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传说与现实(下) |
送交者: whyuask 2012年06月10日19:39:54 于 [健康生活] 发送悄悄话 |
本文接续《格斗篇》,没读上篇的同学点这里:太极拳,传说与现实(上) 《养生篇》 1、呼吸的奥秘 学瑜伽的朋友说“投入地做一件事,哪怕只是呼吸,也是愉悦的”。这个道理相通,学太极拳以养生,是一个逐渐感到“精微掌握自身”的愉悦过程。 其中对呼吸的改善是我感触最深的。正因为我属于没什么毅力常做剧烈锻炼的凡人,以前一年2、3次去爬千米高的山,每次都喘得头晕、心跳得想吐。但练太极拳掌握腹式呼吸后,时隔一冬首次爬山也很昂扬地就上去了。另外游蝶泳也不会再感觉憋气,停下数心跳到140,也没需要张嘴急喘。 这种感觉,就是身体成为精神在享受生活的助手、而不是拖累。 人的呼吸为什么“需要”改善? 想想动物世界里的猎豹,在奔跑的时候全身成整体团起又伸展,在用脊柱发力的同时也用全身如活塞冲压一样帮助肺部换气。实际上观察一下,多数哺乳动物奔跑起来似乎都是活塞式换气。 可是直立行走的人类不是。未经训练的人一般只会“自然”地用胸部扩张来呼吸。人要有意学习调节才能习惯用到腹腔帮忙,使隔膜上下活塞式“腹式呼吸”。当然真正的呼吸器官还是肺,但腹腔帮助改变胸腔压力后,能呼吸时吞吐交换更大比例的肺部空气,使肺内氧气比例保持比较高,从而又使心脏不用加剧跳动就能输送足够的氧,也能有效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肌肉酸痛是源于供氧不足时产生的大量乳酸)。 腹式呼吸的奥秘,本质上与猎豹伸展脊柱动作是一样的,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站桩与拳架过程中自然体会是最容易的。如果在一开始试图按某些书籍建议的用腹肌参与呼吸,往往会变成用腰部附近肌肉参与呼吸,腰变粗而胃难受,我是犯过这个错误的,希望大家别走弯路。正确的腹式呼吸应该使身形挺拔而自信。 在练站桩中体会腹式呼吸,原则上应该让自己舒服,脊柱与重心正直指向两脚间, 吸气时仿佛自己有条尾巴直撑到地而脊柱直贯到顶、虚提颈椎; 吐气时收提肛门、松活尾椎,想象自己有条尾巴从尾椎贴胯下卷回身前下腹部(精确说是所谓丹田,肚脐下三指宽处)。 一吸一呼之间,自身脊柱作轻微而舒适的撑直、松弹交替动作,一开始不用特意去想腹式呼吸,习惯之后即自然改善。 相反刻意去控制腹肌试图形成腹式呼吸,往往得到错误结果。 2、平衡的乐趣 练太极拳对生活的第二大益处,是能极大提高人体平衡性,这是因为练拳路的过程必然要不停移动重心,实际上每一招几乎都要把身体重心从一只脚完全转移到另一只脚,这对前篇《格斗篇》反复强调的“重心中轴、单重”而言是基本要求,而对养生来说也是“柔缓却能达到锻炼效果”的根本原因。 不断保持移动重心而处于气定神闲状态,处于悠然感知自身的乐趣中,平衡能力就能慢慢显著提高。日常一些不在意的生活小细节,一旦你平衡能力提高后,不经然也会油然一乐。 另外,特别对与我一样喜欢在地铁上练平衡乐趣的朋友说一句:加上上面练呼吸提到的“敛臀提肛、松活腰脊”来辅助微调平衡,会更加有趣。不过练习请适度。 适度其实是平衡的第二层意思。中式哲学的核心就是平衡,练太极拳更应时时顺势。凡站桩与拳架,马步是低好?抬手是高好?快慢发劲何者为宜?其实取决于个人身体状态和当时心理状态。精神好体力好时,就不妨深蹲高走、乍膀出拳;感觉想舒活放松,就不妨流水轻风、如花拂柳。我疲倦时喜欢的是闭目缓缓盲打全套,这样体会平衡感也是特别放松筋肉的。一般我打完一套拳心跳在90至120,微微出汗而呼吸悠长舒适。 3、关节的柔韧 初练拳架,最讲究伸展到位。所谓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其实归结为首先把背尽量展开。绝对不要为含胸而把脖子弯曲,或是为沉肩而象只猴子。应该有一种得意而如沐春风的深呼吸感,并在每个动作尽量到位的过程中吸气而伸展,呼气而松柔。这样坚持大开大阖不畏缩,关节柔韧就会逐渐自然提高。 我今年发现游泳前准备运动时直体前俯触地可以轻松到掌根,而洗澡时手可以摸到后背任意一处,这是原来年轻练游泳时很痛苦拉伸都未做到的。现在练拳不知不觉就做到了。 另外,吾友“秋天的云”也提到:太极拳对颈椎骨质增生带来的身体不适,有非常神奇的缓解作用。 4、筋肉的自得 练拳架第一就要把招式走到位,以拉伸和柔软筋肉,所以这点其实与3相似。但我还是单独列出来,因为关节柔韧是被动性的,而筋肉的自得感是主动性的。 随着练拳架的纯熟,动作会变得圆转,很自然地仿佛没有起初那么大开大阖,因为你身体习惯了蕴力发劲的自在感,肩腰的运动幅度加大,手上需要的动作反而变小。