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跟帖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在邓小平匪帮捣乱下的遭遇 (9)
送交者: lesson 2008月08月03日08:34:2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金山石化总厂——,“四人帮”控制下的上海的功绩 (7)lesson 于 2008-08-03 08:19:45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在邓小平匪帮捣乱下的遭遇

  现在邓小平匪帮有个说法,据说辽阳石油化纤总厂于1974年8月开始建设,1981年9月建成投产,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于1974年1月破土动工,1979年7月投产,四川维尼纶厂于1974年8月建设,1979年12月投产。——这是谎言!上面已经说过了。其他厂就是在这个时候竣工投产也已经被拖晚了,何况实际投产还要晚得多。1978年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搞他的大规划时,未完工的厂已经到了扫尾阶段。可是一扫就是好几年,比金山的全部建设时间还要长得多。

  最最倒霉的是辽宁的辽阳石油化纤总厂了。它破土动工比上海金山只晚了不到八个月,实际投产至少晚了四年。1976年人民日报9月8日有篇批邓的文章《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建设工程调查》内容如下:

    从1974年8月辽化工程破土动工到1975年6月的11个月里,由于重搞条条专政不依靠地方党委,工地上党的一元化领导没有形成,整个工地死气沉沉冷冷清清,月月完不成施工计划。然而邓小平反说:“这个项目放在辽宁是个错误,辽宁搞不好,赶快下决心拿走。”

    建设初期有人怕把工程下放给地方领导,地方把事情办“糟”了。说“权力下放可以,就怕放了之后出乱子。”又怕工程的财力物力被地方挪用“侵吞”还怕拖延了工期。

    1975年前六个月辽化工程建筑安装工作量只完成年计划的22.7%,工期一拖再拖。下半年在辽宁省委领导下,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各地、市、县,各行各业都来支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2200多个单位参加会战,人数占辽宁地方施工队伍总数的30%左右。结果下半年超额完成了全年国家建设计划,创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后对这篇文章大肆反扑。据他们说,破坏辽阳石油化工总厂建设的不是他们,正是“四人帮”。——双方各说各的。

  其实要判明是非很简单。那就是工程建设速度慢时究竟是谁在指挥?谁指挥就是谁拖延了建设。反过来工程建设快时又是谁在指挥?谁指挥就是谁对加快建设做出了贡献。难道还得做更多的论证吗?问题很清楚,既然上半年是邓小平及其追随者在指挥,那么拖延建设进度的责任当然得由他们来负。六个月完成的工作量只有年计划的不到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至少拖延了三个多月。从人民日报1976年9月8日批邓文章中还可以看到,后来辽化进程大大加快采用办法不是别的,也正是金山的那些政策。

  至于下半年完成的工作量超过了全年的国家建设计划,也就是说完成的工作量大于77.3%,不但追回了上半年拖延的工作还作了1976年的部分工作。按照这个速度辽阳应该提前建成投产的。

  辽化和上海金山差不多,破土动工不过晚了不到八个月,就是加上被拖延的这三个多月,也不到一年。但是能有这一年之差吗?上海金山在1977年就全面试生产了,但就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赶上了末班车。辽阳没有来得及赶上末班车就遇到了他们的捣乱。即使以1981年投产算,也比上海金山晚了三年,多花了两年多。

  但实际上不仅上海金山不是1979年而是1978年5月正式投产,辽宁辽阳石油化工总厂也不是1981年正式投产的。这只要看他们篡夺的报纸,说法多多。

  据光明日报1981年4月10日《我国有500多个大中型项目正在建设》说,正在建设的厂就包括辽阳石化总厂。——这就是说此时辽阳还没有建设好。人民日报也有类似文章。

  人民日报1981年7月23日文章《上半年20个大中型和单项工程投产》说,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大部分生产线已开始投料试车。——也就是说此时还有一些生产线尚未试生产。

