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余戈:滇緬會戰,抗戰反攻階段的真正起點
送交者: 華莉斯 2015年09月16日17:26:4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余戈:滇緬會戰,抗戰反攻階段的真正起點

滇緬戰場實際上是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兩支部隊在合力打通一條中印公路,遠征軍在滇西,駐印軍是從印度東部反攻緬北,雙方對向打通,最後在緬北的芒友會師。這個戰場並不是一個小的局部戰場,因為當時的中華民國傾國家之力來打這場戰爭。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

    記者:高揚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的滇西緬北會戰,是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為保衛西南大後方而進行的出國作戰。這次會戰共斃傷日軍近7萬人,恢復了滇緬公路的交通,解決了美國對中國的物資援助問題,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軍隊傷亡14萬餘人。

在軍史專家余戈看來,國內對抗戰的探討往往局限在東線戰場,而對西線的滇緬戰場不夠了解,他認為:滇緬會戰應該被視為抗戰反攻階段的真正起點。余戈主張以“微觀戰史”的方式研究抗戰,先後著有《1944:松山戰役筆記》、《1944:騰衝之圍》兩部作品,細緻、立體地還原了滇緬會戰的兩場重要戰役。在他看來,只有把微觀歷史研究好,才能更好地回答宏觀問題。

歷史不該用形容詞概括

時代周報:你目前出版的兩部微觀史著作均耗費了數年的時間,篇幅也很長,做微觀史的意義在哪裡?

余戈:我想做一些好的點,在點上把經驗積累到位,做出一些範式或者說文本樣板,讓大家知道可以這樣做。選的點小,就可以做得全面,在時間和空間上把事件還原出來,使大家對抗戰的了解更清晰,像素更高—如果這個像素擴展到整個戰場的話,我們對抗戰的認識是不是就會突破那種事實搞不清楚、老在結論上做爭論的現狀?

歷史有非常具體的東西,為什麼一段歷史非要用許多形容詞去概括呢?不應該這樣。只有做微觀的層面,才會發現技術層面、戰術層面、人的素質層面等問題,然後合到一起,才會發現整個現代化層面的問題。

滇緬戰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次特殊考試。中國軍隊有那麼好的裝備和支持,為什麼仍付出那麼慘重的代價,或者說考分為什麼那麼低?在這個戰場上你可以看出來,光有武器裝備是不行的,人的素質提不上去,絕對考不了高分。中國軍隊沒有電視裡那麼洋氣,雖然配備了美式裝備,但士兵大多數都是文盲,對武器裝備不夠愛惜,還經常浪費彈藥,另外,當時當地的中國人民也沒有明確的國家意識,往往被日本人以一點點利益收買,當了漢奸。

從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代化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濟的單項指標決定不了現代化,一個現代國家所應該有的軟指標尤其是國民的素質,是現代化所必需的,這一點在平常看不出來,只有在戰爭這個考場上看得最清楚;其次就是災難發生時對國民素質的考驗。

積極的美國人與消極的英國佬

時代周報:滇緬會戰在整個抗戰格局中處於什麼位置,為什麼你認為它是抗戰反攻階段的真正起點?

余戈:抗戰反攻階段從何時開始,學界一直沒有清晰的界定。我認為1944年的滇西緬北會戰是反攻階段的真正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要先說一說當時的中國抗戰版圖。

正面戰場分東線和西線,東線是豫湘桂戰場,西線就是滇緬戰場,實際上是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兩支部隊在合力打通一條中印公路,遠征軍在滇西,駐印軍是從印度東部反攻緬北,雙方對向打通,最後在緬北的芒友會師。從1943年年底開始到1945年1月會師,整個1944年處於戰爭狀態。這個戰場並不是一個小的局部戰場,因為當時的中華民國傾國家之力來打這場戰爭,選的都是國軍里的重點部隊,美國援助的東西也基本都放在了這個戰場。

