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来打败蒋介石的第二件法宝叫“武装斗争”。这四个字听久了淡而无味,但实际内容却震撼又血腥,千百万生命灰飞烟灭。毛泽东虽然不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唯一发明人,但在打败蒋介石的过程中他的作用却无人可比。毛泽东解决了两大难题,头一个就是建立军队并且使其不断壮大,最终超出国民党军。
毛泽东从一开始就要打一场农民战争。农民占当时中国人口的90%以上,不用农民用谁呢?但很多早期的中共领袖却不这样想,因为马克思和列宁都教导说革命要靠工人,那才是最先进最有觉悟的阶级。所以他们一门心思发动工人,或直接去争取现成的军队,总试着在城市里搞暴动,可惜屡战屡败。他们所以忽视农民也因为农民太难发动,都说中国人像一盘散沙,这尤以农民为甚。不是被逼到活不下去了,中国的农民才不会丢下老婆孩子热炕头去舍命打仗,更不要说还是造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怎样让还没有活不下去的农民当兵打仗呢?军阀们,包括蒋介石的队伍,常常靠抽壮丁,或干脆抓兵,捆上就走。
毛泽东却高明得多,利用了特别能让人玩命的两样东西:财产和仇恨。具体手段起初是“打土豪,分田地”,后来发展为更系统的“土地改革”:斗地主(一些地方变成了杀地主),没收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里的关键是发动那些农民自己动手。为什么呢?共产党手握枪杆本可以二话不说就把事情办了,为何要鼓动农民自己干呢?因为不光是为农民“谋幸福”,更要借用农民来成就自己的事业。知道“投名状“吧?就是逼着新入伙的土匪去杀个人,从此断绝了后路,罪案在身,只能死心塌地的干了。那些农民也一样,杀了人抢了人,然后呢,就只能上共产党的船了,从此舍命跟着拼杀。看过电影《暴风骤雨》吧?演的正是共产党搞土改,影片的结尾就是大批的农民参军。
《暴风骤雨》的真实背景是1946年,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林彪的部队处于劣势,节节败退。就在危急时刻,国民党军队却暂时停止了进攻(马歇尔压蒋停战和谈)。抓住这个喘息的机会,共产党赶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土改发动农民。在当时中共东北局的《七七决议》中这样说:“…..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只有解决土地问题,….才能奠定建军基础,才能创建巩固的根据地。”毛泽东的指示更直白:“我们党必须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反对国民党的进攻。”结果呢,土改工作队远远胜过了国民党的抓兵队,无数的农民自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唯恐地主还乡团打回来。于是东北战局很快改观。
有人会说,土地改革是帮助受压迫的农民翻身解放。而且“耕者有其田”也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连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也在台湾搞了土改。此文不打算评说土改本身,只想指出共产党以土改换取大多数农民支持,打败国民党的事实。这到底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还是利用了农民?只需看看后来发生的事情。农民分得土地还没有几年,在19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中,土地又被收走了。而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农民被迫为社会积累做出了巨大牺牲。说“被迫”是因为农村户口把他们锁在了农村,毫无选择,只能当农民。说“巨大牺牲”还不是因为交公粮,而是在农产品统购统销、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政策之下农民遭到了狠狠的盘剥。他们长期过着远远不如城里人的生活,却要付出加倍艰辛的劳动。当邓小平部分的改变了毛泽东的“农村政策”之后,广大农民又一次感到“被解放”了。总之,特别善于利用和使用农民是毛泽东成就伟业的绝技。
当年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的事情肯定也有。但在许多地方还远没有达到激烈对抗的地步。比如毛泽东自己的家庭就是富农(有学者认为是地主),但与村里人,包括自家雇用的佃农,就是和谐相处。许多共产党大干部的家里也是地主,翻翻他们的回忆录之类,也都没有像黄世仁、南霸天那样欺压农民。恶霸地主的头号范例刘文彩最近也被非正式“平反”了,原来是添油加醋造了假。后来共产党的一些农村干部不也欺压农民么?比如为了计划生育或催款逼债,不也上门去抄家具拔锅灶,抓人打人?当年地主欺压农民也就如此吧?当然也会有阶级压迫非常深重的地方,农民苦不堪言,只要“杀富济贫”的大旗一竖,贫苦农民就会纷纷投靠,千百年来如此。
中国农村的阶级矛盾长期存在着,但毛泽东却极其善于利用,开发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尤其在那些依旧平静的农村,毛泽东的策略在本质上就是坚决破坏“和谐社会”,全力激化阶级矛盾。土改本可以“文改”,但却故意搞成“武改”,包括斗地主甚至杀地主。用仇恨和鲜血把农民变成想拚命或不得不拼命的战士,从此只能跟着共产党打天下,一盘散沙变成滚滚洪流。有如此大绝技的毛泽东,蒋介石哪里是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