  人民日报1981年9月8日《辽阳石油化纤工业总公司全面试生产》说:辽化在1974年8月破土动工后,各生产线分别于1979年10月、1980年9月以及“今年”——1981年8月15日完成,进入投料试车阶段。引进三条生产线,125套装置和国内配套装置全部投料试车以来,运行基本正常。——即使这儿说的全是事实,也比金山1977年7月全面试生产晚了四年多。

  据1982年《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大事记》说:1981年9月7日辽阳石油化纤建成,并全面试生产。——这就是说,上面报道是在试生产的第二天发表的。

  可是到了人民日报1982年1月9日照片说明,试生产就成了全面投产了。而且生产装置运转正常,生产工艺稳定,大部分产品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水平。光明日报也有类似说法。

  按照以上来说似乎现在的说法是对的。但是解放军画报1982年第5期《辽化探踪》却认为还是处于试生产阶段。1982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辽化即将正式投产》,这就是说,直到此时尚未正式投产。究竟什么时候正式投产的后来未见报道。

  更进一步,1983年11月12日经济日报文章《薄一波要求辽化在提高企业素质上狠下功夫》指出:“辽阳石油化工总厂,七十年代初筹建,全部投资28亿元。1974年8月破土动工,1980年投入试生产,1982年1月正式验收投产。……由于有几套引进设备质量差,外商技术力量薄弱,工艺不尽完善,以致投产以来生产能力只能达到设计能力的83%。”该报还为此专门发表了一篇社论《新建项目投产后要尽快发挥效益》供认“近几年”竣工投产的大中型基本建设,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有些甚至刚一投产就戴上了亏损帽子,不能不引起人们重视。——当然这篇文章也不是光要求“狠下功夫”,难免不吹嘘一下,据说:“到今年8月底实现产值近3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不到四年收回总投资的40%。” ——这也值得作为成绩来吹嘘的。金山很快就达到了设计能力,不到四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究竟辽阳石油化工总厂是在什么时候正式投产的呢?有三种说法,一是1981年9月,一是1982年1月,第三个则是到1982年9月3日尚未正式投产。究竟哪一种只有邓小平自己才明白。在毛泽东时代,除了1958年吴冷西顶不住陆定一、周扬、彭真、邓小平、刘少奇等人的压力,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即使确实是成绩也不要报道——并因此发生了浮夸风以外,一般很少在报上公布成绩,尤其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中。许多成绩还是邓小平匪帮上台后发表的——那是为了贪天之功为己有,或者为了诋毁毛泽东时代在攻击性文章中透露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自命不凡的大知识分子不知道、不承认。就以上面关于辽化的报道为例,除了研究问题的经济日报透露了他们造成的问题外,其它全部是把辽化作为邓小平匪帮上台后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取得很大成就来吹嘘的。

  在邓小平匪帮的统治时期,报纸上对于一个成绩——别人的成绩,或者据说是成绩,往往会报道了又报道,几次、十几次不嫌其烦。金山国庆前点火,报社电台准备宣传,尽管最后没有宣传,他们还要大做文章。可是一个原本并不是他们搞的,只是他们篡权时已经快要完成的工程,被他们拖了时间的工程,会有如此之多的说法。

  而且从1983年11月12日经济日报文章以及社论中也可以看到,辽化的建设并不象人民日报1981年9月8日所说:“全部投料试车以来,运行基本正常。”也不是人民日报1982年1月9日说的“生产装置运转正常,生产工艺稳定,大部分产品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水平。”相反,投产以来“素质”很差,只达到设计能力的83%。刚一投产就戴上了亏损帽子。

  显而易见,他们把辽化工期拖得太晚了,许多知情人大有意见,为了堵别人的口,于是尚未成熟就急急忙忙宣布已经竣工、已经投产了。后来发生问题,人们的意见又随之而来,于是他们等到稍有一些解决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竣工投产。实际到了1983年还问题多多。以至于要发表社论提醒赶快解决。发表该消息和社论的正是一般人不大看的《经济日报》,而不是专门炫耀成绩的《人民日报》。这样报道了又报道,“看报只看题,看书只看皮”的大知识分子会认为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实际都是同一个,还是别人的成绩,邓小平匪帮还只有破坏。

