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牙痛的中醫治療
送交者: 修心養神 2004年05月23日16:26:55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牙痛的中醫治療

【概述】

  牙痛是口齒科疾病常見症狀之一,無論是牙齒或牙周的疾病都可發生牙痛。牙痛原因很多,其表現有所不同。因此,對牙痛的患者必須仔細詢問病史,根據牙痛的病因病理不同,臨床辨證大致分為風熱牙痛、胃火牙痛及虛火牙痛等類型。

  【病因】

  1.風熱侵襲 風火邪毒侵犯,傷及牙體及牙齦肉,邪聚不散,氣血滯留,瘀阻脈絡而為病。《外科正宗》卷四曰:"齒病者,有風,有火,亦有陽明濕熱,俱能致之。風痛者,遇風發作浮腫,隨後生痛,以消風散治之。"

  2.胃火上蒸 胃火素盛,又嗜食辛辣,或風熱邪毒外犯,引動胃火循經上蒸牙床,傷及齦肉,損及脈絡而為病。如《辨證錄》卷三曰:"人有牙齒痛甚不可忍,涕淚俱出者,此乃臟腑之火旺,上行於牙齒而作痛也。"又說:"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盡腐爛者,至飲食不能用,日夜呼號,此乃胃火獨盛,有升無降之故也。"

  3.虛火上炎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灼爍牙齦,骨髓空虛,牙失榮養,致牙齒浮動而痛。《辨證錄》卷三說:"人有牙齒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臥者,以腎火上沖之故也,然腎火上沖,非實火也。"

  【臨床表現】

  1.風熱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呈陣發性,遇風發作,患處得冷則痛減,受熱則痛增,牙齦紅腫,全身或有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侵襲,火郁牙齦,瘀阻脈絡,故牙齒疼痛,遇風發作,牙齦紅腫;風熱為陽邪,得冷則痛減,受熱則更助風火而痛增。風邪外襲在表,與熱相搏,故見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

  2.胃火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劇烈,牙齦紅腫較甚,或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引飲,口氣臭穢,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象洪數。

  證候分析:足陽明胃經循行人齒,胃火熾盛,循經上蒸齒齦,"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於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火盛傷脈絡則滲血,傷肌膜則化腐成膿。若火熱結聚不散,則腫連腮頰;邪熱上擾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渴引飲,大便秘結,口有臭氣,舌苔黃厚,脈洪數均為胃腑熱盛之象。

  3.虛火牙痛

  主證 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午後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見腰痠痛,頭暈眼花,口乾不欲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

  證候分析:腎陰虛,虛火上炎,結於齒齦,故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虛火長時灼爍,齦肉受損而失於濡養,發生萎縮。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虛失於儒養,牙齦萎縮,則牙齒不固,而牙根浮動,咬物無力。午後陽明經氣旺盛,更助虛火上炎,因此午後疼痛較重。腰為腎之府,腎陰虛則腰痠痛。陰虛髓海不足,故頭暈眼花,虛火傷津,故咽干但不多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此為陰虛之表現。

  【診斷說明】

  牙痛為一症狀,凡以牙齒疼痛為主要症狀者,均可診為牙痛。但臨床上,必須辨明發生牙痛的病因病理和所屬疾病。

  【治療說明】

  1.風熱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呈陣發性,遇風發作,患處得冷則痛減,受熱則痛增,牙齦紅腫,全身或有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侵襲,火郁牙齦,瘀阻脈絡,故牙齒疼痛,遇風發作,牙齦紅腫;風熱為陽邪,得冷則痛減,受熱則更助風火而痛增。風邪外襲在表,與熱相搏,故見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

  治療

  (1)內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之法,選用薄荷連翹方。方中以薄荷、牛蒡子疏風清熱,金銀花、連翹、竹葉、綠豆衣、知母、生地黃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或用薄荷15g、白蒺藜15g、露蜂房15g,水煎服,以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2)外治:宜祛風清熱,消腫止痛,用竹葉膏擦牙痛處,方中以竹葉清解風熱,佐以生薑、白鹽,借辛散咸寒降火之力,以消腫止痛。

  (3)針刺療法:

  ①針刺:取合谷、下關、頰車、風池、太陽、內庭、太溪、行間、太沖、牙痛穴(位於掌面第3、4掌骨距掌橫紋1寸處)。每次2~3穴,強刺激捻轉瀉法。每天1~2次。

  ②耳針:取面頰、屏尖敏感壓痛點,捻轉後留針15~30min,如需持續止痛可作耳針埋藏。

  ③指壓法:前三齒上牙痛取迎香、人中。下牙痛取承漿。後五齒上牙痛取下關、顴突凹下處。下牙痛取耳垂與下頜角連線中點、頰車、大迎。以指切壓,用力由輕逐漸加重,施壓15~20min。

  ④穴位注射:用魚腥草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注入合谷或患側下關,每穴0.5~1ml。

  2.胃火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劇烈,牙齦紅腫較甚,或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引飲,口氣臭穢,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象洪數。

  證候分析:足陽明胃經循行人齒,胃火熾盛,循經上蒸齒齦,"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於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火盛傷脈絡則滲血,傷肌膜則化腐成膿。若火熱結聚不散,則腫連腮頰;邪熱上擾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渴引飲,大便秘結,口有臭氣,舌苔黃厚,脈洪數均為胃腑熱盛之象。

  治療

  (1)內治:宜清胃瀉熱,涼血止痛,選用清胃散。方中黃連、石膏清胃瀉火,丹皮、生地養陰清熱,涼血止痛,升麻散陽明之火,當歸和血。若胃腑困熱,大便秘結,加大黃以通里瀉熱;若腫連腮頰,加板藍根、蒲公英、地丁等;若胃火上蒸,灼傷血絡,齒齦出血,宜清胃涼血,選用鮮蘆根、西瓜翠衣、竹葉、綠豆、絲瓜絡、薄荷、酌加石膏、鮮地黃、金銀花等。

  (2)外治:宜清熱辟穢,消腫止痛。

  ①含漱:用漱口方或淡鹽水含漱,或用黃芩45g、玄參15g、地丁30g,煎水含漱,以清熱、解毒、消腫。

  ②擦牙:用竹葉膏擦牙齦痛處,以清熱辟穢、止痛。

  ③敷藥:腫連腮頰,如意金黃散調水外敷以解毒消腫。

  (3)針刺療法:參考"風熱牙痛"。

  3.虛火牙痛

  主證 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午後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見腰痠痛,頭暈眼花,口乾不欲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

  證候分析:腎陰虛,虛火上炎,結於齒齦,故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虛火長時灼爍,齦肉受損而失於濡養,發生萎縮。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虛失於儒養,牙齦萎縮,則牙齒不固,而牙根浮動,咬物無力。午後陽明經氣旺盛,更助虛火上炎,因此午後疼痛較重。腰為腎之府,腎陰虛則腰痠痛。陰虛髓海不足,故頭暈眼花,虛火傷津,故咽干但不多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此為陰虛之表現。

  治療

  (1)內治:宜滋陰益腎,降火止痛之法。選用知柏八味丸加狗脊。方中以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配用狗脊,以增強健腎壯筋骨、治腰痛作用;如兼有脾虛者,宜用左歸丸,以滋陰補腎健脾。

  (2)外治:宜降虛火。用龍眼白鹽方貼牙齦痛處,方中龍眼肉滋陰補腎,白鹽以降虛火。或用淡鹽水含漱。

  (3)針刺療法:參考"風熱牙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