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和渔夫的故事
一天,在海滩上,大富翁看见渔夫躺着晒太阳,便责备他说:
"大好时光,你怎么不多打点鱼呢?"
渔夫反问到:"打那么多鱼干嘛?"
富翁说:"卖钱啊"
渔夫再反问:"卖那么多钱干嘛?"
富翁说:"有了钱,就能像我这样,有自由,有快乐,悠闲地在这片美丽的海滩上散步。"
渔夫说:"我现在不正快快乐乐地躺在沙滩上吗?"
中国古代也有一则相似的故事。
据陈赣一《新语林》载:客有诣袁海观者,于门外遇一长发叟,御布衣,挟巨碗蹀躞阶下,问何为?曰丐耳。索碗视之,则精瓷也。问售否曰:"以此乞食,不愿售。"客曰:"与若多金可乎?"曰:"丐舍乞食外不知更有他事业,需多金奚为?"客异之,入以语袁,袁速之入,问姓名籍贯,叟曰:"大地,逆旅也,万物,刍狗也,更何里居姓氏可记?公解人,愿勿以此下问。"袁方手持鼻烟壶,以援叟,叟亦探囊授袁,视之则乾隆朝御制古月轩壶也,不禁怃然。叟出,袁目送其去,叹曰:"此古之伤心人也。"
一个是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一个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乞丐,却都是追求本真的一种人,这未尝不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他们共同点在于:视金钱如粪土。用他们自己话说,就是要那么多钱干嘛。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比如那富翁,比如袁海观和他的客人,一生中都在犯着同一种错误:舍本逐末。我们狠命追逐的东西其实正是乞丐和渔夫所要摒弃的,我们追求的结果却正是乞丐和渔夫本身拥有的。我们的一生就像老驴拉磨一样,只是在重复地转圈,从起点到终点,我们却不知道起点本身就是终点。就这样,在物欲的追逐中,我们离这些本真的东西愈来愈远了。我们常常以为自己能拥有许许多多东西,其实,就连我们一双脚板踏住的那一丁点土地,也不为我们所有。
般若的生活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的回答总是:想追求幸福和快乐。
幸福和快乐到底在哪儿呢?是在外头还是在自己的心中呢?如果快乐幸福不在外头,而是深藏在自己的心中,那么人所盲目外求的幸福,一定是虚幻不实,而不是真正可以作为安身立命的东西。
人时常跳到池里找鱼,费了好大的劲,几乎把池底的每一样东西都掀翻了。结果,除了一池混浊的污水,就是遍寻不着自己所要的“鱼”。可是,往往在他精疲力尽,停下来略事休息之后,污泥沉淀,鱼儿才悠然浮现。
现代人往往耐不住寂寞,也沉不住气。心浮气躁,所以不能“由定发慧”。换句话说:现代人的生活中,缺乏真正的智慧观照,所以行事缺乏指标与导航,横冲直闯,经常头破血流。有人为了填补心灵空虚,追逐的却是声色犬马;有人为了排遣寂寞,从事的却是吃喝玩乐;有人为了祛除生命的恐惧,却引进更多的怪力乱神。这些冲突和矛盾,都是缺乏智慧的缘故。
《百喻经》上说了一个《煮沙成饭》的故事:有个人出外旅行,半途肚子饿,准备煮些东西吃。刚好米用完了,他就突发奇想:只要按照煮饭的方法,用沙子不是照样可以煮成香喷喷的饭吗?最后的结果敢不讲自明:煮出来的只是一堆热沙!
为什么现代人不能从这个故事中获得教训——舍去辛苦的创造与努力,老是想一夕成名或一步登天?那也是缺乏智慧的缘故。
从前禅宗二祖慧可去找达摩祖师,请求替自己安心。达摩说:“你把心拿来,我就帮你安。”二祖慧可听了,马上就豁然开悟——知道“觅心了不可得”。为什么我们听了觉得莫名其妙?好像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解答嘛,然而慧可却能言下顿悟,把心中迷团一扫而光?那关键就在智慧的有无罢了。
日本的一休和尚,有一次行脚来到幕府将军家。将军有一位四岁的小男孩,平常很怕客厅屏风上的一只猛虎,每次走过客厅总是吓得脸色发青。他听说家里来了一位高僧,以为救星从天而降,急忙恳求一休和尚替他抓虎。一休不经考虑,一口就答应帮忙。
这个消息立刻轰动整个将军府,大家都很好奇:这位名满天下的一休和尚如何来替小孩抓虎?而且抓的又是画在屏风上的呢?
紧张的时刻到了,只见客厅四周挤满了人。一休和尚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屏风上的猛虎,他卷起了衣袖,手里拿着粗大的绳子,这绳子打的是活结——准备套进老虎的脖子。
空气一时之间凝住了,大家屏住呼吸,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最后还是小孩子沉不住气,先开了口:“师父,赶快抓呀!赶快把老虎抓起来嘛!”
一休转过头回答:“对呀!我就等着你把老虎赶出屏风,快,快赶它出来呀!”小孩子噘起小嘴,有点不高兴地说:“师父,您爱说笑,画在屏风上的老虎,我怎么赶嘛!”
“喔,老虎是画在屏风上的呀,那就是纸老虎啦?你怕它干嘛?”一休笑嘻嘻地说。
一场紧张的戏终于落幕。屏风上的老虎还在,但是小孩心中的 老虎,真的被一休抓走了。
初祖达摩安心和一休和尚抓虎的故事,表现的都是智慧的妙用。有了智慧才能远离颠倒梦想,心中才能免于疑惑与恐怖。
现代人急于追求功利,所以许多“有心人”也就利用人性的弱点,巧布奇局,标新立异,大敛其财。君不见:到处都是“打拳头,卖膏药”的噱头?什么一世成佛,即刻开悟啦;神通感应,未卜先知啦;神鬼相助,指点明牌啦……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为什么这些怪事,还能迷惑很多人的心,进而扰乱了他们的生活呢?还不是缺少智慧的沉潜与涵泳。
菩萨在人世间度众生,靠的不只是慈悲,而是透过智慧的了解、观察和实践才能完成的。不只是菩萨,过去和现在的佛,他们所以能够成就彻底而圆满的觉悟;洞烛宇宙人生的道理,也是修习无上澄明的智慧才能如此。至于还在烦恼束缚羁绊下的我们,也不例外,只有乘坐“般若号”波罗蜜船,才能横渡生死大海,安全抵达彼岸。
智慧,就是清凉、自在、解脱、无碍!
菩萨,就是以智慧自我调适,得到无比清凉、自在、解脱、无碍的众生。
出处:http://www.ebud.net/foeye/foeye_20040906_1.html
作者:林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