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跟帖
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在鄧小平匪幫搗亂下的遭遇 (9)
送交者: lesson 2008月08月03日08:34:2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金山石化總廠——,“四人幫”控制下的上海的功績 (7)lesson 於 2008-08-03 08:19:45
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在鄧小平匪幫搗亂下的遭遇

  現在鄧小平匪幫有個說法,據說遼陽石油化纖總廠於1974年8月開始建設,1981年9月建成投產,上海金山石油化工總廠於1974年1月破土動工,1979年7月投產,四川維尼綸廠於1974年8月建設,1979年12月投產。——這是謊言!上面已經說過了。其他廠就是在這個時候竣工投產也已經被拖晚了,何況實際投產還要晚得多。1978年鄧小平匪幫篡權上台搞他的大規劃時,未完工的廠已經到了掃尾階段。可是一掃就是好幾年,比金山的全部建設時間還要長得多。

  最最倒霉的是遼寧的遼陽石油化纖總廠了。它破土動工比上海金山只晚了不到八個月,實際投產至少晚了四年。1976年人民日報9月8日有篇批鄧的文章《有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建設工程調查》內容如下:

    從1974年8月遼化工程破土動工到1975年6月的11個月裡,由於重搞條條專政不依靠地方黨委,工地上黨的一元化領導沒有形成,整個工地死氣沉沉冷冷清清,月月完不成施工計劃。然而鄧小平反說:“這個項目放在遼寧是個錯誤,遼寧搞不好,趕快下決心拿走。”

    建設初期有人怕把工程下放給地方領導,地方把事情辦“糟”了。說“權力下放可以,就怕放了之後出亂子。”又怕工程的財力物力被地方挪用“侵吞”還怕拖延了工期。

    1975年前六個月遼化工程建築安裝工作量只完成年計劃的22.7%,工期一拖再拖。下半年在遼寧省委領導下,實行了黨的一元化領導。各地、市、縣,各行各業都來支援,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有2200多個單位參加會戰,人數占遼寧地方施工隊伍總數的30%左右。結果下半年超額完成了全年國家建設計劃,創建廠以來最高水平。

  鄧小平匪幫篡權上台後對這篇文章大肆反撲。據他們說,破壞遼陽石油化工總廠建設的不是他們,正是“四人幫”。——雙方各說各的。

  其實要判明是非很簡單。那就是工程建設速度慢時究竟是誰在指揮?誰指揮就是誰拖延了建設。反過來工程建設快時又是誰在指揮?誰指揮就是誰對加快建設做出了貢獻。難道還得做更多的論證嗎?問題很清楚,既然上半年是鄧小平及其追隨者在指揮,那麼拖延建設進度的責任當然得由他們來負。六個月完成的工作量只有年計劃的不到四分之一,也就是說:至少拖延了三個多月。從人民日報1976年9月8日批鄧文章中還可以看到,後來遼化進程大大加快採用辦法不是別的,也正是金山的那些政策。

  至於下半年完成的工作量超過了全年的國家建設計劃,也就是說完成的工作量大於77.3%,不但追回了上半年拖延的工作還作了1976年的部分工作。按照這個速度遼陽應該提前建成投產的。

  遼化和上海金山差不多,破土動工不過晚了不到八個月,就是加上被拖延的這三個多月,也不到一年。但是能有這一年之差嗎?上海金山在1977年就全面試生產了,但就是在這個時候鄧小平匪幫篡權復辟,趕上了末班車。遼陽沒有來得及趕上末班車就遇到了他們的搗亂。即使以1981年投產算,也比上海金山晚了三年,多花了兩年多。

  但實際上不僅上海金山不是1979年而是1978年5月正式投產,遼寧遼陽石油化工總廠也不是1981年正式投產的。這只要看他們篡奪的報紙,說法多多。

  據光明日報1981年4月10日《我國有500多個大中型項目正在建設》說,正在建設的廠就包括遼陽石化總廠。——這就是說此時遼陽還沒有建設好。人民日報也有類似文章。

  人民日報1981年7月23日文章《上半年20個大中型和單項工程投產》說,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大部分生產線已開始投料試車。——也就是說此時還有一些生產線尚未試生產。