東線戰場是什麼情況呢?我們對日本人在西線發起反攻的同時,日本人在東線的豫湘桂對我們發起了進攻,顯得非常陰差陽錯,而且雙方似乎也沒有很明顯的針對性。日本人按照自己的戰略考慮,希望能夠有一條通路從日本本土開始,穿過中國大陸,一直延伸到中南半島,在東南亞的集團和本土之間建立穩定的聯繫,這個計劃日本方面叫“一號作戰”,也叫“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

日本人占領了中國很大的地盤,但是這條路線一直沒有通,華北地區是通的,也就是說京漢線是通的,但是從河南到武漢、湖南到兩廣這塊仍是不通的,所以要把這條路打通。日本人當時糾集了大概51萬兵力,這是日本全面侵華以來調集兵力最大的一次。這麼大規模的部隊從哪裡來呢?日本人抽調了一部分關東軍、一部分華北方面軍,從河南開始打起。豫湘桂會戰中,中國軍隊基本上全線潰敗,有一些像衡陽保衛戰這樣的亮點,但是總體上是挺慘的。

除了正面戰場上的東線和西線以外,就是敵後戰場。日本人把兵力都抽調到東線作戰,華北地區的兵力被抽走了一半,所以日軍在華北就開始收縮,八路軍、新四軍迅速捕捉到了這種變化,開始了局部反攻,並收復了70多個縣城,抗戰中的八路軍、新四軍有着重要的貢獻。

過去對1944年的認識基本上只注意到了東線,對西線不夠了解,總覺得西線很遙遠,結果就讓人覺得我們在1944年這麼無所作為,結果1945年突然就勝利了?就會產生一種“你的勝利是你出的力嗎”這種疑問。同時,又有人會認為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比較弱小,沒有那麼大的作為。現在這樣梳理來看,就會看出這些認識是偏頗的。回過頭來再關注西線戰場,我們就會發現,西線的勝利實際上證明:1944年的抗戰,中國是真正出了力的。

時代周報:怎麼看待滇緬會戰中英美的作用?

余戈:會戰的主力是中國的兩支軍隊,但戰鬥主要是由史迪威指揮,而且美國的空軍和裝備支援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國當時通過“駝峰航線”給中國運輸援助物資,這條航線既危險,補給量又小,完全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打通滇緬的交通就很重要了。

駐印軍由史迪威直接指揮,在緬北作戰,滇西則由中國將領指揮,美國派出顧問協助。中國戰區成立以後,美國派史迪威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並擔任中國駐印軍的總指揮,結果第一次入緬就被打得很狼狽。但軍人出身的史迪威到緬甸來還是想要有一番報復的,一心要一雪前恥,於是他積極制定反攻計劃。

相較於美國人,英國在緬甸的作為是消極的,對他們來說,本土、歐洲戰場和印度更為重要,英國不想在緬甸出太大力,英軍就從緬甸撤出來,由中國軍隊接替防務。英國不想出太大力,蔣介石也就不情願出太大力,結果就扯皮,駐印軍於1943年10月開始從印度進攻日軍,而滇西的遠征軍直到1944年5月才開始反攻,當時已是雨季, 這使戰鬥變得更為艱苦。

時代周報:滇緬會戰勝利後不久,日本就宣布投降了,這對整個亞洲戰局的意義是什麼?

余戈:按照史迪威最初的構想,滇緬作戰打通中印公路以後,作戰物資可以大量輸送到中國,中國可以裝備90個美式的師,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先解決中國本土的日軍,再以中國為跳板進攻日本。這個計劃中美都是認可的,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在太平洋戰場上率先勝利了,西方不亮東方亮,一下子變成太平洋上直接可以打日本本土了,所以美國拋棄中國也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但對中國來說,滇緬戰場仍是抗戰反攻階段的開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紫薇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2014: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小崗村
2013: 李揚:歷史謎案充滿笑點
2013: 聯邦儲備局的故事(1/3):美國人民抵制
2012: 中共60年代地圖:釣魚島“劃歸”日本
2012: 日本最荒唐夢想:推翻二戰案結論
2011: 《華爾街日報》:未來的世界將由中國主
2011: 落基山人: 小議近代中國對西方文化的認
2010: afk: 亦談“林彪案為何至今難翻”
2010: 落基山人: 9.18談張學良和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