这时筋肉也慢慢有饱满、精力充沛的闲适,举手投足间时而有自得其乐的圆劲和伸展的冲动。 所以拳架练习是由注重伸展移步到位,进而注重圆转,进而注重通畅,最后仿若本能。 5、睡眠的甜美 睡眠是大事,晚上能沾枕头几分钟就睡着、早上能起来就精神抖擞,那么一天都容易心情好。 甜美、充实、质量好的深度睡眠,同时也节省睡眠时间,多出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过把这点放在最后,是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前面几项的自然结果:悠然凝定的呼吸、平衡适当的运动、舒活的关节肌肉,动静有致,自然帮助放松入眠和深度睡眠。 真正临睡时,还可用呼吸存想的办法,意念随呼吸去主动放松各处肌肉筋骨,或意念沿尾脊至头顶时吸气、意念走胸腹归丹田时呼气,意念循环同步呼吸,即可有效帮助入睡。 其实改善睡眠,明显也得益于太极拳架运动中调节经络的功劳。有人因为西医找不到人体经络就否认经络存在。按我理解,经络系统的躯干相对对称性和由体表入内脏的走向,明显是胚胎(进化)早期的遗迹。 经络没有武侠所谓的内力流动那种神奇的胡扯。经络穴位“可以”接受刺激,仅仅相当于你可以派交警到某路口疏通车流物流;但不等于你派二倍交警就能使车流效率变二倍,更不等于交警可以加强繁荣都市经济本身。所以按摩或针灸只疏导堵塞不畅的弊端,或疏或泄而已。用练拳来自我疏通舒畅,明显又比等别人来给你局部针灸按摩要好。 顺便说一句,前段时间一些朋友推崇的敲大脚趾,是按摩脾经。胃口好、消化好,则什么都好说。 结束 广义而言,凡是有规律地安静或适度运动,都是养生的。不过太极拳的养生效果历来被中国人推崇,我觉得我有义务介绍国粹给同胞,希望大家不要放着文化遗产而不取用。在针灸都逐渐被北美政府承认的今天,不要等老美反而更认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择师篇》 首先,youtube上《太极秘境高清版》(链接)绝对值得一看。看这个录像能让你有个直观概念:太极拳和太极大师应该是怎么样的。刚柔要并济,精气神要饱满自信,动作要圆转自在。 但是录像本身很难让人学进去,最好还是找合适的老师引进门。这里的6个流派对于练养生的人可能区别不大。我学的赵堡太极(和氏)是出国之后才学,而陈氏大师陈小旺更是早就移民澳洲,所以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嫡传正宗。只要有心学,机缘总是在(嗯,那啥,可能还要花钱)。 找老师要看他自身水平也要看学生水平。 1、望 先远远一看,这老师是否有刚柔并济、挺拔自信、圆转自在的感觉?他的学生是否一招一式顾盼沉稳、身形正直?是否都能注意不断变换重心在左右单脚立稳?一个不给学生讲解脊柱中轴和“单重、双重”重要性的老师是不够负责的。 2、闻 耳闻目睹,先旁听一下老师如何教他的学生,领拳架是否到位?讲解是否细致?每一招劲力蕴在何处?适用于发劲在什么情况?是否讲解呼吸配合? 3、问 老师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所以你的疑问应该问出来。太极拳里每一招包括起手式,都有实战适用性,你不一定用,但要知道,才能运拳走劲正确。老师讲解细不细、水平如何,也就能看出了。其实理论和录像都可以在网上和书上找到,正好与老师印证。死书不如活老师,但冒牌老师就…… 4、切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搭手是最好的体验。好的老师在推手中最能让人感到太极的魅力,让你从一无所知的莽撞发现太极拳引力化力的乐趣。其实初学时对采拿锁制体会不深,反而是推与卸的转换最好玩。 大学老师未必是好的小学老师,反之亦然。所以太极拳启蒙老师倒不一定很擅长实战,会推手、耐心细致就好。 青贝壳推荐:杨式大架子对初学者来说是最佳选择,尤其是二十四式,是经典之作。建议参考高佳敏的24式三段太极拳教学,她的一招一式比较规范。 对格斗太极拳与现代搏击感兴趣的朋友,点击这里:《颠覆太极,认识太极:太极散打实战录像》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1: | 病毒性脑炎?神经科疾病?还是其它疾病 | |
2011: | 学会这一招,能救人一命!!! | |
2010: | 睡五分钟等於六小时的方法(熬夜人必看 | |
2010: | 健康歌之戒烟歌 | |
2009: | 罗斯顿的阑尾切除术不是用针刺镇痛麻醉 | |
2009: | 被美国默克公司欺骗的200多万炎黄子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