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交流已經10幾年了,兩岸歷經戰爭、對抗、冷戰、教育、洗腦、抹黑,到如今經濟、通婚、文化交流合作等,走來不易,也可喜看到一些成果,似乎兩岸繼續交流下去,就可以從民間到官方,制度上融合改變、互補不足,漸進走向同盟、聯盟,以致自然統一,水到渠成,中華民族復興在望(在此澄清小弟不是統派,而是有條件的統派,條件不成熟,還是兩岸分治的好,以免爭端再起自尋煩惱)。
但是,在這過程中,路上也有一些石頭、碎石,甚至落石,嚴重時,也會砸傷人的,不得不停下腳步清理一下,好繼續前進。兩岸目前部分人的國籍焦慮症,有心人的借題發揮、挑撥、扇動、炒作,已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重點還是: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為他人、社會、國家、民族做了什麼。不然,就如台獨人士不去金門當兵,跑去海外演講台獨一樣,被人看清根本玩假的,想挑撥、扇動,讓人打起來好漁翁得利,這是很可恥的行為,應當鄙視。
侯孝賢《聶隱娘》得獎與這些兩岸國籍焦慮症者無關,卻看到這些兩岸國籍焦慮症者為沾侯導的光,互相叫罵,侯導、演員及劇組努力艱辛拍片的時候,你們在哪裡?侯導缺資金的時候,你們這些國籍焦慮症者在哪邊?真替這些人羞愧,好丟臉、墮落的你們,悲哀。
以下轉貼台灣聯合報專題:聶隱娘的國籍
侯孝賢以《聶隱娘》一片無愧地拿到了戛納最佳導演。於是,先前痛批主辦單位誤植侯導及舒淇國籍的媒體,立即轉怒為喜,大肆誇讚侯孝賢是「台灣之光」。
台灣的國籍焦慮症,已到了一種神經質的地步,而老在別人的成就上追逐國家認同的榮耀,似難謂健康現象。侯孝賢為何花上多年時光將唐人的傳奇《聶隱娘》拍成電影,他如何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拍拍停停,仍堅持要雕琢出一部沒有多餘台詞與動作的武俠片,他如何把美艷的舒淇打造成冷酷的刺客;這些,恐怕才是喜歡電影的人更該關心的事。在國際賽事上,一味想着台灣有沒有被「矮化」,作品有沒有「為國爭光」,着實乏味。
兩年前,《聶隱娘》曾傳出因資金不足而停拍的消息,甚至傳出舒淇因此連最後一些鏡頭都沒拍完。這些,有的是真,有的是假;無論如何,都可以想見拍攝過程及後製作的艱難,旁觀者的笑罵根本無足輕重。若這是在政壇,或是什麼BOT案,這部電影大概就見不了天日了。
試想:唐人筆下的女刺客「聶隱娘」,應該標註什麼國籍?導演侯孝賢生於廣東梅縣、長於台灣,電影由兩岸作家朱天文和鍾阿城等共同編劇,有來自陸、台、韓、加、歐各地的資金,並領有文化部的一千五百萬國片補助款,集合台、中、日三國演員在兩岸取景拍攝;這樣一部電影,真的只有「國籍」或「之光」值得關注嗎?
侯孝賢在戛納說了一句有意思的話:「創作的時候,不能想着觀眾。」他無意取悅市場。《聶隱娘》的動人之處,恐怕不在那些絕美的畫面,而在一名冷酷刺客如何因心生惻隱而無法下手,擺脫了殺人訓令的控制。跳出敵我,回到人性,才是觀戲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