  还有辽阳石油化工厂原来的预算是24.15亿元,实际用了29亿多元,超出预算4.89亿元。开支大大地增加。上海金山仅仅超出预算0.12亿元。


从辽阳石油化纤总厂的建设过程对比复辟前后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简称“辽化”)筹备工作于1972年开始,1974年8月动工兴建,1979年基本建成并转入试生产,1982年末国家正式验收,1983年1月正式生产。

  辽化是依据国家计委〔73〕计字593号《对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计划任务书的意见》和国家建设委员会〔76〕建发设字15号《关于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总体设计的批复意见》动工兴建的。批准概算为24.15亿元, 要求1977年上半年建成 。

  辽化建设分筹建、建设、试生产和投产四个时期。1972年6月开始组建辽阳石油化纤总厂筹建组,1973年组建辽化建厂指挥部。首先与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谈判分别签署了生产聚酯、锦纶66、聚合级乙烯、聚合级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成套设备合同。

  1972年6月辽宁省委、省革委会选派干部,组建辽化筹建处。部分人员到北京参与引进项目谈判,部分人员到现场做施工准备工作。继而省委从各地选调干部,参加辽化工程建设。1972年9月21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成立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筹建处的通知》。任命孙洪品为筹建处主任,全面展开建厂筹备工作。工厂正式定名为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

  1973年2月9日中共辽阳市委批准成立中共辽阳石油化纤总厂筹建处核心小组,组长孙洪品,副组长李隽、苏屏,成员有王亦纯、柏炎、张沐庭。8月25日中共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化总厂、市政机关、施工、设计单位负责人共20人,组成“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建厂指挥部”,刘曾浩任总指挥。孙洪品、贾怀洲、吴子军、王玉亭、李隽、苏屏任副总指挥。建厂指挥部党的领导核心小组由刘曾浩、孙洪品、贾怀洲、吴子军、王玉亭、李隽、苏屏7人组成。刘曾浩任组长,孙洪品、贾怀洲任副组长。

  1974年2月7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省革委会领导下,成立省建设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辽河化肥厂会战领导小组。由省计委、建委、石化局、纺织局以及辽阳、盘锦、大连市有关领导12人组成。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杨春甫、苏羽、魏秉奎分别任正副组长。以省计委副主任王光中、省建委副主任朱忠为首,18人组成驻辽化工作组,组织领导辽化工程建设会战。

  1974年12月7日中共辽宁省委批准成立中共辽阳石油化纤总厂核心小组,由13人组成,组长田芝庆,副组长孙洪品、贾怀洲、戚玉顺、张德群。1975年2月14日改为中共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建厂指挥部核心小组,由5人组成,组长仍然田芝庆。

  田芝庆文革前在鞍山市共青团工作,1970年3月到1974年11月任鞍山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2月被选为鞍山市共青团书记,直到1974年11月调任辽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4年12月又任中共辽化核心小组组长。辽阳市革委主任从1969年12起就是魏民。

  从以上班子来看全都是由辽宁省的干部组成。

  1972年6月22日,在北京开始与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英国等22个公司的厂商代表,就四大化纤厂的引进工程项目举行谈判。辽宁省派孙洪品等15人参加了谈判。历经15个月130余次谈判,于1973年9月28日到1974年6月15日,与各国各公司分别签订了合同。

  1972年5月,辽宁省委、省革委会组织人员进行厂址选择和现场勘测。根据靠近油源、水源,少占农田,交通、电源条件好,污水排放方便,能够对外开放等条件,经勘测后,于1972年7月2日报请中央批准确定厂址。1974年7月轻工业部第二设计院提出总体设计初稿,1975年8月正式编制了《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包括58个单项工程,其中引进装置17个,国内配套41个。经邀请国内72个厂、大专院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总体设计进行了审查。经报请国家建委于1976年1月23日批准,总概算24.15亿元人民币。