  人民日報1981年9月8日《遼陽石油化纖工業總公司全面試生產》說:遼化在1974年8月破土動工後,各生產線分別於1979年10月、1980年9月以及“今年”——1981年8月15日完成,進入投料試車階段。引進三條生產線,125套裝置和國內配套裝置全部投料試車以來,運行基本正常。——即使這兒說的全是事實,也比金山1977年7月全面試生產晚了四年多。

  據1982年《中國經濟年鑑1981年大事記》說:1981年9月7日遼陽石油化纖建成,並全面試生產。——這就是說,上面報道是在試生產的第二天發表的。

  可是到了人民日報1982年1月9日照片說明,試生產就成了全面投產了。而且生產裝置運轉正常,生產工藝穩定,大部分產品指標已達到或超過設計水平。光明日報也有類似說法。

  按照以上來說似乎現在的說法是對的。但是解放軍畫報1982年第5期《遼化探蹤》卻認為還是處於試生產階段。1982年9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遼化即將正式投產》,這就是說,直到此時尚未正式投產。究竟什麼時候正式投產的後來未見報道。

  更進一步,1983年11月12日經濟日報文章《薄一波要求遼化在提高企業素質上狠下功夫》指出:“遼陽石油化工總廠,七十年代初籌建,全部投資28億元。1974年8月破土動工,1980年投入試生產,1982年1月正式驗收投產。……由於有幾套引進設備質量差,外商技術力量薄弱,工藝不盡完善,以致投產以來生產能力只能達到設計能力的83%。”該報還為此專門發表了一篇社論《新建項目投產後要儘快發揮效益》供認“近幾年”竣工投產的大中型基本建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有些甚至剛一投產就戴上了虧損帽子,不能不引起人們重視。——當然這篇文章也不是光要求“狠下功夫”,難免不吹噓一下,據說:“到今年8月底實現產值近30億元,實現利稅11億元,不到四年收回總投資的40%。” ——這也值得作為成績來吹噓的。金山很快就達到了設計能力,不到四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究竟遼陽石油化工總廠是在什麼時候正式投產的呢?有三種說法,一是1981年9月,一是1982年1月,第三個則是到1982年9月3日尚未正式投產。究竟哪一種只有鄧小平自己才明白。在毛澤東時代,除了1958年吳冷西頂不住陸定一、周揚、彭真、鄧小平、劉少奇等人的壓力,沒有按照毛主席的教導——即使確實是成績也不要報道——並因此發生了浮誇風以外,一般很少在報上公布成績,尤其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躍進中。許多成績還是鄧小平匪幫上台後發表的——那是為了貪天之功為己有,或者為了詆毀毛澤東時代在攻擊性文章中透露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自命不凡的大知識分子不知道、不承認。就以上面關於遼化的報道為例,除了研究問題的經濟日報透露了他們造成的問題外,其它全部是把遼化作為鄧小平匪幫上台後進行了大規模經濟建設並取得很大成就來吹噓的。

  在鄧小平匪幫的統治時期,報紙上對於一個成績——別人的成績,或者據說是成績,往往會報道了又報道,幾次、十幾次不嫌其煩。金山國慶前點火,報社電台準備宣傳,儘管最後沒有宣傳,他們還要大做文章。可是一個原本並不是他們搞的,只是他們篡權時已經快要完成的工程,被他們拖了時間的工程,會有如此之多的說法。

  而且從1983年11月12日經濟日報文章以及社論中也可以看到,遼化的建設並不象人民日報1981年9月8日所說:“全部投料試車以來,運行基本正常。”也不是人民日報1982年1月9日說的“生產裝置運轉正常,生產工藝穩定,大部分產品指標已達到或超過設計水平。”相反,投產以來“素質”很差,只達到設計能力的83%。剛一投產就戴上了虧損帽子。

  顯而易見,他們把遼化工期拖得太晚了,許多知情人大有意見,為了堵別人的口,於是尚未成熟就急急忙忙宣布已經竣工、已經投產了。後來發生問題,人們的意見又隨之而來,於是他們等到稍有一些解決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竣工投產。實際到了1983年還問題多多。以至於要發表社論提醒趕快解決。發表該消息和社論的正是一般人不大看的《經濟日報》,而不是專門炫耀成績的《人民日報》。這樣報道了又報道,“看報只看題,看書只看皮”的大知識分子會認為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實際都是同一個,還是別人的成績,鄧小平匪幫還只有破壞。

