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十三日游(2):希臘神話里的特洛伊
在伊斯坦布爾下了飛機後,旅遊大巴沿馬爾馬拉海向西南行駛,到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 岸邊午餐。達達尼爾海峽西通愛琴海,北經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連接黑海與愛琴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裡曾發生了極有名的達達尼爾戰役。
當我走進了被天光水色包裹的海濱餐廳時,眼前陡然一亮,旅途的疲憊一掃而空。土耳其的第一餐簡單而清爽,小扁豆湯,沙拉,烤魚,西瓜。
之後,車繼續行駛,跨過了達達尼爾海峽大橋,很快就到了第一個景點,小亞細亞半島(Asia Minor Peninsula)的西北海岸上的特洛伊古城遺址 (Troy)。這個遺址位於土耳其西北面的恰納卡萊省(Canakkale)的希沙利克(Hisarlık),恰好在達達尼爾海峽通往愛琴海的入口處。
特洛伊(Troy)位置地圖(上下地圖都來自網絡,鳴謝! 本文作者添加了一些地名)
特洛伊遺址於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歷史學和考古學上都有極大的意義。土耳其的行程里有特洛伊,是我們挑選這個旅遊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在伊斯坦布爾有一天的自由活動時間。
特洛伊古城因特洛伊戰爭而聞名。公元前750年左右,希臘人荷馬寫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Homer Iliad)和奧德賽(Homer odyssey) ,講述了這個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戰爭。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希臘邁錫尼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殷商時期),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臘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倫,導致了一場希臘聯軍圍攻打特洛伊城的十年戰爭。最終,希臘人採用木馬計策攻破了特洛伊城池。
沒有讀過荷馬史詩,但早就知道超級大美女海倫和特洛伊城的大名,相關的故事也了解一些。布萊德 • 皮特(Brad Pitt )主演的《特洛伊》(Troy) 電影把那場戰爭鮮活地展示了出來。
特洛伊戰爭是古希臘歷史中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儘管對其真實性一直都有爭議,西方人對這段神話懷有很深的情節,幾乎是當作真實歷史看待的。根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822年,蘇格蘭人 Charles Maclaren 提出土耳其的恰納卡萊省的希沙利克山丘即是荷馬史詩里的古特洛伊城所在地,但他的理論得到的關注度極低。50年後,1871年德國人海因里希·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 和 弗蘭克•卡爾弗特(Frank Calvert)的考古工作導致發現了在現代特洛伊城的廢墟下面有多層古代廢墟,也就是說有不同時期早期人類定居生活的遺蹟。其中Troy VI 和 Troy VIIa 遺蹟合乎關於青銅時代的古特洛伊的描述。
施利曼並非專業考古人員,是業餘的。他當時發現的是 Troy II遺蹟,誤以為就是特洛伊戰爭時期的那層。作為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考古人,他的辦法簡單粗暴,直接用炸藥崩開,然後像盜墓賊一樣挖走了埋在地下的寶物,毀壞了這片遺址,非常可惜!雖然如此,他和卡爾弗特的考古結果還是得到了考古學界的認可,現在人們都接受此地就是人們一直尋找的古特洛伊城,此遺址也成了土耳其的旅遊熱點,讓土耳其人又多了一個吃老祖宗遺產的機會。
在我的想象中,特洛伊古城應該沒啥看頭,一個小遺址而已。實地參觀後,遺址的規模超出了我的期望。雖然不能和土耳其的古羅馬遺址以弗所那樣的地方相比,特洛伊古城也是挺大一片區域。
一進遺址,就看見一個巨大的木馬(下二圖),當然是為這個遺址製做的,特洛伊遺址,木馬是必須的。“這木馬用希臘神話中伊達山的松樹做成,建造於1975年,高約2層樓”(百度百科),但它不是電影《Troy》中所用的道具,電影裡的道具木馬已經捐獻給了附近的城市,想看的話可以在晚上自己打車去。旅途勞累,我們就沒有去,畢竟那只是個道具。
我們跟着英文導遊哈卡在遺址走了一大圈,哈卡時不時地用英文作介紹,中文翻譯小M就靜靜地跟着走。遺址里到處只見斷牆殘垣,倒塌的泥磚和石塊,也有木牌解釋那些殘留的遺址。說實話,外行要看出門道還真不容易,我只得到了一個粗淺印象,寫這篇遊記時再來複習補課,花了不少時間。除了那些厚厚的土磚城堡和城牆,大的遺蹟還有公元400年羅馬帝國時期的雅典娜神廟以及議事廳,市場和劇場的廢墟等,有水井,還有羅馬時期的澡堂。