  1972至1973年完成了厂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的勘探和测绘。
  1973年开始施工准备,重点是搭设临建设施和水、电、路及场地平整先行工程。国家批准年度投资额为1200万元,至年末实际完成626.5万元,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搭设了部分临建房。为何没有达到1200万元原因不清。

  1973年9月,各施工单位陆续进驻辽化工地。

  1974年2月,辽化筹建处由辽阳市迁至施工现场。在工地相继搭设临建房屋。

  1974年生产装置开工,该年上半年继续完成施工准备工程,铁路专用线、生产区场平等。8月18日,机修厂、仓库、热电站等工程相继动工。国家下达年度计划投资额1亿元,当年动工的项目有14个,实际只完成5573万元,大大低于国家计划。我们已经知道,原因正是邓小平重搞条条专政不依靠地方党委,党的一元化领导没有形成,怕把工程下放给地方领导后,地方把事情办“糟”了。可见辽宁省委组建的班子没能起到领导作用。整个工地死气沉沉冷冷清清,月月完不成施工计划。

  1975年是土建施工高峰,国家下达年度投资额4.4亿元,年末超额完成4.45亿元。我们已经知道,上半年仍在邓小平重搞条条专政下,工期一拖再拖,只完成国家年计划的22.7%。可以算得只有0.9988亿元。而下半年在辽宁省委领导下,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不但完成了上半年的欠账,而且还使得该年超额完成年计划。所以下半年完成3.4512亿元,速度是上半年的3.46倍。

  从1974年8月到1975年6月,由于邓小平重搞条条专政,实际进度只有计划一半左右,浪费了5个多月时间, 要求1977年上半年建成的辽化被拖了下来。

  针对工程进展缓慢,辽宁省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75年3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健在辽宁省委书记杨春甫等人陪同下,到辽化工地视察。4月4日中共辽阳市委批准田芝庆为辽化建厂指挥部指挥,孙洪品、贾怀洲、戚玉顺、张德群、吴子军、安凤洲、严风、王家业、王长荣为副指挥。8月18日又批准柴毅为副指挥。

  1975年4月12日至13日,中共辽宁省委在辽阳市召开会议,进一步动员全省力量支援和参加辽化建设。7月1日省、市机关干部3200人,包括中共辽宁省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到辽化工地参加劳动。8月27日至28日,中共辽宁省委在辽化工地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建设经验,听取辽化总厂建厂指挥部汇报。要求立即在全省开展学上海“石化”的经验,进行大宣传、大动员,组织全省大会战。9月辽宁省各地万余名干部到辽化工地参加近一个月的劳动;其中13日到18日许多市、地领导前来参加劳动,并慰问本地区施工队伍。9月6日中共辽宁省委在辽化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加快辽化建设速度,认真贯彻上海金山现场会议精神,掀起学金山,赶金山热潮。参加会议的除省委常委,还有各市、地、盟、沈铁、锦铁、东电、东铁党委和党的核心小组等单位负责人和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负责人共98人。

  1975年12月辽宁省开始了可恶的批邓。

  按照自古以来的解放生产力的规律,总是先进行政治上的批判,然后才进入经济上的批判。1976年夏末批邓才进入经济领域。人民日报9月8日发表批邓文章《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建设工程调查》谴责邓小平集团重搞条条专政,破坏辽化建设。使得工程速度缓慢,工地冷冷清清。这就是其中的批判文章之一,可惜不久以后尚未全面开展就被打断。

  1976年是完成辽化建设工程量最大的一年,以引进装置为重点,抓土建保安装,抓安装保配套工程试车。年末化工区土建大部完成,进入安装。国家下达年度计划投资额9.66亿元,实际超额完成达9.67亿元,是1975年的两倍多——1976年还是唐山大地震的年份,辽宁省离唐山还比较近,受的影响应该比较大,但是居然超额完成了计划。8月23日辽化4042甲苯塔整体吊装成功。塔高76米,直径5米,重220余吨,是辽化塔群中最高大的。

