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Yiyi11
万维读者网 > 健康生活 > 帖子
我在加拿大的教会生活(五)
送交者: 大痴三郎 2008年10月29日00:13:31 于 [健康生活] 发送悄悄话

有了与牧师和教会的接触,内心深处的那些迷茫便渐渐泛起涟漪。我带这疑惑与兴趣,认真地打开了W牧师借给我们家的那本《圣经》。

 

这本24开,厚重的《圣经》,是走进我这新家的第一本典籍。因为国内的那些书还没来及带,所以到了加拿大——“根本就没有输(书)”。这本《圣经》是黑色仿皮硬纸板封面封底,封面镏金烫字,中英文对照和合本。第一眼看到他,是在我家客厅过道壁橱的上架里,我在摆放带来的衣物时发现的。我太太在向我介绍教会和牧师时,把他拿下来放在我的面前。之后我一直就把他放在客厅的茶几上。——之后我的阅读基本上都是端坐在《圣经》边的沙发上进行的,有清晨、有白天、有深夜。

 

这是我第二次“慎重”阅读《圣经》了。是今年四月份我第二次来到加拿大的一个月时间的后半个月里。在我回国之前,我读了近八百页,并且把这本《圣经》带到国内。在飞机上我阅读他,思考着信仰。有意思的是当我第一次乘临着越洋飞机在万米高空上,面对无穷尽的苍穹蓝天时,不禁闪念自问“上帝在哪里呢”。这回却在同样的天空中阅读着在上帝启示下写成的神圣经文。当我下机出关时,因为手提而被关员查阅,并请示上级是否“退给放行”。难道《圣经》还被列入“禁书”?在我疑惑间,那长官示意还书放行。回到家里,后来没想到,这本《圣经》陪我度过我人生至今,最难以度过的日子,经历了我人生最难抉择的事件。此间我第一次通读《圣经》、通读了第二遍,追加通读《新约》两遍。并从头开始了第三遍的阅读。

 

第一次的阅读是在三年前。我那时段正在等待项目用地审批,单位具体事情我不管,手头就没有多少事。经常逛书店,特别是我单位旁边的盗版书店。那一年也是国内盗版书最活跃的时候,几乎什么好书、好卖的书都有盗版。不过那些书的外表包装和印刷质量都非常精美,一点不亚于正版,偶有少数页面出现少字错字的,也不影响阅读和理解。可是价格通常只有正版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买书的多,卖书的就更活跃。买盗版书的大概都是痛恨“正版”的垄断与暴利,常有读书人买不起书,买书就被“宰”的叹息。盗版书相对来讲就廉价、温柔多了。——读书人是明理的,知道买盗版书就是用实际行动有力支持“不法者”偷盗他人知识产权。获利的是不法商人,奉献的还是写书的读书人。但是,你能怎样呢?整个国家都这样了:“不法者”太多了,立法的有几个不是“不法者”?司法、行政执法者又有几个不是“不法者”呢?君不见太多的“公仆”,上午还在会上高唱反腐倡廉,下午就被上级纪委官员“带走”的情形吗!尽管其中不乏因为“站错队”的政治牺牲品,或者是纯粹倒霉被地产商或同僚“举报”、“交代”的。面对如此腐败的官场和因此日渐变坏的社会,咱读书人买点盗版的书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因此而内心不安的话,那就太迂腐了!就恐怕,要是孔圣人在世也不能免俗。一天,我在书店找书并和老板闲聊,检到掌上阅读的小卷《圣经》,老板说印刷质量好,没有错字,好象是某正版的缩印本。我拿了翻看,确实不错,只是字很小,因为版面就小嘛。“卖的很好,拿一本不错。”老板劝我说。反正不贵,这小字号的也挺好玩,要是等候什么事着急,带出去,拿出来阅读都很方便的。——我曾看到有人发表的文章上说,世界上最值得阅读的书,一百本和五十本书中都有《圣经》。尽管我并没有按照贤人们的指教去逐一把那“必读的”或是“最值得阅读的”百十本(卷)书都看个遍,但是《圣经》一直列在其中,那时确实让我觉得有好奇。这种好奇在特定的环境心态中,再受那卖书的小老板劝说后,便产生了购书的行动。