  還有遼陽石油化工廠原來的預算是24.15億元,實際用了29億多元,超出預算4.89億元。開支大大地增加。上海金山僅僅超出預算0.12億元。


從遼陽石油化纖總廠的建設過程對比復辟前後

  遼陽石油化纖總廠(簡稱“遼化”)籌備工作於1972年開始,1974年8月動工興建,1979年基本建成並轉入試生產,1982年末國家正式驗收,1983年1月正式生產。

  遼化是依據國家計委〔73〕計字593號《對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計劃任務書的意見》和國家建設委員會〔76〕建發設字15號《關於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總體設計的批覆意見》動工興建的。批准概算為24.15億元, 要求1977年上半年建成 。

  遼化建設分籌建、建設、試生產和投產四個時期。1972年6月開始組建遼陽石油化纖總廠籌建組,1973年組建遼化建廠指揮部。首先與法國、意大利、德國、日本,談判分別簽署了生產聚酯、錦綸66、聚合級乙烯、聚合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成套設備合同。

  1972年6月遼寧省委、省革委會選派幹部,組建遼化籌建處。部分人員到北京參與引進項目談判,部分人員到現場做施工準備工作。繼而省委從各地選調幹部,參加遼化工程建設。1972年9月21日遼寧省革命委員會發出《關於成立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籌建處的通知》。任命孫洪品為籌建處主任,全面展開建廠籌備工作。工廠正式定名為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

  1973年2月9日中共遼陽市委批准成立中共遼陽石油化纖總廠籌建處核心小組,組長孫洪品,副組長李雋、蘇屏,成員有王亦純、柏炎、張沐庭。8月25日中共遼寧省委批准,由遼化總廠、市政機關、施工、設計單位負責人共20人,組成“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建廠指揮部”,劉曾浩任總指揮。孫洪品、賈懷洲、吳子軍、王玉亭、李雋、蘇屏任副總指揮。建廠指揮部黨的領導核心小組由劉曾浩、孫洪品、賈懷洲、吳子軍、王玉亭、李雋、蘇屏7人組成。劉曾浩任組長,孫洪品、賈懷洲任副組長。

  1974年2月7日,遼寧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省革委會領導下,成立省建設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遼河化肥廠會戰領導小組。由省計委、建委、石化局、紡織局以及遼陽、盤錦、大連市有關領導12人組成。省委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楊春甫、蘇羽、魏秉奎分別任正副組長。以省計委副主任王光中、省建委副主任朱忠為首,18人組成駐遼化工作組,組織領導遼化工程建設會戰。

  1974年12月7日中共遼寧省委批准成立中共遼陽石油化纖總廠核心小組,由13人組成,組長田芝慶,副組長孫洪品、賈懷洲、戚玉順、張德群。1975年2月14日改為中共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建廠指揮部核心小組,由5人組成,組長仍然田芝慶。

  田芝慶文革前在鞍山市共青團工作,1970年3月到1974年11月任鞍山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3年2月被選為鞍山市共青團書記,直到1974年11月調任遼陽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4年12月又任中共遼化核心小組組長。遼陽市革委主任從1969年12起就是魏民。

  從以上班子來看全都是由遼寧省的幹部組成。

  1972年6月22日,在北京開始與法國、意大利、聯邦德國、英國等22個公司的廠商代表,就四大化纖廠的引進工程項目舉行談判。遼寧省派孫洪品等15人參加了談判。歷經15個月130餘次談判,於1973年9月28日到1974年6月15日,與各國各公司分別簽訂了合同。

  1972年5月,遼寧省委、省革委會組織人員進行廠址選擇和現場勘測。根據靠近油源、水源,少占農田,交通、電源條件好,污水排放方便,能夠對外開放等條件,經勘測後,於1972年7月2日報請中央批准確定廠址。1974年7月輕工業部第二設計院提出總體設計初稿,1975年8月正式編制了《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總體設計》。總體設計包括58個單項工程,其中引進裝置17個,國內配套41個。經邀請國內72個廠、大專院校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對總體設計進行了審查。經報請國家建委於1976年1月23日批准,總概算24.15億元人民幣。

