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歷史上8大千古奇冤嗎 |
送交者: duziteng 2016年11月21日19:34:0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千古奇冤01:武大郎、潘金蓮 通過《水滸傳》和《金瓶梅》兩部著名小說,武大郎潘金蓮的故事,可謂路人皆知,小說中的武大郎被描述為矮丑挫,潘金蓮被描述為毒殺親夫的淫蕩女人。 然而事實上的武氏夫婦,卻是郎才女貌、子孫滿堂的幸福之家。 歷史上,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確有其人,但都生活在明朝。武大郎本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中年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令。 潘金蓮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莊。她喜歡武植,經常接濟他,並與他私訂終身。兩人結婚後和睦恩愛,養育了四個子女。 1946年,武植墓被人發掘出來,墓碑銘文曰:“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武植的24世孫武書常說,從銘文不難看出,武大郎雖然出身貧苦,但從未“賣炊餅為生”。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七品父母官。而本是名門淑媛的縣令夫人潘金蓮,卻被描述成“淫女蕩婦”遭到唾罵,實在比竇娥還冤枉。 另據1996發現的武植的小腿骨測算,武植身高應該超過1.8米,絕非“三寸丁谷樹皮”,更不是“五短身材”。 武植潘金蓮的故事純系民間惡人杜撰,後被施耐庵聽到,又添油加醋寫進了《水滸傳》,不僅讓武植潘金蓮兩人名聲盡毀,也給武潘兩姓帶來災難:清河縣的武家與潘家至今不通婚。 亡羊補牢,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後人施勝辰(河北省著名書畫家)專程來到清河縣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後人表達歉意,為武植和潘金蓮造像,並寫下道歉詩,該詩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牆壁:
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 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 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千古奇冤02:陳世美 由於戲劇《秦香蓮》(又名《鍘美案》)的廣泛傳播,在劇中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反面人物陳世美,最後被包拯所斬,也因此在後世成為負心人的代名詞。 實際上,陳世美和武植武大郎一樣是個重情重義的好官,都是被人冤枉的。而冤枉陳世美者,系其好友仇夢麟。 陳世美的原型名字叫陳年穀,字熟美,清順治年間進士,在官場上順風順水。仇夢麟因家中失火,家財盡失,便向找好友陳熟美謀個差事。不料,他在陳家住了數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仇夢麟覺得陳不夠哥們兒,一怒之下不辭而別。 當時戲劇很流行,仇夢麟又有才,為了發泄心中鬱悶,就編造了一齣戲劇,把好友陳熟美描述成負心漢,給戲班演出,名字用得是一字之差的陳世美。 當仇夢麟回到家才發現自家房屋已被重新修蓋。妻子說,是好友陳熟美派人送來錢重修了房舍,還購置了新家具。 仇夢麟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戲劇已不可避免地流傳開來…… 千古奇冤03:潘仁美 由於《楊家將》的廣泛傳播,害死楊家父子的潘仁美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奸臣之一。在《楊家將》中,他公報私仇,對於陷入敵營的楊業不但不予接應,致使楊業撞死在李陵碑,他還亂箭射死楊七郎。