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中的一些误区
--大宗师
航天部二院是个特殊的地方,据说从70年后期开始的数次风靡全国的养生浪潮,都是从这里—北京城西边,中科院研究生院、高能所的东面,国防大学的北面的这一大片院子里发起的,先是红茶菌,后是甩手疗法,再后是打鸡血,再后就是气功,所谓带功报告,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养生浪潮,来的时候,声势浩大,全民参加,去的时候寂寞无声,到最后,一点声响也没有了。折腾了半天,估计航天部二院的平均寿命大概也不会比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高,能不低就不错了。
找十个中医来给同一个病人诊断,搞不好估计大概会有十个不同的结果。如果再让这十个中医给这个病人治病,那么很有可能有十个不同的方子,治疗效果肯定是不尽相同。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中医诊断在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仪器、数据客观的旁证;二是因为医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就是如同盲人摸象,只看到了一部分,没有看到其他部分,更没有看到全局;三是因为中医的精髓是辩证医治,不同的医生对于病人病情中的主次矛盾及发展变化的认识、处理、把握是不尽相同的,医疗方案自然就有差别,但只有了解把握了病人状况,针对病人病情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适合病人体质的医疗方案才最为有效。当然,不仅仅是中医,西医也有类似问题,但在中医里更突出,因为除了中医特有的经络、阴阳五行、脏腑之说,中医的辩证诊治是中医的精髓,是真正使其经络、阴阳五行、脏腑之说发挥威力的东西。
中医的辩证诊治则意味着它是十分个性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养生、医疗体系,因人、因地、因时而变,对一切要一分为二,要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不仅要看到局部更要看到全局,要看到各系统之间动态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要敏锐的察觉到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抓住主要矛盾,促进矛盾运动向好的方向转化。中医高级的养生境界,可以通天地,握阴阳,因时、因地、因人体内外生化环境的运动变化的状况,适时、适量加减调整五行生克,时时刻刻保证人体大系统的动态平衡。这需要对天地、阴阳、五行、人体内外生化环境动态的、全面的、实时的、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这样的人就是神了,可是天底下又有几个人能有这等神仙般的水平呢?估计一亿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比连着中几次649还难。一般人对中医的了解大多十分粗浅,对自身的状态十分模糊,对如何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动态的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就更摸不着门了,怎么整生命状态也不能总保持平衡,有点病是必然的,所以指望着大家自己养生得健康,根本不可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还是要靠医疗制度,要靠合格的医生,有效的药物,有效的治疗手段,养生保健只能为辅,医疗必须为主,这个主次关系不能颠倒了,不了解这个主次关系,就是养生的第一大误区。
由于中医养生是非常个性化、人性化的东西,任何一种养生经验、方法、技术,只可能对一小部分身体状况在这个时期适应这种经验、方法、技术的人有效,其他的人群则不一定会有很大的效果,即使原来有效的人群,随时间、地点、状态变化,效果也可能发生变化。养生的第二个误区就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形而上学,将个人的、个体的经验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分时间无限的推广至全体人群,总试图包医百病。其实任何一种养生经验、方法、技术,得益有效的都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特别是体质中下的人,体质中上的人大多都没有太大效果,每个人的养生方法都要根据这个生命体在这个时候的具体状况和外部环境具体来定,时间变了、条件地点变了、人的状态变了,养生方法也要相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都是方便法,这注定了任何一种养生经验、方法、技术都只能是虎头蛇尾。
各类养生术里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禁忌,“寒性的、凉性的不要吃”,“反时令蔬菜、水果不能吃”,“ 只能补,不能泻”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这些说法,对于某类体质差的人群可能是对的,但对于其他体质的人群可能就不那么准确。而且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寒性的、凉性、毒性的食物可能是要增加肝、肾的负担,但同时也会刺激肝、肾的功能,而且它们可能还有其他功能、作用。还有一般人又不都是纸糊的,都是有适应性的,有点韧性的,还是要将它们用于具体人所产生的优缺点和这个个体的承受力综合起来看。中医讲五行生克,要随时间、地点、状态变化加减,只补不泻肯定不是对所有人都合适的。再者,养生的目的是提高生命的质量,而不是为了养生而养生,更不能影响生命的质量,如果养生成了机械、枯燥的死守各种禁忌教条的程序,那么就无法体验生命的乐趣,实现生命的目标,那么这种养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曹操在“龟虽寿”里写道: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讲体验生命的乐趣,实现生命的目标比单纯的养生延命重要,养生只有在能够帮助提高生命的质量时,才有真正的价值。
养生再有的一个误区,就是排斥其他养生经验、方法、技术,极端的排斥西医。毛主席讲要中西医结合,这是绝对正确的方向。一些勇于探索进取,真正了解中医的中医大师们也积极提倡中医要发展,不能停留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旧中医的水平上,一定要引入现代科技,中医一定要现代化,他们讲中西医是互补的,有些问题西医解决不了的如疑难杂症、人体亚健康等,中医却有独到的理论、方法、效果,而且方式、方法十分人道、人性化;而有些中医不容易出较好、较快效果的地方,西医的理论、方法、技术如抗生素、外科手术、遗传工程却有很好的效果,中医中西医最终一定是相通的。我看不仅中西医最终一定是相通的,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文学最终也一定是相通的;理性与感性最终也一定是相通的,这是题外话了。世界上没有一种学问是能够恰如其分的解释一切的,没有一种方法是能够恰如其分的处理一切问题的,任何一种学问、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都是方便法,唯有将所有的学问、方法综合起来,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最合适、最能发挥作用的学问、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变化了,条件变化了,解决问题的学问、方法也要变。所以养生要多学习、吸取各种有效的经验、方法、技术,针对自己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条件有选择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总结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养生术,并在进一步的实践、发展中,发展、调整这一养生术。在养生术的学习、实践中,应务必坚持中医唯物辨证法的精髓,尽量避免唯心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形而上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