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鄧公為劉少奇平反,評價:不能全怪毛主席,少奇同志也有錯》客觀做實了“莫須有”冤判迫害江青等 |
送交者: 東田楓葉 2025年02月16日01:51:5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參考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WMIxUoRyF6LFk0q2yZsyA 作者通篇文章乃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以點代面而含糊其實。客觀法理與客觀事實,邏輯漏洞百出,而經不起客觀性基於“實事求是”原則的檢驗,邏輯漏洞百出。 1)設若以作者這標題之所謂鄧小平說“不能全怪毛主席,少奇同志也有錯”的話,那麼,試問:為什麼踐踏司法般,本末倒置地拿江青等人是問呀?那不就透視性做實了,鄧黨集團後來對那所謂“四人幫”冤捕、冤押、冤判性誣陷其“莫須有”罪而草菅人命、濫殺無辜式迫害致死了嘛… 2)連鄧都承認了“少奇同志也有錯”的話,不就做實了“文革”中,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政治上根本就沒有冤屈劉少奇案了嘛…那麼,當年所謂“對劉少奇同志所誣陷的一切不實之詞…”等之類提法,不就完全意味着歷史虛無主義性質的弄虛作假、篡改或偽造歷史的事實,而觸犯了政治欺詐罪或誣陷罪了嘛! 3)而設若作者文中完全違背客觀性實事求是原則的所謂“…鄧小平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他被下放到江西省的一個拖拉機廠接受勞動改造,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表述法話,那麼,試問:當年連工廠車間的工人們都遠不至於覺得會比上山下鄉辛苦,而鄧小平江西時所居住的是當地最高級的小洋樓式住宅,且還天天有茅台酒享用,還配備秘書、保姆、司機等伺候,那麼,鄧小平這麼個從那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中年革命老幹部,且還身體從未受過傷,怎麼就這麼輕易抱怨覺得那麼所謂“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了呀?難道作者在主觀臆斷他之前都太過於養尊處優、未經吃過啥苦嗎? 4)同時,也客觀歷史性地透視出,所謂的“十年動盪”,僅僅是“動盪”了當年劉鄧這些批着“老革命”外衣的“走資派”高幹而已。 而卻並非涉及到對整個國家社會性質的、長久性的所謂“動盪”。 否則,就根本無法基於客觀實事求是的原則,而邏輯性自圓其說為什麼那所謂“十年動盪”,卻是確保了當年國民經濟十年裡,持續性輝煌成功、而工農業全面發展;自主尖端科技創新成果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國防事業更是不斷強大;而外交事業則屢屢建交、並加入聯合國、與美簽訂外交建交框架協議等…... (全文完) 附上該標題為《鄧公為劉少奇平反,評價:不能全怪毛主席,少奇同志也有錯》原文如下:1966年春,中國的政治局勢悄然生變,北京市的部分領導崗位迎來了變動,一股激進思潮在學生群體中悄然蔓延。學生們,這個歷來易於被激情點燃的群體,往往能在歷史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卻也因涉世未深,易於被誤導,從而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學生中的“積極分子”組成的紅衛兵應運而生,他們將矛頭直指昔日教育他們的師長與學校管理者。 更令人憂慮的是,在某種力量的暗中推動下,學生隊伍還走上了街頭,對公檢法等關鍵機構展開了衝擊。面對這一突發局面,鄧小平與劉少奇等領導人迅速反應,派遣工作組進駐各大高校,力圖平息事態,穩定大局。然而,事態的發展超乎想象,風浪不僅未能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劉、鄧二人反被捲入風暴中心,成為了學生運動的靶心。不久,他們的職務被撤銷,街頭巷尾貼滿了針對他們的大字報,局勢陷入失控。 在一次盛大的群眾接見活動中,劉、鄧二人不期而遇。面對劉少奇的關切詢問,鄧小平以輕鬆的態度,用“無妨大礙”四字回應,展現了他的堅韌與樂觀。 回望過去,劉少奇與鄧小平的革命友誼始於1952年鄧小平調任國務院副總理之後,儘管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他們並未直接共事,但共同的理想與信念讓他們逐漸走到了一起。此次風波,無疑將他們的命運緊緊相連,也為日後鄧小平為劉少奇平反埋下了伏筆。 當劉少奇意識到僅憑個人之力難以平息這場風暴時,他曾向毛主席提出下基層鍛煉的請求,以求局勢穩定,妻子王光美也表達了同樣的願望。然而,出於對劉少奇年歲已高、基層條件艱苦的考慮,毛主席婉拒了這一請求,未曾想這卻將劉少奇推向了風暴的最前沿,最終於1969年不幸離世。同樣,鄧小平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他被下放到江西省的一個拖拉機廠接受勞動改造,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但鄧小平從未放棄希望,他始終心系黨和國家,加上周總理在背後的默默支持,終於在1976年得以重返中央,繼續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隨着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了經濟建設,同時,也對那段特殊時期造成的冤假錯案進行了重新審視與糾正。劉少奇案,作為當時極具影響力的案件之一,自然成為了複查的重點。1978年底,鄧小平收到了一封關於為劉少奇平反的提議信,隨即主持召開了中央局會議,決定由中紀委牽頭,成立專門小組對此案進行複查。經過數月的努力,複查小組對劉少奇生前被認定的多項錯誤提出了質疑,並提交了詳盡的調查報告,為平反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然而,如何撰寫這份平反決議,卻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這不僅關乎劉少奇個人的名譽,更涉及到對“十年動盪”歷史時期的評價,以及如何處理與毛主席決策的關係。1980年,鄧小平挺身而出,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客觀而全面的評價,既肯定了劉少奇對黨和國家的巨大貢獻,也指出了那個時期存在的黨風問題,為平反工作奠定了基調。 最終,劉少奇同志的平反決定在黨中央獲得了全票通過。1980年5月,在北京,一場莊嚴肅穆的追悼會為劉少奇同志送行,鄧小平親自致悼詞,這不僅是對劉少奇個人的緬懷,更標誌着黨和國家撥亂反正工作的圓滿落幕。 |
|
|
![]() |
![]() |
實用資訊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4: | 吳官正同志“過手”《青年論壇》 | |
2024: | 台灣撞死大陸漁民:第三次金門大戰前奏 | |
2023: | 七絕 題照(1856)樹倒猢猻心膽寒 | |
2023: | 地震可以人造嗎? | |
2022: | 害苦花梅廿八秋 | |
2022: | 【八路軍將領組雕 竟然沒有 任弼時!】 | |
2021: | 父親的空軍生涯(1) | |
2021: | 被印第安人詛咒的美國總統們(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