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實際功勞可是比楊業還要大的,參與過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稱帝,是宋朝開國功臣,後撫陝帥袁彥,協平李重進,協征嶺南,廣北門役,征江南,說降陳,擊北漢,戰太原,抵遼軍,稱得上政治家軍事家了。《宋史》傳中,潘美位於列傳第十七的位置,而楊業僅在列傳三十一。 之所以被牽扯到《楊家將》,是986年的一場戰爭。雍熙三年(986),宋遼岐溝關之戰中,潘美任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但實際掌權的是監軍王侁。 當時西路軍的主要任務是掩護各州人民撤退到內地,楊業提出聲東擊西的辦法,潘美表示認同,但王侁強迫楊業通過出擊吸引敵軍的辦法,換取民眾撤退時間。 楊業沒辦法,又自知敵眾我寡,此戰難以取勝,遂要求王、潘在陳家谷口(即演義中兩狼山)預設強弩步兵接應。楊業的作戰經驗豐富,北宋軍以步兵為主,對抗契丹騎兵在野戰中難有勝算,但用勁弩裝備的軍陣確實是抵抗騎兵的最佳選擇。 實戰中,王侁和另一個監軍劉文娛率領的接應人馬先是為了爭功私離防地,發現戰況不妙又狂奔而逃。楊業突破遼軍重圍,浴血轉戰到陳家谷口,已經矢盡弓折,卻發現接應人馬早已逃走,“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兵力戰”,以疲兵反身迎戰。最終,楊業負數十創被俘,絕食而死。 按照《宋史》說法,潘美當時與楊業的立場相近,只是沒有力爭,王侁軍離開防地時還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責任不大。從戰後的處分來看也是如此,潘美僅受降職處分,而兩個監軍皆被撤職發配。 但潘美倒霉在他是此戰的主將上,後世演義誰管他監軍的事。 另根據某些歷史考證,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並非真實存在,而是民間杜撰出來的。 千古奇冤04:法海 還是民間故事惹的禍。真是應了這句話: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在《白蛇傳》中,千年修行的蛇妖為了報答前世恩人的救命之恩,飄然下凡,化名白素貞,泛舟西湖,與中國農耕社會最為標準的男人形像的白面書生許仙“不期而遇”,藉助於借傘還傘的故事,與許仙相愛了。 就在白娘子與許仙相親相愛於西子湖畔之際,這鎮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卻橫加干涉,按法海的理念,佛教教義中的“六道”是指地獄、畜生、妖怪、阿修羅、人與諸天(神仙),由於白娘子在“六道”中不明不白,非妖非仙,已經主體錯位。加之白娘子在前世修行中誤吞了法海的金丹與之結下宿怨。因此法海採取了種種法術,將許仙騙至金山,實施變相綁架,意圖截斷白娘子通向人間的愛情之路。 為了許仙,敢作敢為的白娘子來到了法海和尚的金山寺,面對坐鎮金山、以逸待勞、處於強勢的法海和尚,白娘子不顧自己身懷六甲,法力不濟,她要殊死一搏。這就是快意恩仇、愛憎分明的白娘子,她不可能捨棄許仙,捨棄人間溫馨的愛。於是,就有了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千古傳說…… 但事實卻是,法海原為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一生潛心於佛學研究,後出家成一代禪宗大師。這位以慈悲為懷的得道高僧一身追求的便是博愛。 當然,白蛇的事也是真有的,不過,那白蛇可不是白素貞那般善良。 始建於東晉的金山寺,初名澤心寺。唐朝時,宰相裴休將其子送入佛門,取號法海。因其嚴持戒律,行頭陀行,故被稱為“裴頭陀”。裴頭陀(法海)入山不久,發現半山有一蛇洞,一條白蟒經常出洞咬人,便與白蟒相鬥,終將白蟒趕走。當地百姓感謝他,為他修蓋寺廟,裴頭陀(法海)在此開山,成為金山寺祖師。然而馮夢龍撰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腳本後,民間藝人加工將法海揉捏一起,遂形成了法海迫害白娘子的冤案。 歷史就是這樣無情,白娘子的悲劇懾人心魄,她在塔下的哀怨使人們內心遭受強烈震撼。但歷史的演進有時也能奇蹟地出現有情有義的一面。一九二四年九月,雷峰塔坍塌,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建築的倒塌,居然得到人們的歡乎雀躍。