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其中若干觀點,如文化中國等。 |
送交者: 阿唐 2009月02月04日11:16:2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回 答: 大宗師: 歷史研究中的種族主義傾向 由 大宗師 於 2009-02-03 15:13:31 |
但是有幾點需要商榷:
1)匈奴是白人,不準確。 匈奴與蒙古的概念差不多,並非是一個血緣概念,而是因為生活方式和習俗稱為匈奴,其中的白匈奴是白人血統,而且在匈奴中的地位不甚高。 2)日本人與先秦遺民血緣相關,但是相關度極低。 早在幾萬年前的小冰河時期,日本人已經踏上了日本列島,時間點與人類從非洲擴展澳大利亞基本相同。中國古籍上記載的“徐福渡海”,即使此事為真,也只能對於日本的文化有影響,但是血緣上很難有所作為。即便是文化上的影響,也是五胡亂華時期最為顯著,當時晉人東逃到日本,從而奠定了日本的技術基礎。 3)印第安人是殷商後代,根本就是一種假說,頂多是一種理論。 考古學上已經證實,美洲印第安人是約2萬年從白令海峽逐漸擴展到整個美洲。血緣上,印第安人與殷商人是同一個祖宗。有沒有可能2千年前殷商人東渡美洲對於美洲文化產生了影響?目前還沒有證據。 最簡單的一點可以證明可能性不大的是,美洲沒有圓的概念,所以他們沒有發明車輪。如果殷商人曾經抵達美洲,這麼重要的技術不可能不在美洲傳播。 4)中華文明完全是獨立生成的,這一結論想象的成分多一些。 舉個例子,三星堆出土的人面造型,其風格與中國同期的文化相去甚遠,是不是有這種可能,這一文化來自於中國之外? 目前,的確還沒有證據,認定中華文化的根源是來自於中東,但是從考古學上發現的重要技術和工具出現的時間點上來看,中國與中東都差了一二千年,外來文化完全可能對於中華文化產生影響。 還是回到美洲的例子,美洲在地理大發現之前,沒有車輪,沒有馴馬,沒有金屬製品,沒有成熟的文字,從而說明了一點,完全封閉環境下的文明的發育,是極為緩慢的。因此,中華文明的發育過程,不可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體系之外。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