  1975年下半年到1976年底,在一年半中完成的投资额合计13.12亿元,为预算投资总额24.15亿元的54.33%,建设速度一点不比金山慢。按这个速度算最多三年多就可以建设成功。历年共计完成14.73亿元,占预算投资总额的61%。

  该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十月阴谋以后,中共辽阳市委班子并没有大变动。在1976年10月组阁中,魏民继续任辽阳市革委主任,田芝庆继续任副主任,中共辽阳石油化纤总厂核心小组组长和总指挥的职务也没有变。辽阳市委在11月19日和12月9日两次召开彻底揭发批判“四人帮”和毛远新大会,均4万多人参加。但是这并没有使得辽阳市委和辽化的领导班子在后来不受改组。

  邓小平匪帮对辽阳建设的破坏还没有开始,至少到1977年前几个月领导班子未变,而且按照华国锋对全国人民的许诺,辽阳市继续进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据说该行动在上面有人支持,不知道是谁。

  1977年是引进装置安装高峰,年度计划投资额为6.9亿元,年末仅完成6.6亿元,没有完成计划。该年大规模地进行了所谓的清“四人帮”。

  但是经过历年建设,17项引进装置设备就位已达15项,占88.3%,其中有10项已经开始冷态试车,国内配套工程竣工7项,部分完成投产的26项。辽阳化工厂已经大致接近建成。

  综合以上各年,共计完成投资额21.34亿元,为预算额24.15亿元的88.4%,所剩工程量已经不多。不知道施工如此迅速是否节省了投资,不然离竣工投产应该更近。我们知道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到1976年底已经完成总投资额的95%左右。辽阳比上海晚破土动工8个月,加上被邓小平集团拖延的五个多月,合计一年另一个月多。以此计算1977年底和金山1976年底具有可比性。从完成投资额来看,不考虑邓小平拖延了五个多月,速度略低于上海金山,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快的,大致上接近于金山。其中有3000万是1977年耽误的,可以折算为一个月。如果加上这3000万,到1977年底,辽阳可以完成预算的89.6%。如果以前节省了投资,实际剩下工程量还要少。可以断定,如果不是邓小平之流的破坏在1977年基本完成辽阳化工厂的建设是能够达到的。上海金山在1978年投产,即使不计较邓小平集团在1974年8月到1975年上半年的破坏,辽阳也应该在1979年投产。

  1977年辽化开展了大清查。3月10日,改组后的辽宁省委任命李青为辽阳市委副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辽化建厂指挥部党的核心小组第一组长。3月25日又停止辽化党的核心小组和建厂指挥部主要负责人田芝庆的工作,免去职务,责其彻底检查交待“追随‘四人帮‘及其‘在辽宁的代理人’即毛远新的‘问题’”。辽阳市成立清查领导小组,开展了“揭批林彪‘四人帮’”活动,至78年5月,按官方的说法立案清查的人也高达1575。

  4月20日辽阳市委、市革命委员会大换班。原市委书记魏民、副书记王启达不参加运动的领导,不参加工作,集中精力“检查错误”。4月26日至5月25日,辽阳市委改组后召开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对魏民、王启达等人集中力量揭发批判。后魏民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察看;王启达被撤职、开除党籍。田芝庆也在该月被撤去了辽阳市革会副主任的职务。庞然担任了辽阳市革会主任。

  5月23日至6月9日邓小平匪帮头目万里带一帮子人亲自出马到辽化总厂“检查工作”。5月30日至31日,万里又在辽化总厂召开省“两化”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6月8日召开2.3万多人的广播大会,进一步发动市直机关和辽化机关干部群众对魏民、王启达等人大揭发、大批判、大清查。11日又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贯彻落实经过改组的辽宁省委关于解决辽阳问题的“指示和决定”,对魏民等人揭发批判,大会设98个分会场。13日至14日又连续召开2000多人参加的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大会继续对魏民等人面对面的揭发、批判。20日继续对全市“深入开展揭、批、查运动”进行部署和动员,进一步明确全市以市委和辽化班子、市直和辽化机关为重点。21日又向全市传达“中央关于揭批‘四人帮’的指示”和省委在本溪召开的各市、地、盟委领导干部会议精神。