可見同情白娘子的人之多超過了對文物的愛護。 千古奇冤05:龐太師 在小說演義中,他可算得上是史上最敬業的奸臣,他就是龐太師龐籍: 龐籍和楊家將斗,從楊令公斗到楊文廣,鬥了整整四代! 和包青天斗,從少年斗到老年; 與八賢王五廉王鬥了一生; 與張三丞相李四尚書斗個不停…… 這可是多麼強大的人生啊,至少要活500年的節湊啊! 歷史上真實的龐籍,可是個大官,而且是個好官。龐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菏澤市成武縣)人,北宋宰相,累遷至樞密副使、樞密使,太子太保等,封穎國公。 其當宰相時,殫精竭慮,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整頓糜爛的軍隊。 龐籍還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 他之所以被黑,可能是因其剛正不阿,整頓軍紀得罪了人吧? 千古奇冤06:秦檜,他怎麼可能是害死岳飛的主謀? 秦檜一直以來便被視為臭名昭着的大奸臣、賣國賊。不僅屈膝投降金國,更迫害了一代名將岳飛。杭州岳王廟內的岳飛墓前,跪着秦檜兩夫婦的雕像。 如果說秦檜是主和派,岳飛是主戰派,是對的。歷朝歷代,凡有外敵,都有主和主戰之分。但要說,秦檜有本事弄死岳飛,那真是冤枉他了。 要岳飛死的,只有一人:皇帝!要知道,宋朝開國起,就忌諱武將擁有私兵的,而岳飛的“岳家軍”卻叫的震天響,在軍隊中勢力漸長的岳飛不僅違抗了十二道金牌的召回聖命,且敢於干預立儲之事,已明顯有了“武人干政”的嫌疑,迫使宋高宗趙構不得不對其痛下殺手。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皇帝是不能錯的。所以,在宋高宗一朝,岳飛被殺了就殺了。但後來,繼位的宋朝皇帝發現形勢又不對頭了,需要樹立忠勇的武將典型,要撥亂反正,怎麼辦?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於是,主和派的秦檜只能背黑鍋了。 千古奇冤07:周瑜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年輕有為的大都督——周瑜硬被描繪成了氣度偏狹、忌才妒能的人。自從遇上了諸葛亮,便連番上演”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戲碼,更在留下”既生亮,何生瑜“的遺言後,氣絕而亡。 而正史上,周瑜與諸葛亮並未會面,那時的諸葛亮的地位,遠不及周瑜,東吳大都督不可能見到才出茅廬的諸葛亮,也不會在乎這個新角色。所以,二人不可能產生恩怨糾葛。 但是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所有和諸葛亮對立的,就只能被矮化了。而且,“羽扇綸巾”的是周瑜,也給羅貫中按在了諸葛亮頭上。 千古奇冤08:尹志平 又是小說惹得禍,而且是現代的事,金庸金老爺子還活着。對此,他已致歉,但是,又能改變什麼? 我們知道,尹志平是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作為全真教丘處機的大弟子卻暗戀小龍女,並趁小龍女的穴道受歐陽鋒所制之時“強姦”了小龍女。 歷史上是真有尹志平的,而且一個字都不差,但卻和金庸描寫的完全不一樣。真實的尹志平一生甘居淡泊,連當時人所共慕之掌教職位,亦持謙讓態度。當邱處機居長春宮,四方請謁不絕之時,以”我無功德“,不敢享此供奉為辭,而退隱於僻處;當邱處機逝世,遺命其繼任掌教時,則欲絕跡遠遁,只因眾人敦請,始勉從之;當掌教十一年後,又以年老為辭,請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隱居修煉。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必讀:警惕西方將恐怖主義禍水東引 | |
2015: | 80.文成公主問吉祥 | |
2014: | 果敢族∶流落缅甸的明朝汉 | |
2014: | 什麼人可以被稱為“國父”、“國母”? | |
2013: | 拒按手印:黃興與孫中山分道揚鑣 | |
2013: | BBC:谷歌總裁:十年內將戰勝網絡審查 | |
2012: | 刀爾登:鮒人 | |
2011: | 金邊開審紅色高棉領導人 | |
2011: | 一定要看的視頻:關於美國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