 

一个心情不错的日子,我在家里端阅着这本《圣经》。

《创始纪》:起初。起初神创造天地。——真是“神话”啊!我们怎能相信这个呢?不是有“进化论”吗?不是有科学对宇宙天地的探索和论断吗?因为不是“因着信”去看的,所以当时阅读起来,心里倒也没有什么矛盾和冲突。就当好玩这么看吧,或者干脆用官方理论的话来说“用批判的眼光来看”。那天我第一次在《圣经》中读到“亚当”、“夏娃”、“女人是神用男人的肋骨造的”——这到解释了,为什么男人们总是对女人那么痴迷。多少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达官权贵腐败都与情人贪妇相关,多少痴情郎、大才子演绎了人间不尽的爱情佳话。我读到了“禁果”“伊甸园”再到“挪亚方舟”的故事等等。觉得《圣经》确实有趣,是不少典故的源头。那次阅读,我很愉快,尽管我根本不相信那些内容所述。之后,我却没有继续阅读下去,那被折叠的一页,还是三年后,我今年五月份第二次从加拿大回家翻阅他时,才把他舒展开的。

 

对于《圣经》的最早得知,当然是在自己阅读外国文学的时候。不过我也没读到哪本小说中有直接对其中内容有详细描述介绍的。我面对面直接听人谈论的,是原来老单位的同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一次上班串岗的时候,看到一个会计在读《圣经故事》。她说《圣经》分《旧约》和《新约》,她觉得上面的“神话”故事很有趣。她说她看过《圣经》。我当时对她很敬佩,看不出她还会看这种特殊的书。——自此我对她就有了更多的好感,直到我们都分别离开单位自己“下海”。所以今日来谈《圣经》,我就油然记起,不得不说和她的那次交流了。纵然那以后,我并没有一丝儿想看《圣经》的念头。毕竟对于我们六十年代生的人来说,在童年时代就知道,伟大领袖号召人民要彻底消“灭牛鬼蛇神”,同时接受“无神论”的教育太甚太深。此外,觉得现实主义的书够我读的了,神话一类书,无论中外我都没有兴趣看。现在回忆那读书最多的年代,我确实带有这种“无意识”的选择。

 

对于“教会”,也是一样有排斥心理,总不愿意走进去了解。在来到加拿大之前仅限于远远看到过教会的“十字价”标志,知道中国曾来过很多传教士,给中国人民传来了“精神鸦片”。至于何谓精神鸦片,我没有仔细去琢磨,作为曾是一位卫生系统工作者,我倒是知道中国各地很多著名的老医院大医院绝大多数都是当年教会出资、出人兴办,给贫民百姓人看病的。当然这也并不改变我从来没有用宗教的心和对她应有的敬重去参观教会,更不用说参加其中“热情、有趣”的活动了。当有同事说到“教会里的人”都是非常“热情、热心”的时候,我甚至顿觉警醒:没有什么目的吗?是否拉“赞助”?要知道,在中国遇到的“热心人”、“非常热情的”,十有九九是心怀企图,不然根本上就是心怀鬼胎的骗子。在“面子”特别重要的中国,特别向你“表达”笑容,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没有所求,何以献笑?这就是我来到加拿大感觉:即使是陌生人,特别是陌生人的笑,都感觉很亲切。哪怕我心里仍然筑有长城般坚实的防范他人的“自我保护”墙。——听说的、想象中教会的情形,在我心中是十分另类的。或者就是一群老头老太(老太居绝对多数)老了,怀着愚昧、表现迷信的地方。——尽管现在看来反倒是彰显了我自己的无知和愚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