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由健康报社和今日头条联合主办,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支持的“算数健康数据发布会”上,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健康宣传员白岩松提出,在大数据时代,健康传播者应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考虑大数据的作用和意义,要投其所好(hăo),而不仅仅投其所好(hào)。
白岩松从一个媒体人和健康宣传员的角度,从四个维度谈了他对大数据时代健康传播的理解:
第一,数据与行为:现代人多识少智,仰望星空可产生更多智慧。
“知道”不等于“行为”,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智慧”。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知道了就会有好的行为发生,它并不直接划等号。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大中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中,男同占到80%,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这些学生们并不是不知道相关的防护常识,但是在关键时刻却不使用,因此如何把“知道”转变成“行为”是我们在拥有数据之后一定要去思考的事情。
台湾一位教授说,现代人以为他们拥有了百度、GOOGLE,就什么都知道,获取知识越来越容易,因此就误以为他们直接拥有了智慧。其实不然,现代人多识少智,古代人由于没有知识的获取来源,必须仰望星空,因此他们智慧更多,难怪今天我们再没《道德经》了。
第二,数据与常识:数据应捍卫常识,塑造健康生活方式。
任何数据都不会塑造新的常识,一定是捍卫与常识有关的东西。例如,现在有哪些新疾病发生,人们对什么健康话题感兴趣等等。我们期待数据更有助于捍卫健康常识,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这一点是当下中国特别重要的事情。
第三,数据与内容:针对于最有效内容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
仅仅关注数据并不够,必须要关注与数据有关的有效内容,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良性发展。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有40多万种,但其中至少有10万种书,年销售量连5本都不到,因此这10万册是无效的。当然,这10万册书里,不排除有几本的发行是中国出版界的大事,但是剩下的99.9%都是垃圾。
因此,针对于最有效内容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大家都在关注健康,但是也要更加细化看看关注什么。例如大妈在雾霾中跳广场舞,究竟算健康行为还是不健康行为,这也需要用数据和相关知识普及。
第四,数据与改变:数据让媒体容易投其所好,但这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一切数据都是为了帮助读者尽早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投其所好(hào),变成投其所好(hăo)。很多媒体发布的内容是“投其所好”,读者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如何把健康资讯变成对读者有用的,是对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以及健康知识传播的人的最大考验。
多说一句话,数据与理性,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但是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拥抱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