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Yiyi11
万维读者网 > 健康生活 > 帖子
微侃医林 132: DNA 双螺旋的发现 (上)
送交者: 清衣江 2023年09月24日11:30:23 于 [健康生活] 发送悄悄话


1

DNA 双螺旋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中,DNA双螺旋的发现和发现者,大概最具戏剧性,得来似乎最不费工夫。

20世纪20 年代以后,已经知道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多种多样,结构复杂。 而DNA只有核糖、磷酸和四个碱基。太简单,不可能是遗传物质。

1944年,医生、早期分子生物学家、免疫化学前驱Oswald Theodore Avery Jr. (10/21/1877 – 02/20/1955) 证明DNA才是遗传物质。他把染色体从一种细菌移植到另一种细菌内。移植前一组先用蛋白酶破坏蛋白质,另一组用DNA酶破坏DNA。结果是蛋白质破坏,被移植的细菌仍然具有第一种细菌的特性。破坏了DNA 则没有。即使有这个研究,很多人仍然相信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1952年9月,细菌学家、遗传学家Alfred Hershey和他的助手遗传学家Martha Chase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他们的实验(Hershey–Chase experiment)用放射性同位素硫-35标志噬菌体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磷-32标记DNA,结果发现是DNA而非蛋白质进入细菌细胞。Alfred Hershey因为这个研究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研究分子包括蛋白质,DNA结构,分子立体结构,显微镜没用,电子显微镜也没用。因为原子太小。20世纪20 年代开始用X射线晶体衍射术( X ray Crystallography) 研究分子结构。方法是先把分子变成晶体,用X射线照射。分子里的原子折射X 射线,形成衍射图像。再计算出原子直接和相互位置。 X射线晶体衍射术加计算不会直接显示分子结构,科学家的得会分析思考加想象。

20世纪40末期到6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全面突破的年代。这个领域里群星闪耀,科学家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1951年 9月,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来了一个23岁的小伙子,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04/06/1928- )。

卡文迪什实验室大门(维基)

2

剑桥大学物理学院卡文迪什实验室赫赫有名。建立于1874年。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包括物理、物理化学、核物理和生物学。截至2019年,这里出了30个诺贝奖获得者,获奖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和医学/生理。获奖者包括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908年获物理奖。当时(1951年)实验室的老板是劳伦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 布拉格1915年25岁时,获诺贝尔物理奖。当时实验室主要项目之一,是用X射线晶体衍射术研究分子结构。

 

 

 

 


3詹姆斯·沃森

沃森看起来老实巴交。他从小喜欢鸟类,15 岁获奖学金进芝加哥大学,学习鸟类。但读了埃尔文·薛定谔 (Erwin Schrödinger) 《生命是什么》后,他兴趣改变,要学习研究遗传。47年毕业后,到印地安纳大学读博士,研究病毒。导师萨尔瓦多·爱德华·卢里亚(Salvador Edward Luria)是意大利裔微生物学家,1969年,他与马克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和阿尔弗雷德·赫尔希(Alfred Hershey)因对病毒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1950年9月博士毕业后,沃森被导师推荐到哥本哈根大学作博士后,在生化学家赫尔曼·卡尔卡 (Herman Kalckar) 手下研究核酸代谢。他干了一阵,不感兴趣,看不出这种研究和基因有什么关系。很快,他溜到病毒学家/遗传学家奥勒·马勒 (Ole Maaløe) 那里作病毒实验。老板卡尔卡当时正在离婚过程中,好像不在意沃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像现在很多实验室老板,就靠博士后干活,把博士后盯得帮紧。

1951 年 5 月,沃森跟着卡尔卡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参加一个研讨会。这种研讨会基本上是公费旅游,但谁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收获。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物理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 (Maurice Wilkins) 是发言者之一。除了沃森外,没有几个人对威尔金斯的发言感兴趣。威尔金斯展示了DNA 的X 射线衍射图。他说:“如果我们知道DNA 的结构,我们就可能更好地理解基因如何发挥作用。”

