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所載“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憑藉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俠義情懷,原本只是普通人的荊軻,成為了千古詠頌的英雄。但荊軻死後葬於何處?清代《藍田縣誌》中記載:“荊軻墓在縣西北三十里,今位於華胥鄉支家溝西北……”,根據這一標識,位於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支家溝村西北約500米處的一個大墓,長期以來都被當地人視為“荊軻之墓”。那麼尚未考古證實的荊軻墓的墓主人究竟是不是荊軻呢?11月13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該墓進行了發掘,通過對考古資料的整理以及現場發掘情況,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段毅證實說,荊軻墓其實為近年來少有的高等級漢代大墓,墓主人的身份極有可能是漢武帝之女、漢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
“荊軻墓”實為漢代大墓
為配合西安至商州的高速公路建設,2009年至201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對藍田境內的工程建設用地進行了考古鑽探,共發現 3處史前遺址,4處古代墓葬群,共計70餘座古墓葬,藍田縣支家溝村的“荊軻之墓”便是其中的重要發現之一。
“從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看,這顯然不是荊軻之墓,而是一座平面略呈‘甲’字形的高等級漢代墓葬。”段毅介紹說,該墓葬為長斜坡、豎穴土壙墓,全長 53米,最深處距離現地面 11米,發現時地面尚存留有高約 10米的覆斗形封土。全墓由墓園、封土、墓道、壁龕、車馬坑、前室、主墓室等幾部分組成。墓道內填夯土,質地堅密,墓道東西兩壁共發現 12處壁龕。主墓室為木槨室,已被焚毀。
初步統計,墓葬累計出土文物3900餘件(組),主要以陶器物和銅質車馬器件為主,包括製作精美的雙魚罐、陶俑、陶豬、陶馬、陶羊、銅帶鈎、陶方倉、陶繭形壺、陶方壺、陶牛、鐵釜等,還發現有金鑲玉、360餘枚“五銖錢”等。尤為特殊的是,身上刻有魚鱗和波折紋的雙魚罐在陝西還是首次出現,全國也十分罕見。在墓室,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塊人頭骨殘片,經鑑定為一成年女性遺骸,同時還發現了 29件不規則玉片,由此,段毅推測,墓主人很可能採用了玉棺。
墓葬中出土的174件着衣式陶俑均為立俑,分為男性俑、女性俑和宦者俑三類。陶俑製作精美傳神、栩栩如生,髮式眾多、面貌各異。表面施橙紅色彩或白彩陶衣,頭髮、眉毛、眼睛、鬍鬚等繪為赭黑色,嘴唇多以朱紅描繪,均經過焙燒,色彩附着較好,雖歷經 2000餘年,有些色彩依然鮮亮如初。段毅說,這些俑無論從形體還是精細程度,都與西漢景帝陽陵所陳列的展品極為相似。
宦者俑是西漢皇室的專用品,多發現於關中地區,除特賜外,一般不用於除皇室以外的大臣,結合現場發現的管理皇室官印之一的“內者令印”封泥,段毅確認該墓葬的主人當為皇室成員。他說,漢昭帝時期的鄂邑長公主與該墓葬發掘提供的信息有多處吻合之處,從而推定世代相傳的藍田“荊軻墓”,很有可能是漢昭帝時期的鄂邑長公主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