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书,我的看法与你相近,如果从独辟蹊径,换一个角度剖析毛泽东而言,张书有其价值,尤其是在今日中国崇毛渐趋热络的趋势下。
一本好书首先是要人能读下去。很不好意思地说,张书我没有能读完,主要的原因是此书对于历史的解读与我的观念相左甚远。
我基本上反对采用阴谋论解读历史事件,采用动机论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上历史上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从头到尾都只想坏人,如果说一定有动机的话,大部分站在历史浪尖上的历史人物的动机都是好的。如复古的王莽,他何曾想要用这种方式去残害百姓,只是结果害人罢了。近代史上大概有两件事情的决策人动机不好,一个是慈禧对于世界列强宣战,导致庚子之变,一个是老毛在庐山大批老彭,导致大跃进的后果多祸害了一年。这两件事情都是小我与大我利益冲突的时候,统治者将小我至于大我之上。
动机论的直接后果就是好坏人论。从这个角度出发,解读中共建政以来的过失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什么事都推到老毛头上,因为他心底不好,是坏人。这种做法其实又落入忠臣奸臣暴君仁君的老套说法中了。事实上,老毛在建政之后的很多举措,是得到了大部分中共高层的赞同的,如大跃进,反苏。因此,与其用好坏人论解读,还不如在制度和体制上找原因,因为共产国家的历史上,都多多少少犯过类似的错误,并非中国独有。
毛泽东这种人,如果在民主体制中,是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红军初期,兴起过一阵子民主思潮,士兵委员会决定一切,老毛因此被选了下来,陈毅替了他的位置。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他,嫌他独断专行,脾气又坏,甚至忠厚如朱德者,当时都对老毛颇有微词。
老毛之所以能够最终脱颖而出,是险恶的形势下,需要一个足够独裁的人来凝聚力量。二战中的丘吉尔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脾气坏,有决断,乱世的枭雄,但是二战结束,英国人立马抛弃了丘吉尔,因为大家不再希望一个有暴君潜质的人继续高高在上。而中国,老毛的确最终成为了暴君。其实大跃进之后,中共的高层已经知道,平庸的刘少奇其实更适合做守成之君,而不是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但是除了阳奉阴违,他们并不能对于老毛的权威做出些什么,这就是体制的弊端。
所以检讨毛泽东现象,还是要放到体制和历史的大环境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