  1972至1973年完成了廠址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形的勘探和測繪。
  1973年開始施工準備,重點是搭設臨建設施和水、電、路及場地平整先行工程。國家批准年度投資額為1200萬元,至年末實際完成626.5萬元,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搭設了部分臨建房。為何沒有達到1200萬元原因不清。

  1973年9月,各施工單位陸續進駐遼化工地。

  1974年2月,遼化籌建處由遼陽市遷至施工現場。在工地相繼搭設臨建房屋。

  1974年生產裝置開工,該年上半年繼續完成施工準備工程,鐵路專用線、生產區場平等。8月18日,機修廠、倉庫、熱電站等工程相繼動工。國家下達年度計劃投資額1億元,當年動工的項目有14個,實際只完成5573萬元,大大低於國家計劃。我們已經知道,原因正是鄧小平重搞條條專政不依靠地方黨委,黨的一元化領導沒有形成,怕把工程下放給地方領導後,地方把事情辦“糟”了。可見遼寧省委組建的班子沒能起到領導作用。整個工地死氣沉沉冷冷清清,月月完不成施工計劃。

  1975年是土建施工高峰,國家下達年度投資額4.4億元,年末超額完成4.45億元。我們已經知道,上半年仍在鄧小平重搞條條專政下,工期一拖再拖,只完成國家年計劃的22.7%。可以算得只有0.9988億元。而下半年在遼寧省委領導下,實行了黨的一元化領導。不但完成了上半年的欠賬,而且還使得該年超額完成年計劃。所以下半年完成3.4512億元,速度是上半年的3.46倍。

  從1974年8月到1975年6月,由於鄧小平重搞條條專政,實際進度只有計劃一半左右,浪費了5個多月時間, 要求1977年上半年建成的遼化被拖了下來。

  針對工程進展緩慢,遼寧省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975年3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孫健在遼寧省委書記楊春甫等人陪同下,到遼化工地視察。4月4日中共遼陽市委批准田芝慶為遼化建廠指揮部指揮,孫洪品、賈懷洲、戚玉順、張德群、吳子軍、安鳳洲、嚴風、王家業、王長榮為副指揮。8月18日又批准柴毅為副指揮。

  1975年4月12日至13日,中共遼寧省委在遼陽市召開會議,進一步動員全省力量支援和參加遼化建設。7月1日省、市機關幹部3200人,包括中共遼寧省委、省革命委員會領導到遼化工地參加勞動。8月27日至28日,中共遼寧省委在遼化工地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傳達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建設經驗,聽取遼化總廠建廠指揮部匯報。要求立即在全省開展學上海“石化”的經驗,進行大宣傳、大動員,組織全省大會戰。9月遼寧省各地萬餘名幹部到遼化工地參加近一個月的勞動;其中13日到18日許多市、地領導前來參加勞動,並慰問本地區施工隊伍。9月6日中共遼寧省委在遼化召開常委擴大會議。研究加快遼化建設速度,認真貫徹上海金山現場會議精神,掀起學金山,趕金山熱潮。參加會議的除省委常委,還有各市、地、盟、沈鐵、錦鐵、東電、東鐵黨委和黨的核心小組等單位負責人和解放軍基建工程兵負責人共98人。

  1975年12月遼寧省開始了可惡的批鄧。

  按照自古以來的解放生產力的規律,總是先進行政治上的批判,然後才進入經濟上的批判。1976年夏末批鄧才進入經濟領域。人民日報9月8日發表批鄧文章《有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建設工程調查》譴責鄧小平集團重搞條條專政,破壞遼化建設。使得工程速度緩慢,工地冷冷清清。這就是其中的批判文章之一,可惜不久以後尚未全面開展就被打斷。

  1976年是完成遼化建設工程量最大的一年,以引進裝置為重點,抓土建保安裝,抓安裝保配套工程試車。年末化工區土建大部完成,進入安裝。國家下達年度計劃投資額9.66億元,實際超額完成達9.67億元,是1975年的兩倍多——1976年還是唐山大地震的年份,遼寧省離唐山還比較近,受的影響應該比較大,但是居然超額完成了計劃。8月23日遼化4042甲苯塔整體吊裝成功。塔高76米,直徑5米,重220餘噸,是遼化塔群中最高大的。