4

莫里斯·威尔金斯 (Maurice Wilkins 12/15/ 1916 – 10/05/2004) 维基

威尔金斯的讲座让沃森大开脑窍。他决心再次跳槽,到威尔金斯那里去作DNA研究。但是威尔金斯反应冷淡,对他姐姐倒是热情。沃森又找博导卢里亚帮忙,推荐他到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分子生物学家马克斯·佩鲁茨(Max Perutz)手下干活。佩鲁茨出生于奥地利,1936 年来到英国。十多年来,他一直用X 射线衍射研究血红蛋白晶体。大老板布拉格对他寄予厚望,大力支持。1962年,佩鲁茨和同事约翰·肯德鲁(John Kendrew)年因为他们对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大大咧咧的美国佬沃森到了剑桥,最初住在一对英国夫妇家楼上。不到一个月,就被房东太太踢出去。因为他晚上9点钟进门不脱鞋,10点以后还要出门,有时候晚上还要冲座便器。 种种不轨行为,影响房东睡觉。

虽然对DNA、遗传感兴趣,沃森直到那时,对X 射线晶体衍射学一无所知。他善于想象分析,好交往,但是没有多少耐心在实验室卖苦力。沃森一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就遇上知音,在佩鲁茨手下读博士的嘴皮大师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 。

弗朗西斯·克里克 (06/08/1916-07/24/2004) 到那时为止,不像是能得诺贝尔奖的人。35岁了,博士都还没有毕业。

5克里克(左)和 沃森 (右) 

克里克二战前想进剑桥没成功,据说是拉丁文不过关。进了伦敦大学读本科。二战爆发,他没有上前线,在实验室帮助发展磁性水雷。话太多让人讨厌。二战后再读博士。克里克具有数学头脑, 善于建立数学模型公式,善于推理。能把X射线衍射结果换算成结构。他和沃森一样,作实验也不怎么样。也是读了埃尔文·薛定谔 (Erwin Schrödinger) 《生命是什么》后,改变专业,从物理跳到生物,特别是基因的研究。

不过, 沃森到剑桥前,克里克并没有全力投入DNA的研究。他在佩鲁茨那里干了2年,刚开始进入蛋白质研究领域。卡文迪什实验室对DNA的兴趣并不大。要建立一个DNA研究团队,配置研究设备,至少得两三年时间。

克里克兴趣广泛,门门懂。 不在自己实验室老老实实干活,经常窜到其它实验室看别人做实验。同事还没有意识到结果有什么意义,或者如何解释,他那张大嘴巴就说了出来,另外加上一串建议。 最后说他的聪明想法将推动科学的进展。对于他的帮助,同事并不欣赏。同事一方面向他请教,一方面嫌他话太多。有的同事还感到他是一个威胁,被他比下去了。大老板布拉格也不喜欢他,大嗓门没完没了,吵得耳朵嗡嗡响。 搬到另外一个办公室,离他远一点。一次吵架后,威胁一旦他PhD 毕业,不会给他在实验室提供工作。布拉格并不相信克里克有多聪明。 35岁了,还没有拿出一点像样的东西,会有多聪明?

沃森和克里克,两张大嘴巴,两个不循规蹈矩的脑袋,都对DNA 感兴趣。相差12岁,相见恨晚。

研究DNA 结构,只能靠X 射线晶体衍射。沃森对X 射线晶体衍射几乎一窍不通。克里克具有理论知识,但是他不懂技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也没有条件作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克里克的朋友,沃森的引路人,威尔金斯是X射线晶体衍射学专家。

威尔金斯是新西兰物理学家,二战时参加曼哈顿工程。二战后来到伦敦国王大学,专攻DNA晶体X射线衍射研究。沃森到剑桥时,威尔金斯已经用X 射线衍射研究了DNA几年。1950年5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瑞士科学家鲁道夫·西格纳 送给威尔金斯及几个研究人员一批他提取的小牛胸腺DNA。威尔金斯发现,可以用这种浓缩 DNA产出细线,然后用这种细线作出高度有序的DNA阵列X射线衍射图像。