  7月19日至8月15日,国家计委、建委、轻纺部、石化部、一机部、财政部、物资总局、中技公司等单位35人组成工作组,到辽化总厂进行“工作”。可见原来辽宁省委以省计委、省建委等18人组成的驻辽化领导会战的工作组已被取代。这批人全部来自各部委,邓小平匪帮在辽化完全地搞起了条条专政。9月5日工作组向国务院报告,指责辽化建设中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

  8月17日辽化建厂指挥部核心小组召开万人大会,批判“‘四人帮’在辽宁的党羽安插在辽化的亲信”,并处理了一些人。为辽化建设立下巨大功绩的原领导班子彻底垮台。

  9月3日至5日,“工作组”负责人到辽化工地“检查工作”。22日市直机关召开揭批“‘四人帮’党羽在辽阳的几个亲信”大会;11月1日又召开了揭批“‘四人帮’党羽在辽阳的几个亲信”反党罪行广播大会,全市收听。

  11月3日又新任辽阳市委副书记。

  经过如此大规模的揭发批判清查处理,辽化的建设并不是加快了,而是减慢了。当年就没有完成计划。而当年上半年完成的工程量比原计划大得多,因此邓小平匪帮篡夺辽化大权后,对建设的破坏远不止3000万元。  

 1978年1月18日重新调整辽化领导班子,李涛任辽阳市委副书记(不久以后又任书记)及辽化建厂指挥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总指挥;田子夫、梁生光任市委副书记和辽化建厂指挥部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副总指挥;张洪树、严风任辽化建厂指挥部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副总指挥;王家业、毕振德、王德荣、田洪德、温乃武、董乐发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副总指挥;王秀生任副总指挥。可见领导机构大换班,前面提到过的23人中只有两个次要人物还在而且升了官,进入了核心小组,其余都是新上的。同时辽阳揭批“四人帮”进入第三个战役,在全市大规模开展“一批两打”(揭批林彪、“四人帮”,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打击经济犯罪)。至此辽化从组织到政治路线已经完全服从于邓小平匪帮的需要。建设工作也已经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该年批“四人帮”和毛远新继续大规模地进行。1980年7月又将辽化总厂改为辽化总公司。12月23日田子夫任辽阳市委书记兼辽化党委书记、总经理。自1983年7月1日起,辽化由过去的国家纺织工业部和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双重领导,改为隶属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改称中国石化总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党的组织隶属中共辽阳市委。从组织上“彻底否定”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总结一下。辽化历届党组织主要成员的更迭如下: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孙洪品(1973年2月—1973年8月)、刘曾浩(1973年8月—1974年12月)、田芝庆(1974年12月—1977年3月)、李青(1977年3月—1978年2月)、李涛(1978年2月—1980年12月)。

  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李隽(1973年2月—1977年5月)、苏屏(1973年2月—1973年8月和1975年10月—1978年2月)、孙洪品(1973年8月—1978年2月)、贾怀洲(1973年8月—1978年1月)、戚玉顺(1974年2月—1981年1月)、张德群(1974年2月—1977年3月)、吴力全(1977年8月—1978年2月)、王亦纯(1977年8—1978年2月)、张洪树(1977年8—1980年1月)、田子夫(1978年2月—1980年11月)、梁生光(1978年2月—1981年1月)、严风(1978年2月—1981年1月)。

