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我有時會代替班主任老師到學校附近的學生家裡去家訪。一來二去,對24中周圍的地理環境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
如果到東面一帶去家訪,出了24中沿着胡同往東,走200米左右就到了東堂子胡同的東口。再往東穿過朝陽門南小街,就是趙堂子胡同。趙堂子胡同很短,從西口到東口也就100多米。穿過趙堂子胡同往東不遠,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四運動” 時“火燒趙家樓”的趙家樓。趙堂子東口附近還有一條不長的陽照胡同,文革前叫“羊尾巴胡同”。羊尾巴的“尾”,附近居民念“乙”,不念“偉”。例如住在那裡的學生會說他家地址是“羊乙巴”胡同某某號。陽照胡同南邊是大羊宜賓胡同和小羊宜賓胡同。想來很久以前是叫大羊尾巴胡同和小羊尾巴胡同,因嫌不好聽,解放以前很久就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但不知為何留下了另一條“羊尾巴胡同”不改,直到文革時才改為陽照胡同。從趙家樓順着幾條小胡同往東北方向不遠,就是小雅寶胡同和大雅寶胡同。從前大概是叫小啞巴胡同和大啞巴胡同,後來改成了現在的名子。我覺得這名字改得很好。大小雅寶胡同東邊是雅寶路。70年代時,24中的很多學生都住在這一帶。
如果到西面一帶去家訪,就要從24中沿着東堂子胡同往西,走700 或800米就到了東堂子的西口,面對南北向的東單北大街。文革前這一帶叫“米市大街”。隔着東單北大街,東堂子西口對面是煤渣胡同(“渣”在這裡念 “眨”,第三聲)。按說“煤渣胡同”這名字也不好聽,但不知為何一直沒有改為“梅札胡同”或“美盞胡同”。文革時米市大街改名為“瑞金路”,兩側的各個胡同隨着改為瑞金路“某某條”。大街西側以單數加“條”,東側用雙數。例如由南往北,大街東側的外交部街變為瑞金路十條,東堂子胡同是十二條,無量大人胡同是十四條等等排下去。因當時沒有GPS可用,這樣改了之後,給外來的客人找路帶來了很大方便,只要認數就行,不用找人問了。當然,有一利必有一弊。因為瑞金路兩邊的 “條” 數差別較大,可能會有比較粗心的訪客在單號一側由南往北走,到了七條,以為對面是要去的八條,但過馬路一看,已經是十四條或十六條了,多走了好多冤枉路。文革後期,瑞金路改稱為東單北大街,各個 “條” 又恢復原來的胡同名,基本抹去了文革的痕跡。但不解的是原來名氣很大的無量大人胡同卻沒有恢復原名,而改稱為紅星胡同,一直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在他位於無量大人胡同中的宅院裡曾度過很長而又極為豐富的生活和創作時光。
子曰: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