  1975年下半年到1976年底,在一年半中完成的投資額合計13.12億元,為預算投資總額24.15億元的54.33%,建設速度一點不比金山慢。按這個速度算最多三年多就可以建設成功。歷年共計完成14.73億元,占預算投資總額的61%。

  該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十月陰謀以後,中共遼陽市委班子並沒有大變動。在1976年10月組閣中,魏民繼續任遼陽市革委主任,田芝慶繼續任副主任,中共遼陽石油化纖總廠核心小組組長和總指揮的職務也沒有變。遼陽市委在11月19日和12月9日兩次召開徹底揭發批判“四人幫”和毛遠新大會,均4萬多人參加。但是這並沒有使得遼陽市委和遼化的領導班子在後來不受改組。

  鄧小平匪幫對遼陽建設的破壞還沒有開始,至少到1977年前幾個月領導班子未變,而且按照華國鋒對全國人民的許諾,遼陽市繼續進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據說該行動在上面有人支持,不知道是誰。

  1977年是引進裝置安裝高峰,年度計劃投資額為6.9億元,年末僅完成6.6億元,沒有完成計劃。該年大規模地進行了所謂的清“四人幫”。

  但是經過歷年建設,17項引進裝置設備就位已達15項,占88.3%,其中有10項已經開始冷態試車,國內配套工程竣工7項,部分完成投產的26項。遼陽化工廠已經大致接近建成。

  綜合以上各年,共計完成投資額21.34億元,為預算額24.15億元的88.4%,所剩工程量已經不多。不知道施工如此迅速是否節省了投資,不然離竣工投產應該更近。我們知道上海金山石化總廠到1976年底已經完成總投資額的95%左右。遼陽比上海晚破土動工8個月,加上被鄧小平集團拖延的五個多月,合計一年另一個月多。以此計算1977年底和金山1976年底具有可比性。從完成投資額來看,不考慮鄧小平拖延了五個多月,速度略低於上海金山,但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快的,大致上接近於金山。其中有3000萬是1977年耽誤的,可以折算為一個月。如果加上這3000萬,到1977年底,遼陽可以完成預算的89.6%。如果以前節省了投資,實際剩下工程量還要少。可以斷定,如果不是鄧小平之流的破壞在1977年基本完成遼陽化工廠的建設是能夠達到的。上海金山在1978年投產,即使不計較鄧小平集團在1974年8月到1975年上半年的破壞,遼陽也應該在1979年投產。

  1977年遼化開展了大清查。3月10日,改組後的遼寧省委任命李青為遼陽市委副書記、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兼遼化建廠指揮部黨的核心小組第一組長。3月25日又停止遼化黨的核心小組和建廠指揮部主要負責人田芝慶的工作,免去職務,責其徹底檢查交待“追隨‘四人幫‘及其‘在遼寧的代理人’即毛遠新的‘問題’”。遼陽市成立清查領導小組,開展了“揭批林彪‘四人幫’”活動,至78年5月,按官方的說法立案清查的人也高達1575。

  4月20日遼陽市委、市革命委員會大換班。原市委書記魏民、副書記王啟達不參加運動的領導,不參加工作,集中精力“檢查錯誤”。4月26日至5月25日,遼陽市委改組後召開市直部門主要領導幹部會議。對魏民、王啟達等人集中力量揭發批判。後魏民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留黨察看;王啟達被撤職、開除黨籍。田芝慶也在該月被撤去了遼陽市革會副主任的職務。龐然擔任了遼陽市革會主任。

  5月23日至6月9日鄧小平匪幫頭目萬裡帶一幫子人親自出馬到遼化總廠“檢查工作”。5月30日至31日,萬里又在遼化總廠召開省“兩化”領導小組擴大會議。

  6月8日召開2.3萬多人的廣播大會,進一步發動市直機關和遼化機關幹部群眾對魏民、王啟達等人大揭發、大批判、大清查。11日又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貫徹落實經過改組的遼寧省委關於解決遼陽問題的“指示和決定”,對魏民等人揭發批判,大會設98個分會場。13日至14日又連續召開2000多人參加的市直機關幹部、職工大會繼續對魏民等人面對面的揭發、批判。20日繼續對全市“深入開展揭、批、查運動”進行部署和動員,進一步明確全市以市委和遼化班子、市直和遼化機關為重點。21日又向全市傳達“中央關於揭批‘四人幫’的指示”和省委在本溪召開的各市、地、盟委領導幹部會議精神。