特洛伊是個有4000來年歷史的古城。有意思的是,如前面所述,這裡不是一座古城的遺址,而是九個古城遺址重疊在同一處。這九層遺址的每一層都分別屬於不同歷史年代。這些古城每次被摧毀後又在原址上重建。考古學家用羅馬數字命名每一層,從最下面的 Troy I(第一層)到最上面的 Troy IX(第九層)。每層又分為亞層,a, b。下表是維基百科給出的遺址層年代,遺址里的木牌給出的遺址年代與維基百科的稍有不同。
Troy I:在最下面,年代最老,約公元前3000-前2550年
Troy II:約公元前2500到前2300年
Troy III:約公元前2300到前2200年
Troy IV:公元前2200-前2000年
Troy V:公元前2000-前1750年
Troy VI:公元前1750-前1300年
Troy VIIa:公元前1300-前1180年
Troy VIIb:公元前11800-前950年
Troy VIII:公元前950-前85年
Troy IX: 公元前85年-公元500年
Troy I 到 Troy V 都屬於青銅時代早期,Troy VI 屬於青銅時代中晚期,Troy VII 是青銅時代晚期和黑暗時期,Troy VIII 是希臘時期。最上面的是 Troy IX,羅馬時期,是最後一座在同址建成的特洛伊城,約於公元前一世紀由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建成。直至公元四世紀君士坦丁堡建成前,此城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及後於拜占庭帝國時期迅速沒落消失”(維基百科)。
遺址里的地層示意圖
之所以在特洛伊反覆建城,是因為那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特洛伊處於歐亞貿易之路的關鍵之處,那場著名的戰爭本質上也是為了爭奪那個貿易之路的要塞口。
遺址的某處用挖開的地層截面展示了多層重疊的古城遺址,有 Troy II, Troy III, Troy VI(上圖。 需要放大才能看清楚)。
目前人們認為發生了那場特洛伊戰爭的遺址是 Troy VI或者 Troy VIIa,屬於青銅時代晚期,因其年代和那場戰爭發生的時間相近,且都有城市被火燒毀過的痕跡。至於究竟是 Troy VI還是 Troy VIIa,尚有爭議,畢竟是太過久遠的事。世界歷史百科全書採用的說法是最有可能是 Troy VI 遺址,主要根據是 Troy VI 城市的規模和遺蹟被破壞的模式。大不列顛百科上採用的則是 Troy VIIa 最有可能是荷馬史詩里的特洛伊,這兩種說法都有考古學上的發現支持。
一個小插曲。我們去的路上,領隊(不是導遊哈卡)用中文簡略地介紹了特洛伊遺址的背景知識,提到了一城門(見下面二圖),以那個城門太小為由,告訴我們特洛伊戰爭是假的,那個門不可能通過一個裝有幾十個人的巨大木馬。到了實地,領隊指點一看,是有個保存得相當不錯的城門車道,石頭砌的坡,城門也確實不大,是過不了大木馬。領隊再次重申了她的論斷。想想這本來就是希臘神話,不能仔細研討,我也就沒有介意。回來後仔細翻看遺址照片,才知道領隊帶我們看的那個漂亮城門根本不是特洛伊戰爭時期的,而是更早的城市遺址,屬於 Troy II 的古城城門,比那場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大約早了一千年。Troy II 的城市在公元前2300年就徹底被毀了,而特洛伊戰爭發生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這樣的混淆,差不多是張飛殺岳飛,殺得滿天飛的概念。
Troy II期的城門車道,約公元前2500到前2300年(上圖)。下圖是遺址里豎的的解釋牌子和示意圖,明確寫明此處是 Troy II 遺址的城門。
另外一個要點是特洛伊古城的防禦非常牢固,某種程度上滿足在古代能守住十年的神話,給了荷馬寫作的靈感。Troy VI 和 Troy VII 的古城牆高度和厚度都有好幾米,還有碉堡。城牆外還有壕溝,用於抵抗敵人的戰馬進攻。城裡還發掘出了3000年前的防禦用的彈弓彈,銅箭頭,矛,顯然這裡有過戰爭,雖然不一定有十年之久。
快要結束參觀之時,在遺址里遇上了兩個講華語的年輕人,讓我們幫忙拍照,之後他們便開始了直播,自曝是台灣的網紅,在油管上有頻道。這是我們第一次見識網紅直播,這真是一個張揚自我的時代呀!年輕人朝氣蓬勃地講述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特洛伊遺址里的遊客參觀步道
Troy II/Troy III 時期城堡的牆
Troy VIII/Troy IX 時期的避難所(上圖)
Troy VI/Troy VII 的南門
東門的胡同。 右邊的牆是Troy IX時期的
上圖是羅馬時期雅典娜神廟裡的石雕
上圖是羅馬時期,公元前300年的水井
Troy IX, 羅馬時期的劇場 (上下圖)
我們下榻的酒店的大廳里的木馬,外形酷似電影特洛伊里用的道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