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帝國主義論
列寧在1917年發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共分十章,從經濟觀點較有系統地探討了帝國主義。他的結論是:帝國主義政策多在資本主義國家被實施,而且只有資本主義國家才有基礎實行帝國主義[8],帝國主義是壟斷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和最後階段。
在列寧此後不久的另一篇文章《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邉又械姆至選分校齔齦喴墓蠢眨�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一個特殊歷史階段,這個特點分三個方面
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
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
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壟斷代替自由競爭,是帝國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帝國主義的實質。
壟斷制表現五種主要形式;
成立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生產集中達到了產生這種資本家壟斷同盟的階段;
大銀行占壟斷地位,3—5家大銀行支配著美、法、德三國的全部經濟生活;
原料產地被各托拉斯和金融寡頭佔據(金融資本是同銀行資本融合的壟斷工業資本);
國際卡特爾開始(在經濟上)瓜分世界。這種國際卡特爾的數目已超過100個,它們控制著整個世界市場,並且「和睦地」進行瓜分(在戰爭還沒重新瓜分它以前)。資本輸出作為一種非常典型的現象,和非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商品輸出不同,它同從經濟上,從政治和領土上瓜分世界有著密切的聯繫;
從領土上瓜分世界(瓜分殖民地)已經完畢。
1898年的帝國主義列強勢力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對第三世界的政治及軍事干預轉趨細緻,但是這套富國輸出資本、在經濟上壓榨窮國的框架仍吸引了不少學者及左派人士。後起的依賴理論、世界體系理論等等,均可視為帝國主義論的餘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