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秘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送交者: 初見 2015年08月30日01:55:1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秘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在時下的一些涉及到清朝格格婚後的私生活的影視作品中,那些年輕貌美、如花似玉的格格們與自己的駙馬,也就是額駙,大都是過着卿卿我我、恩恩愛愛、你擁我包、極盡風流的令人艷羨的夫妻生活。但是,實際的情形並非如此,天真爛漫的清朝格格們一旦結了婚,洞房花燭夜之後,便進入孤獨寂寞的生活。


那些年輕貌美的格格與阿哥卿卿我我的浪漫愛情,不知道又要羨煞多少旁人!可是,如果你對格格的真實人生有所了解,那些瀰漫了很久,要“穿越清朝做格格”的傻想,便會煙消雲散。


翻開清宮醫案,披閱清代史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清代的格格極少有生兒育女者,並且十之有九得了相思病而死亡,因為她們平日很難見到自己的駙馬一面,即便在晚上也很難與駙馬同床共枕,隨意行房。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有悖天倫常理的現象呢?


結婚後就得與駙馬分居


清朝格格們出生後,一般都由奶媽餵乳照料,難得與生母見上一面,自出生至婚配,母女見面次數屈指可數。尤其甚者,每當格格出嫁,都由皇帝賜給專門府第,駙馬只能住在府第外舍。如果格格不召幸的話,駙馬是不能隨便進府與公主同床共枕的。但格格每召幸一次駙馬需要花費很大的周折,要花許多銀錢賄賂管家婆奶媽,才能如願以償。如果格格不賄賂奶媽,即使格格宣召,奶媽必尋找藉口多方阻攔,甚至責以恥笑。


皇室規矩,公主出嫁的時候即被欽賜一座宅子出宮另住,但不得和駙馬的兄弟姐妹同住。駙馬的兄弟姐妹如果見到公主的面則要行大禮參拜。駙馬住在宅子的外院,公主不宣召,不許共枕席。每宣召一次,公主和駙馬都要花費許多錢才能見面,因為權力都在保母手上,即所謂管家婆。公主若不向保母行賄,保母一定多加阻攔,甚至罵公主無恥。女子大多柔懦,哪有不被其制住的。公主即使進宮面見生母,也不敢訴說委曲,因為情勢隔閡的緣故,即使講了也聽不進去。所以有清一代的公主幾乎沒有生小孩的,有也是駙馬側室所生。如果公主比駙馬早死,則將駙馬趕出宅子,所有的東西搬入宮中,除房宇外進了保母私囊的無法考證。大抵清朝的公主十人中就有九人因相思而死。

康熙皇帝第十女和碩純愨公主,也稱十公主,二十二歲時嫁與蒙古博爾濟吉持氏喀爾喀台吉策凌。策凌是元太祖成古思汗二十世孫。康熙三十—年,即公元1692年,其祖父丹律攜他自居地塔米爾投歸清朝。康熙皇帝十分高興,授其為輕騎都尉留居京師入內廷學習。後與和碩純愨公主成婚,授和碩額駙。但和碩純愨公主平時卻難得與駙馬策凌見上一面,更很少與他同床共枕,以赴巫山雲雨。和碩純愨公主思夫心切,以致臥床不起,婚後僅四年就撒手人寰,時年二十六歲。


再說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即固倫和孝公主。其母惇妃汪氏因隨意毆打宮女被乾隆皇帝革去妃位,降為嬪級,也自然失去了撫養女兒的權力,十公主遂被送到其它的貴妃宮中撫養。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1780年五月,乾隆皇帝將僅有五歲的十公主指配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九年後的歲末,十四歲的十公主便下嫁了豐紳殷德。


他們的婚姻無疑是一場政治婚姻。在中國古代,很多政治婚姻都是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之間沒有愛情。但是,十公主與豐紳殷德無疑是幸運的一對。雖然他們的結合是一筆政治交易,尤其是在和珅看來,這是鞏固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寵愛的最有力的條件。而十公主與豐紳殷德兩人卻異常般配,男的瀟灑俊朗,女的美麗大方,在以後的數十年間,兩人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其實,他們二人也多有不諧的時候,豐紳殷德“持重老成,不苟言笑”,而十公主乃金枝玉葉,生性外向,能幹練達,兩人在相處的時候經常出現公主一人"獨領風騷"、而殷德一言不發的場面。 當然,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十公主婚姻生活更不能躲過奶媽的橫加干涉的陰影,白天,他們二人卿卿我我,恩愛異常,但是,每到晚上,他們卻要各自獨守空房,倍感寂寞。如果二人同床共枕一夜,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二人婚後僅有一子,可惜好景不長。不知是什麼原因,幼子突然早夭,這使十公主與豐紳殷德傷心欲絕,悲痛不已。此後,十公主就不曾再有生育,而豐紳殷德為了接續香火竟然討了幾房小妾,其父和珅被嘉慶皇帝處決後,豐紳殷德更是“飲醇酒,近女色”,放浪形骸,這無疑使十公主的感情雪上加霜。豐紳殷德死後,嘉慶皇帝對妹妹淒涼的處境無能為力,明清兩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經常給妹妹送來錢物,從經濟上幫助她。

固倫和孝公主出身顯赫,與豐紳殷德同年生,逝於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九月初十日,,終年四十九歲。道光帝對姑姑一生的遭遇備感哀傷,親臨她的墓前祭奠。


這份破格的優遇,應該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後一次盛大的場面了。雖然和珅倒台,但她還是受盡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皇帝的寵愛。


