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跟帖
你太狂妄了。我可以告诉你,你所说的东西,从网上可以信手弄来。
送交者: fann 2008月10月14日12:57:2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我也有大纪元张冠李戴的证据, 除了口号你有什么?香椿树 于 2008-10-14 11:49:19
你以为你可以摇几下笔杆子就可以傲视别人么?只能说明你浅薄。为老毛摇过笔杆子的如姚文元等等,水平不见的比你差吧?下场如何?遗臭万年!为独夫民贼歌功颂德,都是这个下场。
你说我是大纪元的人,那只能说你是瞎了眼。因为还要工作,我不能24-7的呆在网上,先贴上两篇,看看老毛在大跃进运动中的作用,是右还是左,自有公论。

毛泽东与大跃进
作者 吴晓梅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
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这篇社论里,第一次使用了“大跃进”这个词。不久以
后,毛泽东看到了这篇社论。
“大、跃、进?”毛泽东品味着,琢磨着,频频点头。
显然,他对这个提法十分欣赏。在他看来,大跃进是个和
“反冒进”针锋相对的口号。他高兴地拿起红铅笔来,在
社论旁边批了一句话:
“建议把一号博士头衔赠给发明‘跃进’这个伟大口
号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
毛泽东对“大跃进”的欣喜之情由此可见。毛泽东对
“反冒进”的嫌隙之心亦由此可见。他发动“大跃进”很
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批评“反冒进”推动的。
建国以来,各项重大决策进展顺利,特别是农业合作
化运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使毛泽东认为,社会主
义建设速度也可以用尽可能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只要像战
争年代一样,动员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就什么事都能办
好。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为全面地提早完成
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社论中,正式向全国发表
了中央提出的“多快好省”的口号。
但在当时,如何才能把建设搞得好一些、快一些,在
决策层中是有些思想认识上的分歧的。这种分歧,反映在
这一年6月20 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
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中,就是对急躁冒进情绪提出了
批评。这篇社论是由中央宣传部起草,最后送刘少奇和周
恩来审定的,定稿校样曾送毛泽东。但在这份清样上,我
们可以看到的是,毛泽东只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旁
边是四个字:我不看了。反对经济建设上的冒进,毛泽东
是保留看法的,但在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毛泽东的注
意力集中在国际上的波匈事件和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上,
没有多问。1957年下半年后,国内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形势发生变化,毛泽东开始
对“反冒进”的做法提出批评。《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
就被毛泽东认为是中央一些人“反冒进”的证明。
毛泽东反“反冒进”一言既出,即成定局,并逐步公
开化。在1957年11月13日这篇第一次提出“大跃进”一词
的社论里,他写道:“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
牛一样爬行得很慢。”在毛泽东看来,那时北京的空气很
沉闷,而华东空气活跃,可以用地方来促进中央。于是,
在12月8日,他就启程离京了。一路走, 他没忘一路批“
反冒进”。他说:批评右倾保守,就很舒服,愈批评愈高
兴,要愉快地批评右倾保守。
1958年1月,毛泽东到了南宁。11日至22日, 中共中
央在这里召开了有部分领导人和地方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
议,毛泽东对“反冒进”的批评更加严厉了。
他把1956年6月20日的那篇社论摘要印发到会, 并对
它进行了批驳。毛泽东认为:这篇社论既要反右倾保守,
又要反急躁冒进,好像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实际重
点是“反冒进”。他还说,这篇社论是庸俗马克思主义、
庸俗辩证法。社论中引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
言的几句话来说明“反冒进”,“是用毛泽东来反对毛泽
东”。毛泽东解释他当时不看这篇社论的定稿说,它是尖
锐地针对我的,那我为什么要看?
南宁会议上,周恩来、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人先
后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各自在“反冒进”中所谓犯“错
误”的责任。南宁会议把批“反冒进”推向了高潮。
大踏步地跃进式地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是
毛泽东的心愿,他的心情是如此的迫切。1957年11月,毛
泽东到苏联出席俄国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他当着64国共
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说过一段动情的话:
“中国人是想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
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
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赫鲁晓夫同
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
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超过英国的时间后来在“大跃进”运动中变为十年、
七年,以后又越缩越短,到两三年。最后,就是要用几年
的时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跃进”运动,1958年3月9日到26
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很兴
奋,在十八天的会议中,他一连讲了六次话。他说:社会
主义建设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干劲十足,轰轰烈烈,坚持
群众路线,一种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他多次提到十二个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958年5月5日到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正式通过了毛泽东创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
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大跃进”的正式发动。对此,毛泽东在1960年写的《十
年总结》中是这样说的:“1958年5 月党代表大会制定了
一个较为完整的总路线,并且提出了打破迷信、敢想敢说
敢做的思想,这就开始了1958年的大跃进。”
在追求经济建设的多与快的同时,毛泽东也开始逐渐
追求所有制上的大而公。1958年2、3月间,毛泽东和陈伯
达谈到,乡社合一,将来就是共产主义的雏形,什么都管,
工农商学兵。八大二次会议中,陆定一在5月18 日整理自
己第二天在大会上的发言稿时加的一段话,则可以让我们
想见毛泽东当时胸中的公社蓝图:毛泽东和少奇同志谈到
几十年后我国的情景时,曾经这样说,那时我国的乡村中
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
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关,有商店
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
部,也有维持治安的民警等等。若干公社围绕着城市,又
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前人的“乌托邦”想法将被实
现,并将超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和其他教育事业,也将朝
这个方向发展。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 期上陈伯达的一篇
短文《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借赞扬湖北鄂城县旭光
农业社之机,透露了人民公社的名称。半个月后的16日,
《红旗》第4 期又刊载了陈伯达“七一”前夕在北京大学
的讲演稿《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其中正式引用了毛
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
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 即全民
武装),组织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8月6日,毛泽东到了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盛夏的
酷热,没能减少毛泽东的好兴致。在办公室门口,看到公
社的牌子,毛泽东禁不住赞出了声:“人民公社名字好。”
这一句话,被随行的一个记者听了个正着。8月13日,
这句“人民公社好”的名言通过报纸传遍了全国各地。顷
刻间,遍地公社便真正如“雨后春笋”了。据说,事后有
人提出,这个提法没有经过政治局的讨论。对此,毛泽东
还在小范围作了解释,他说:“这个话我是讲了,是我不
慎重,也不能全怪记者。但是已经捅出去了,怎么办呢?”
对于人民公社的兴起,曾经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逄
先知是这样评述的:1958年夏,人民公社一出现,就引起
毛泽东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这是因为,人民公社本是毛泽
东想象中的农村乌托邦,他没有想到,他的乌托邦被陈伯
达在北京大学讲了出来,这个讲话又被发表在由陈伯达任
主编的《红旗》上。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并没有像毛泽东预料的那样,
给人民带来幸福。相反,它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混
乱和损失,是他当时始料不及的。

