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司令
[序]
八、九年前,我曾长期受抑郁症的煎熬。在那之前我大概患了某种网络综合症,一
度被美国庸医诊断为类型不明的精神分裂症!为此三番五次在东西两岸被半强制性
住院。那时我作为一名学生太傻,对(西方)社会了解太浅,思维常常不切实际,
在心理医院里经常认为自己在接受某种特殊培训!(现在想想,那倒是一种无可奈
何中乐观向上的想法;))。
随便在网上找些爱好写作的男女青壮年,让他(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境
界中去,放任情绪自我感染,每天只睡3、4小时,不拿休息吃饭当回事……如此
坚持一两个月,最后只需给点微小的刺激,便可炮制出一批大小精神疾病(诸如精
神分裂、抑郁症等等)患者来--保证你百试百灵。
现实里,这种所谓“富贵病”并不是想得就能得的。个性敏感丰富、有艺术家
气质、包括艺术细胞较多者,尤其是严肃而孤独的作家,比较容易患上此类病症。
而大部分上网之徒多是看(凑)热闹、打虚拟群架、发泄情感来的,少有献身写作
的严肃型作者。所以凡是“肥头大耳、喜好拉拉扯扯”的网友,是不必担心这个的
。
一位出身医生的网友说得很中肯,严肃的作家常易沉浸于其人物之中,如果做
不到收放自如,便有人格分裂的危险。尤其是自己笔下不同的人物老换来换去,情
绪那玩意儿一旦调整不好,再加上不顾饮食休息,精神高度兴奋而疲劳,大脑一发
飘,便进入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一半现实一半笔下)。即使短期精神分裂过去了,
接踵而至的常常是一个长期的抑郁阶段。
仅就抑郁症而言,在美国见识过的药物包括stelazine和halop
eridol,并配带辅助药如cogentin(以降低前者的一些副作用)。
这些药能够抑制病情,调节大脑化学平衡,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尤其是辅
助药自身又有副作用,比如犯困、便秘和口干等。值得亚洲人欣慰的是,由于亚洲
人种与高加索白人种的差别,亚洲人所需的药物剂量明显要小。此外,药物治疗要
靠心理治疗来辅佐,光靠药物是要出问题的。心理医师看来是个肥职。
有人错误认为,诸如抑(忧)郁症之类的精神疾病不算病。这大概是东方人的
观点(里面也有面子问题在作崇),认为这是生活哲学的境界问题。涉及东西方生
活和教育差别的话题太大,在此免谈。我想,跟东方人尤其中国人相比,西方人大
概平时“慢性压抑之培训”的机会要少得多,而受刺激的机会却又更多,所以大概
患此类疾病的人很多,而且一旦患了都比东方人来得重。瞧瞧那十来个与抑郁症有
关的新闻牛屎铺,就可见一斑。当然,我的看法不包括生理、人种上的原因。
有人会反问:这些我都知道,但说到底,人干嘛非要活得太累?生活中有许多
小乐,如天天看女生掐架。可是能战胜自己、超越旧我,便是一大乐。人在特定阶
段(如过三十的男人),在生活的“疑无路”上多迷思徘徊,是难免而且必要的。
渡过那些低沉阶段(活着便是成就),一旦熬到“又一村”的境界,自然是刀枪不
入、咋整咋是了。
再接着问:有啥值得你现在这样活下去的??精神疾病患者们大多都认真思考
过这个问题。想不开者就像我这里感恩节跳崖的俄国女博士生。活下去的,都是多
少脸皮较厚,或思想上能变通的。在患者们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刻,实际上他们很多
时间,是为了自己的朋友、亲人而决定活着的。这就是友情和亲情的支撑力。难以
想像,梁山水泊的众好汉里,有谁会得抑郁症而去跳崖投水的?
所以,防治抑郁症,大伙儿要常开party,多搞BBQ。
另外我认为这病与儿童虐待有关。讲究纪律、完美主义和水仙花主义,事无巨
细均要费尽移山心力……有这类习惯或倾向的朋友,要注意向不知抑郁为何物的“
黑社会”之类踊跃看齐、积极靠拢。吟诗也要吟“肝胆洞、毛发耸”或“风吹草低
见牛羊”。
祝王安忆们早日康复!愿健康网友珍惜友情!
初写于一九九六年末
抑郁将愈的日子
(登载于《枫华园》周刊fhy040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