  孙洪品、李隽、苏屏、贾怀洲、张德群、王亦纯等在1977年还在,到1978年初全部落马。

  1978年,继续安装引进装置,工程收尾。由于剩下工程量已经不多,年度计划投资额为2.9亿元,和1977年以前已经完成的合计为24.24亿元,已经略超过了预算。年末实际完成3.17亿元,以此算更是超出预算3600万元,达24.51亿元,原因不祥。如果一切都是按照计划建设的,工程应该已经完工。《1978年国民经济公报》供认:“当前基本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战线长,施工项目过多,人力物力使用分散,投资效果差。国家投资完成计划百分之九十五,但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只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七十,建成投产的单项工程只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二。……化学纤维、乙烯等二十六种没有完成计划。”这儿说的化纤当然首先指辽阳。拖到1979年。而且钱用得多投产的项目却少。

  1979年,施工安装继续收尾,可见到1978年为止,收尾工作还未完成。上半年烯烃线及水、电、汽、油、氮、光、行工程收尾投料;下半年聚酯线收尾试车,集中力量抓尼龙线安装工程。邓小平匪帮年度计划投资额为1.37亿元。《1979年国民经济公报》供认:“化纤等17种没有完成计划。”又拖到1980年。

  1980年邓小平匪帮年度计划投资额为1.6亿元,实际完成1.8亿元,有16项引进装置投料试车,累计有13项(14套)考核验收完毕,44项国内配套工程,累计竣工27项,部分建成13项。《1980年国民经济公报》供认:“在列入国家计划的34种主要产品新增能力中有16种没有完成计划。投资效果不够好。”不知道这儿是不是包括辽化,但反正辽化还拖着,建设尚未完工,还不能全面试生产。

  1981年邓小平匪帮下达年度计划投资额为0.8亿元,实际完成1亿元,总体设计61个单项工程绝大部分投产,55个单项工程竣工。8月打通全部生产流程。12月17日,同法国、西德和意大利公司签署了合同验收证书,结束了与法国、西德和意大利的4个(24套装置)合同,转入全面试生产阶段。

  虽有邓小平集团的破坏,由于1977年前总的来说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已经准备竣工验收,但是直到1982年11月才正式验收结束。历时5年,其间经历3个阶段:1981年以前为“验收准备阶段”,一“准备”就是四年,1981年11月开始为辽宁省初步验收阶段,1982年11月为国家验收阶段。

  从投资额来看,1978年以来还年年超额,但工程却老是完成不了,结论只能是:建设效益不好,多花了冤枉钱。

  1982年12月24日,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确定1983年1月1日正式移交生产。在评定的53个单项工程中有24个优良、29个合格,优良率45%。

  从1978年到1982年为时五年合计完成投资7.7亿元。平均每年完成投资1.54亿元,总的来说拖拖拉拉,建设进度大大下降。原定1977年投产,除了邓小平集团在1974年到1975年拖延了五个多月以外,又拖了四年多,这五年时间比大规模建设时期还长。即使不考虑邓小平重搞条条专政的破坏,从1973年到1977年也不过五年,如从1974年8月算起到1977年底不过三年另四个月,然后剩下的收尾一收就是五年,光这个收尾时间就超过了上海金山石化总厂从破土动工到全面建成投产的时间,真正成了胡子工程。唯一的、根本的原因正是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1978年邓小平搞他的大规划,挤了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快要完成的建设,包括这个“四三”项目,还有重搞条条专政。按照预算,1977年底只剩2.81亿元。整个工程超过预算4.89亿元。不过原定国内配套41项,共58项,到1979年、1980年、1981年又加了国内配套3项,共61项。

  投产以后还搞了一些续建工程。生产长期不正常,工业产值是逐步提上来的。到1986年6月,才全部收回投资。从1973年开始算起历时十四年。与上海金山石化比,开工晚了不过8个月,收回投资却晚了五年。而且还没有考虑到邓匪复辟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因此八十年代中期收回的利税,实际价值远不是七十年代中期大量投入的资金能够比的。也就是说如考虑到货币贬值,1986年实际还没有收回投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转一篇为那些崇拜强权的人:以色列与真
2006: 以色列与真主党冲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