---------------------------------
1958年的大跃进是从毛泽东批评“反冒进”开始的。

   反冒进实际上是针对毛泽东倡导的反右倾保守主义导致的急躁冒进而展开的。对于反冒进,毛泽东一开始就不是十分赞成的,但他采取了相当克制和保留的态度。 整风运动开始后,曾有个别人利用党内反冒进的争论,攻击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搞糟了,甚至出现了共产党不能领导经济的奇谈怪论,从而促使毛泽东认定:反冒进也 促进了右派的进攻。他在1958年3月为重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所写的按语说:“我们没有预料到1956年国际方面会发生那样大的风浪,也没有预 料到1956年国内方面会发生打击群众积极性的‘反冒进’事件。这两件事,都给右派猖狂进攻以相当的影响。”毛泽东还认为,波兰、匈牙利之所以发生反革命 事件,右派之所以在这时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发动进攻,表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不巩固的原因,关键在于经济不发达,物质基础不牢固。要发展经济,四平八 稳不行,一般的速度也不行,惟有较高速度,惟有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工农业产品超过英、美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957年9月20日 至10月9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不仅揭开了批评反冒进的序幕,也揭开了农业“大跃进”的序幕。会上,毛泽东对反冒进进行了公开的批 评。他在会议结束前发表的题为《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中说,1956年的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的口号,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扫掉了促 进委员会,对这几项东西要恢复。他还说:“我们总的方针,总是要促进的。”

  八届三中全会基本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 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简称“四十条”),并于10月25日公布。“四十条”提出,在12年的时间内,粮食每亩平均产量,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北的地区 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 400斤增加到800斤。

  10月27日,《人民日报》为《纲要》配发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社论认为,许多人惯于 根据小农经济的生产条件来看合作化以后的新情况,对于过去没有见过的事情,常常是不敢想、不敢做、信心不足,顾虑重重。“为了克服各种各样的保守思想,最 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农村中以四十条纲要为中心,进行一次生产建设问题的大鸣、大放、大争。”社论还要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是 中共中央通过媒体正式发出“大跃进”的动员,也是第一次以号召的形式使用“跃进”一词。

  1957年11月,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 命胜利四十周年庆典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赫鲁晓夫很有信心地告诉毛泽东: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这既使毛泽东感到十分兴奋,也使他感到了 压力。于是,他回答: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他在同英国共产党负责人波立特、高兰谈话中了解到,再过15年,英国的钢产量可从现在的2000 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而按计划中国再过15年可达到4000万吨钢。因此,毛泽东认为,作为主要工业产品的钢产量中国赶上或超过英国是可能的。11月 18日,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讲话中公开表示,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莫斯科会 议期间,毛泽东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胡乔木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对这个会议非常满意。加上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毛主席这时确实感到胜利在我们一边,提出东风 压倒西风,超英赶美。”“毛主席觉得可以探索一种更高的发展速度,把群众发动起来,而且把全国发动进来,生产一定会大跃进。”毛泽东还从莫斯科给国内打电 话,说以后再也不要提反冒进了,搞社会主义就是要“冒”一点。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 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社论说,1956年公布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后,曾经鼓舞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造成了全国农业生产的高潮,但是,有 些人却把这一高潮看成了“冒进”,他们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地爬行得很慢;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 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是“大跃进”口号的第一次提出。

  毛泽东对这篇社论十分欣赏。1958年5月25日,他给参加此间政治局会 议的同志的信中说:“重看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觉得有味,主题明确,气度从容,分析正确,任务清楚。以‘跃进’一词代替‘冒进’一词从此 篇起。……此文发表时,我们一些人在莫斯科,是国内同志主持的,其功不在禹下。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第一号博士赠与发明这个伟大口号(即‘跃进 ’)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

  1957年11月下旬,毛泽东从苏联回国后,连续召开会议,讨论他正在思考的如何取得经济建设更 高发展速度的问题。在1957年12月底至次年初的杭州会议、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3月的成都会议和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多次对反冒进进行 了严厉批评,主张反冒进的周恩来、陈云等为了维护党的团结,不得不一再违心地做检讨。通过这些会议的发动,加上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大跃进”的浪潮很快 席卷神州大地。


  (童莉群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平汉)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胡适幼子胡思杜的人生悲剧
2006: 汉语拼音采用何种字母久议不决,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