  7月19日至8月15日,國家計委、建委、輕紡部、石化部、一機部、財政部、物資總局、中技公司等單位35人組成工作組,到遼化總廠進行“工作”。可見原來遼寧省委以省計委、省建委等18人組成的駐遼化領導會戰的工作組已被取代。這批人全部來自各部委,鄧小平匪幫在遼化完全地搞起了條條專政。9月5日工作組向國務院報告,指責遼化建設中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

  8月17日遼化建廠指揮部核心小組召開萬人大會,批判“‘四人幫’在遼寧的黨羽安插在遼化的親信”,並處理了一些人。為遼化建設立下巨大功績的原領導班子徹底垮台。

  9月3日至5日,“工作組”負責人到遼化工地“檢查工作”。22日市直機關召開揭批“‘四人幫’黨羽在遼陽的幾個親信”大會;11月1日又召開了揭批“‘四人幫’黨羽在遼陽的幾個親信”反黨罪行廣播大會,全市收聽。

  11月3日又新任遼陽市委副書記。

  經過如此大規模的揭發批判清查處理,遼化的建設並不是加快了,而是減慢了。當年就沒有完成計劃。而當年上半年完成的工程量比原計劃大得多,因此鄧小平匪幫篡奪遼化大權後,對建設的破壞遠不止3000萬元。  

 1978年1月18日重新調整遼化領導班子,李濤任遼陽市委副書記(不久以後又任書記)及遼化建廠指揮部黨的核心小組組長、總指揮;田子夫、梁生光任市委副書記和遼化建廠指揮部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副總指揮;張洪樹、嚴風任遼化建廠指揮部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副總指揮;王家業、畢振德、王德榮、田洪德、溫乃武、董樂發任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副總指揮;王秀生任副總指揮。可見領導機構大換班,前面提到過的23人中只有兩個次要人物還在而且升了官,進入了核心小組,其餘都是新上的。同時遼陽揭批“四人幫”進入第三個戰役,在全市大規模開展“一批兩打”(揭批林彪、“四人幫”,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打擊經濟犯罪)。至此遼化從組織到政治路線已經完全服從於鄧小平匪幫的需要。建設工作也已經完全掌握在他們手中。該年批“四人幫”和毛遠新繼續大規模地進行。1980年7月又將遼化總廠改為遼化總公司。12月23日田子夫任遼陽市委書記兼遼化黨委書記、總經理。自1983年7月1日起,遼化由過去的國家紡織工業部和中共遼寧省委、省政府雙重領導,改為隸屬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領導,改稱中國石化總公司遼陽石油化纖公司,黨的組織隸屬中共遼陽市委。從組織上“徹底否定”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總結一下。遼化歷屆黨組織主要成員的更迭如下:

  黨的核心小組組長孫洪品(1973年2月—1973年8月)、劉曾浩(1973年8月—1974年12月)、田芝慶(1974年12月—1977年3月)、李青(1977年3月—1978年2月)、李濤(1978年2月—1980年12月)。

  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李雋(1973年2月—1977年5月)、蘇屏(1973年2月—1973年8月和1975年10月—1978年2月)、孫洪品(1973年8月—1978年2月)、賈懷洲(1973年8月—1978年1月)、戚玉順(1974年2月—1981年1月)、張德群(1974年2月—1977年3月)、吳力全(1977年8月—1978年2月)、王亦純(1977年8—1978年2月)、張洪樹(1977年8—1980年1月)、田子夫(1978年2月—1980年11月)、梁生光(1978年2月—1981年1月)、嚴風(1978年2月—1981年1月)。