據有關史料記載,自清朝初年至道光的二百年間,數以百計的格格命運大抵如此,惟有道光的大格格與駙馬符珍衝破了奶媽的樊籬,得到了夫妻自由團圓、隨意行房的權利。


清朝公主象民間一樣生子女眾多、夫婦和好的,二百年來只有宣宗的大公主和她的丈夫符珍。

大公主出嫁的時候,每次宣召駙馬也被奶娘阻攔,一年多沒見駙馬的面,非常生氣,隱忍不說。一日進宮,跪在宣宗面前說:“父皇將女兒嫁給了誰?”皇上奇怪了,說:“符珍不是你夫婿嗎?”公主說:“符珍長什麼樣子,我嫁了一年多,還沒見過。”皇上說:“怎麼見不到?”公主說:“奶娘不讓見。”皇上說:“你們夫妻的事,奶娘管什麼。你可以自已作主。”於是公主回府,將奶娘罵了一通,召見符珍,夫婦賢伉儷感情甚篤,生了八個子女,可以稱得上有清以來首屈一指。

可見公主夫婦的隔離,皇帝並不知情。清朝二百年來的公主都沒有宣宗的大公主這麼厚的臉皮,每每容忍,神傷而死。管家婆虐待公主甚至比老鴇虐待妓女還厲害。這都是因為宮中授予奶娘照應公主的權利而又缺乏監督的緣故。


別想跟父母撒嬌親熱


按照大清祖制,皇子出生,不論嫡庶,馬上配備40人的團體來照料他。保姆、奶媽各8人,其餘針線、漿洗、燈火、廚房人員一應俱全。孩子一出生就落在這班人手上,不與生母一起。母子見面是定期的,每年只能見幾次。每次見面還要規規矩矩,別想跟現代人一樣可以跟母親親近。這是故意使母子感情疏遠,避免日後後宮干政、外戚掌權;也免得皇子過分仰賴母親,太過柔弱。


皇子尚且如此,格格待遇就更差了,平均每年只能跟母親見一次面,電視裡若有格格跟父母撒嬌親熱的鏡頭,那是蒙人的。


鮮與浪漫愛情有緣


清代格格們的婚姻,都跟社稷大事聯繫在一起。小小年紀,或遠嫁蒙古、女真部落,或嫁王公重臣之家,用稚嫩的身軀,負擔社稷重任,根本不像電視上那樣的浪漫!


格格出嫁的年齡,10至13歲者18人,14至18歲者21人,19歲以上者僅6人,另有2人在出嫁前就病故了。出嫁年齡最小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只有10歲。

清太祖的四女兒穆庫什,就是這種政治婚姻的最大受害者。14歲時,下嫁烏拉部首領布占泰,以安撫這個野心勃勃的男人。四年後,這個充滿權力欲望的女婿最終還是與老丈人刀兵相見,穆庫什因為勸阻丈夫還差點被殺。最後,布占泰兵敗逃亡,18歲的穆庫什挺着大肚子回了娘家。不久,她下嫁給大她33歲的重臣額亦都。這一次,她是父親的贈品。額亦都是清太祖的猛將,戰功赫赫。穆庫什27歲的時候,成了寡婦。


按女真的習俗,穆庫什改嫁給額亦都的第八子圖爾格。這個苦命的女人,到了晚年都不得安寧。43歲時,她的大女兒以抱養的女孩冒充愛新覺羅的血脈,皇太極震怒,穆庫什被剝奪公主頭銜,丈夫也被迫跟她離婚。她只能寄居兄弟的屋檐之下,繼續苦難的人生。


夫妻相親得賄賂奶娘


《清史稿·公主表》記載,順治以後七個皇帝(同治、光緒、溥儀無後),共封31位格格,50歲前去世的24人,占77%;其中去世時未滿20歲的2人,20歲至29歲的13人,30歲至39歲的4人,餘下的5人去世時未滿50歲。


按道理,生在皇家,錦衣玉食,醫療條件也好,壽命不至於這麼短的?這其中當然有原因。


清朝的格格,十之八九都是死於相思的,而且大都沒有子嗣。這主要歸咎於她們的婚姻生活。


清朝制度,格格出嫁後,不與丈夫住同一個房。因為,雖然做了夫妻,格格畢竟還是格格,尊卑不能亂,所以做了丈夫的,也只能住在格格府第的外舍,不能像民間夫妻般相親相近。公公婆婆要見格格媳婦,還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直到道光時期,才免除了跪禮。

要命的是,格格夫妻倆要過一下夫妻生活,還得跟奶娘做口頭申請。這樣一來,這些奶娘就要趁機敲詐。夫妻倆圓個房都得花錢賄賂一下,實在可憐。而且,如果次數多了,奶娘還要笑話格格生活淫亂。格格自小就在這些奶娘控制下長大,大都懦弱、羞澀,哪敢據理力爭,只有聽任擺布。有機會對着自己母親的時候,一來感情疏遠,二來羞於開口。所以,很多格格鬱鬱寡歡、相思成疾。


缺了雨露的花兒,自然凋謝得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VOA:血腥“民主改革” 藏區生死悲歌
2014: 朱令投毒案涉及歷史內幕
2013: 中國軍方言: 中查調案件,滿清餘孽新聞
2013: 蔣介石青年舊事:炒股失敗去廣州嫖娼
2012: 一隻雞引發的兵變最終導致了明朝覆滅
2012: 一個紅衛兵的葬禮 文革醜惡血腥一幕
2011: 45年前令人恐怖的紅海洋
2011: 必讀好文:中國的對手究竟是誰?
2010: 李白的故事
2010: 陶淵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