的深处走去。在土埂延伸三百多米处,我打开家伙、拉开架势,开始“野”钓了。路的尽头,有一位男士蹲在那里,想必是在守着他的海竿。 将近一个小时了,我还没有看到浮子动、鱼咬钩。感觉这野鱼真难钓啊。好等了一个浮子被拖的情景出现,一甩竿却轻飘无力,空空如也。我用的是商业鱼饵,在水中容易脱落。我不停地装鱼饵,却再也不见什么动静。我觉得太没劲了。虽然这儿环境好,不花钱,鱼也确实多,大小鱼儿在水上扑哧扑哧地飞跃不断。可是干瞪眼:不见甩竿时那种沉甸甸,有摆动的力争感、有收获的成功感。也不见鱼儿被钩后翻白跃水的镜头——哪怕就一次。我没带鱼味子撒于水中,我对判断野鱼吃钩的经验又不足,在这偌大的水面,恐怕难有作为。当我用完现场制作的最后一块鱼饵后,我拾起行囊去找养殖鱼塘了。尽管来这里尝试的人仍然又有好几拨,而那位大姐等也早已多次见鱼了。 我驱车来到植物园大门前的一个养殖鱼塘边,这里游玩的人很多,来来往往。鱼塘边也蹲满了垂钓的老老少少。我一试钩,水深有两米多,这是什么养鱼塘啊,水这么深,从未见过。塘边有个公交终点站,公交车呼呼啦啦跑个不停。噪音和灰尘双重干扰。这哪里是钓鱼的环境呢!我决定去找西二环和清溪路交口东北片的那家养鱼塘,曾经路过有印象。我怎能让久久的钓鱼愿望,面对这般般的收场——寻兴而出,败兴而回? 来到这家东北人开的垂钓中心,果然情景不同:安宁静谧却人气旺盛。二十多竿围着鱼塘,间有小儿、小狗戏玩其中,有女性观望在旁。老板招呼我下竿,问我钓什么鱼?不同的塘养有不同的鱼。有本地鲫鱼、非洲鲫鱼、洄鱼、螺丝浑子和鳜鱼。鲫鱼八块,非鲫和洄鱼十块。我钓鲫鱼,在中间的塘里。这个塘里漂满了绿浮萍,犹如蓝藻爆发,好钓吗?我又自制了一些鱼饵,铺开鱼具。我在下钩的十分钟内连钓三条,我可高心了!几乎是一下钩就有鱼吃,仿佛直接捞起。当我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又钓起两条时,快乐被没趣味替代了。这塘鱼吃钩太快了,一点悬念也没有。没有观察等待,斗志斗谋的刺激——凡好钓者都不喜欢这样容易钓鱼,下钩即中,简直如囊中取物。于是我换了鱼塘钓非洲鲫鱼,这边鱼塘果然不易得手。我接了几个电话,分了神,非洲鲫鱼一条也没钓到。不过这时已经十二点多,我已没有兴趣再钓了。塘边的人大多数都到鱼老板家去吃东北土菜了。我身边的一位老者不断地拖鱼上来,十分带劲,收竿时我见他背着鱼老板放走了一大半较大的鱼。可见,他只是来享受鱼上钩并被逮着的快感,至于他的“放生”会给鱼老板带来多少损失是他所不关心的事了!我的五条大鲫鱼正好三斤,付了款我便回家了——至此,我过了钓鱼瘾。 野生塘难钓,不着一钩,是没有意思的。养殖塘一旦鱼太多又太饥饿,下竿就有,一样乏味。可见,快乐、趣味与收获的节奏关系很大——太容易得到的都不会太在意。当然,也跟得到与付出相关连。在野生塘钓到鱼是双重的、纯粹的收获,而在养殖塘钓的越多,就意味着高价付出的钱越多。——假如不用付款呢?当然不是指要别人替我买单。事实上我的一路走来与进步,绝大多数都是以付款者身份。长久了,也倒习惯。若是反过来,享受任何不是自己花钱的消费,就会心存不安。哪怕是三亲四故,亲情交流。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