  孫洪品、李雋、蘇屏、賈懷洲、張德群、王亦純等在1977年還在,到1978年初全部落馬。

  1978年,繼續安裝引進裝置,工程收尾。由於剩下工程量已經不多,年度計劃投資額為2.9億元,和1977年以前已經完成的合計為24.24億元,已經略超過了預算。年末實際完成3.17億元,以此算更是超出預算3600萬元,達24.51億元,原因不祥。如果一切都是按照計劃建設的,工程應該已經完工。《1978年國民經濟公報》供認:“當前基本建設的主要問題是,戰線長,施工項目過多,人力物力使用分散,投資效果差。國家投資完成計劃百分之九十五,但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只完成計劃的百分之七十,建成投產的單項工程只完成計劃的百分之八十二。……化學纖維、乙烯等二十六種沒有完成計劃。”這兒說的化纖當然首先指遼陽。拖到1979年。而且錢用得多投產的項目卻少。

  1979年,施工安裝繼續收尾,可見到1978年為止,收尾工作還未完成。上半年烯烴線及水、電、汽、油、氮、光、行工程收尾投料;下半年聚酯線收尾試車,集中力量抓尼龍線安裝工程。鄧小平匪幫年度計劃投資額為1.37億元。《1979年國民經濟公報》供認:“化纖等17種沒有完成計劃。”又拖到1980年。

  1980年鄧小平匪幫年度計劃投資額為1.6億元,實際完成1.8億元,有16項引進裝置投料試車,累計有13項(14套)考核驗收完畢,44項國內配套工程,累計竣工27項,部分建成13項。《1980年國民經濟公報》供認:“在列入國家計劃的34種主要產品新增能力中有16種沒有完成計劃。投資效果不夠好。”不知道這兒是不是包括遼化,但反正遼化還拖着,建設尚未完工,還不能全面試生產。

  1981年鄧小平匪幫下達年度計劃投資額為0.8億元,實際完成1億元,總體設計61個單項工程絕大部分投產,55個單項工程竣工。8月打通全部生產流程。12月17日,同法國、西德和意大利公司簽署了合同驗收證書,結束了與法國、西德和意大利的4個(24套裝置)合同,轉入全面試生產階段。

  雖有鄧小平集團的破壞,由於1977年前總的來說建設速度還是很快的,已經準備竣工驗收,但是直到1982年11月才正式驗收結束。歷時5年,其間經歷3個階段:1981年以前為“驗收準備階段”,一“準備”就是四年,1981年11月開始為遼寧省初步驗收階段,1982年11月為國家驗收階段。

  從投資額來看,1978年以來還年年超額,但工程卻老是完成不了,結論只能是:建設效益不好,多花了冤枉錢。

  1982年12月24日,經國家驗收委員會驗收,確定1983年1月1日正式移交生產。在評定的53個單項工程中有24個優良、29個合格,優良率45%。

  從1978年到1982年為時五年合計完成投資7.7億元。平均每年完成投資1.54億元,總的來說拖拖拉拉,建設進度大大下降。原定1977年投產,除了鄧小平集團在1974年到1975年拖延了五個多月以外,又拖了四年多,這五年時間比大規模建設時期還長。即使不考慮鄧小平重搞條條專政的破壞,從1973年到1977年也不過五年,如從1974年8月算起到1977年底不過三年另四個月,然後剩下的收尾一收就是五年,光這個收尾時間就超過了上海金山石化總廠從破土動工到全面建成投產的時間,真正成了鬍子工程。唯一的、根本的原因正是鄧小平匪幫篡權復辟,1978年鄧小平搞他的大規劃,擠了文化大革命帶來的第二次大躍進快要完成的建設,包括這個“四三”項目,還有重搞條條專政。按照預算,1977年底只剩2.81億元。整個工程超過預算4.89億元。不過原定國內配套41項,共58項,到1979年、1980年、1981年又加了國內配套3項,共61項。

  投產以後還搞了一些續建工程。生產長期不正常,工業產值是逐步提上來的。到1986年6月,才全部收回投資。從1973年開始算起歷時十四年。與上海金山石化比,開工晚了不過8個月,收回投資卻晚了五年。而且還沒有考慮到鄧匪復辟後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因此八十年代中期收回的利稅,實際價值遠不是七十年代中期大量投入的資金能夠比的。也就是說如考慮到貨幣貶值,1986年實際還沒有收回投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轉一篇為那些崇拜強權的人:以色列與真
2006: 以色列與真主黨衝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