在英国,DNA晶体X射线衍射研究就是威尔金斯自家的两亩三分地。 不过,他对DNA似乎没那么痴迷。他对DNA的研究和阐述,都是温吞水。

威尔金斯很快就有了危机感。1951年1月,他的两亩三分地被他人踏足,他的实验室来了一个学霸。

image.png新西兰老家威尔金斯纪念碑(维基)。这个双螺旋好像不伦不类。

学霸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 07/25/1920—04/16/1958)是犹太人,父亲是英国的银行家。本人少年老成,从小就爱学习爱思考,爱严肃。1938开始学习X射线晶体衍射术。1941年在剑桥毕业,以后又读物理化学博士。1947年,已经是X射线晶体衍射术行家。她在法国巴黎的一个政府实验室作研究,发表了几篇关于煤和煤化合物的 X射线晶体学论文。1951年1月,她被聘请到伦敦国王大学, 主攻DNA。

7

8富兰克林

 

喜欢评头品足的沃森对富兰克林有一段描述:仅仅看她一眼,就知道她不会轻易屈服。她选择性地不强调自己的女性特征。虽然她五官坚强,如果她对自己的衣服稍微有点兴趣,她并不缺少吸引力,甚至会让人吃惊。但是她没有这么作。她从来不涂口红,好与她直直的黑发形成对比。31岁了,她的衣服只显示了穿着蓝色长袜的十几岁女孩的想象力。第二张照片似乎支持沃森的评论。


富兰克林一来到威尔金斯的实验室,两个人就不对劲。原因很多,如个性,如女性的地位。此外, 两人的顶头上司,兰德尔教授 (J.T.Randall)交流不清,使两人角色不明是重要的原因。威尔金斯以为富兰克林是来给他当助手。而富兰克林一来就拿到DNA标本,认为是让她自己独立研究,不是当威尔金斯的助手。

富兰克林来的时候,威尔金斯刚好出差一个月。他回来后,发现实验室被富兰克林改变了。他的博士生雷蒙德·高斯林(Raymond Gosling), 也成了富兰克林的跟班。两个人大概吵了几阵,威尔金斯败阵。

以后,两人各做各的实验, 富兰克林作的更多。威尔金斯还把所有结晶DNA都给了富兰克林。 她发现含水高和含水低的DNA纤维, 产生的衍射图案不同,表明湿DNA和干DNA三维构象不同。富兰克林后来将较干的DNA构象定义为A型 DNA,将较湿的DNA 构象定义为 B型DNA。这种分型一直持续到2018年。

4个人,小时候都表现出对生物、实验和研究的兴趣,都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上大学、读博士、改变兴趣、跳槽、作研究。虽然有波折,不总是如愿以偿,但基本上有一个帮助他们发展,至少是容忍他们发展的环境。

我想到中国的应试教育,可以说从小就扼杀了个人兴趣。可以培养出五分加绵羊, 但是很少出这种创造性的人才。我想起我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学习的压力。大部分时间都在乱找书读,还有一些莫名其妙,自己都搞不懂的争论。几个知青,面黄肌瘦,衣服破破烂烂,饭都吃不饱,还在讨论于连的命运。这种乱七八糟的年代,自然是祸,祸中又得了一点福。

加州还有一个大人物,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 Carl Pauling 02/28/1901 – 08/19/1994)。化学家、生化学家、化学工程师、左派。 1950年5月,鲍林在学术会议上介绍了他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成果。1951年4月, 鲍林发表了他关于蛋白质结构α螺旋的文章。他认为DNA 也应该是螺旋结构。鲍林曾经给威尔金斯写过一封信,要他提供一份结晶DNA X射线衍射照片的拷贝。威尔金斯找借口拒绝。

鲍林的文章给沃森启发。 他认为鲍林发现蛋白质结构α螺旋,靠的是常识,依靠简单的结构化学定律, 而不是复杂的公式。沃森认为DNA也是螺旋结构。 他要以同样的方式,来解析DNA。鲍林也让沃森、克里克有危机感。如果他们不抓紧,鲍林很可能会抢在他们前面,发现DNA的结构。即使他们抓紧,具有雄厚知识,实验积累,财力物力的鲍林,也可能首先突破。

9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火锅!吃什么?在Weee订购的一大堆火锅
2022: 懂得了怎么样对别人,是懂得了怎么样爱
2021: 裝修險近期即將開始上線,只需千元左右
2021: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冲动
2020: 做人有三个要素,好好地做人
2020: 当你连自己都不能相信的时候,你怎么能
2019: 破解阻止人生进步的头号敌人
2018: 秋季吃甘蔗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一起来
2018: 秋季吃甘蔗有什么好处?如何选购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