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第五次戰役中的第180師(1) |
送交者: 芨芨草 2016年01月27日17:11:0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志願軍第五次戰役中的第180師(1)
鄭其貴 1990年6月19日,有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新聞:“離休幹部、吉林省白城軍分區原司令員鄭其貴同志,因病於1990年1月26日在合肥逝世,終年77歲。鄭其貴同志是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科長、指導員、營長、團政委、師長等職。”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鄭去世的時間(1月26日)與發布該消息的時間(6月19日)居然相差了近5個月,實為“舊聞”。顯然,這則消息能發出來,是經過了請示和批準的,而且耗時甚久。
鄭其貴生於1914年12月,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鎮黃龍村人,出身貧寒。與不少有類似出身的人一樣,他加入了革命的洪流。 很多人忽略鄭其貴的軍事主官經歷,也許與不知道鄭其貴有另一個名字有關。革命戰爭年代,革命者在成長過程中改名並不鮮見(如張愛萍原名張瑞緒,許光達原名許德華,李志民原名李鳳瑞等),鄭其貴也是其中之一。他有一個曾用名叫孫灝正,具體什麼時候改名鄭其貴已難以考證。不過,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導成員目錄》記載,他於1948年1月任23旅政治部主任時還叫孫灝正,據此推斷,他至少是在這之後才改名鄭其貴的。查找“鄭其貴”在1948年1月之前的軍職履歷,不能忽略了“孫灝正”的相關資料和條目。鄭其貴擔任營、旅軍事主官的任職經歷正是查自《山西新軍決死第三縱隊》上冊目錄“決死第三縱隊部分團級以上幹部簡歷”之“孫灝正”條目。若按着“鄭其貴”去找就很容易錯過這一寶貴資料,這也許就是鄭其貴連以上軍事主官經歷湮沒無聞的客觀原因。
入朝參戰前,鄭其貴主要參加了白晉、晉西南、臨汾、晉中、太原諸戰和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諸役。
臨汾之戰(1948年3月~5月):鄭其貴時任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8縱23旅政治部主任。是役,由於攻城部隊(8縱、13縱和太岳軍區部隊)缺乏火炮等重型武器,只能採取坑道作業。在所挖坑道遭敵破壞殆盡的情況下,23旅所挖兩條坑道成為破城關鍵。正因如此,該旅在戰役結束後被授予“臨汾旅”的榮譽稱號。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這個稱號是中央軍委授予的;第二,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180師和60軍番號先後被取消(1964、1985年),惟179師番號保留下來,縮編為179旅,即著名的“臨汾旅”;第三,臨汾之戰中,23旅坑道作業的總指揮正是鄭其貴。
以上三戰有兩個特點:一、都發生在山西,屬於“地方戰”;二、鄭其貴都是作為政治軍官“參與”指揮作戰。太原戰役結束後,解放軍進入戰略追擊階段,可以說勢如破竹。此時,鄭其貴當上了師長,他率領180師開始走出山西,向大西北和大西南出擊,但沒有遇到大仗、硬仗、惡仗,其軍事指揮能力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和考驗。
第五次戰役撤退階段,180師並非唯一遇險的部隊。12軍31師91團和第27軍81師的境況比180師更危險(縱向看,突入南部比180師深入;橫向看,與友鄰部隊相距約90公里,比180師的20公里遠4倍多),然而,這兩支部隊都安然北返,受到彭德懷錶揚。91團和81師能夠順利突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部隊領導在敵情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能夠領會但並不機械執行上級命令,隨機處變。相反,鄭其貴缺乏獨斷專行的魄力與能力,他的指揮方法就是唯上,這確實有值得檢討之處。
5月23日中午,60軍又向180師轉發了3兵團電報:“各部暫不撤收,並於前沿構築堅固工事,阻擊敵人,運走之後再行撤收,望各軍以此精神布置並告我們。”(同上)在兵團命令基礎上,軍部加了一條,明確要求180師在江南阻敵5天。接令後,段龍章和王振邦再次建議主力北渡漢江,江南只留少數部隊掩護,以免陷入被動。大概是上次請示碰了釘子,鄭其貴這次直接拒絕了,沒有再向上級請示。據時任180師政治部幹事的張城垣回憶,鄭其貴是這樣答覆的:“你們所說的問題,我也想到了,問題是這麼多傷員還沒有運完,上級要求暫不撤收,因此沒有上級新的指示,我無權改變就地掩護的命令。”(張城垣《志願軍180師受挫始末》[上],《文史月刊》2001年第8期) 對此,538團領導很有意見,建議不要變更命令,還請求到師部面陳意見;540團政委李懋召也主動表示兩個兄弟團不必回來,自己斷後。然而,鄭其貴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們,他堅決要執行上級命令(張城垣《志願軍180師受挫始末》[上])。事後看來,180師在26日若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執行軍部25日的第一道命令,全師脫險問題應該不大,負責運送傷員的539團在26日脫圍而出就是明證。對此,親歷是役的180師政治部幹事張城垣評價說:“師長機械地執行第二道命令,使我師喪失了擺脫重圍的良機。”(張城垣《志願軍180師受挫始末》[上])
然而,把所有責任都推到鄭其貴一個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實際上,人們對很多事情往往都是根據“結果”作出“結論”。在不少人的回憶中,鄭其貴是個“好人”,也是“機器人”,如上級的指揮和命令準確、及時,他只會得功不會有過。試想,如果鄭其貴率部成功突圍,他就不是“機械執行”而是“堅決執行”上級命令了。鄭其貴的悲劇一定程度上是“通訊工具”惹的禍。 例如,3兵團於5月22日給60軍發的電報,雖然17時就發出,但60軍當天深夜才收到,耽擱了整整六七個小時;25日18時50分給180師發的電報,後者第二天10時24分才收到,更耗去15個半小時之久!兵團與軍之間的通訊聯絡尚且如此,軍與師之間的通訊能力可想而知。實際上,中共軍隊自建立後,通訊工具和通訊能力一直是個弱點,不過大家都習慣了在聯絡不暢的情況下指揮作戰。因此,蘇聯軍事顧問科切爾金少將在給蘇軍總參作戰部長的報告中寫道,在志願軍中,上級機關“同部隊失去聯繫,都泰然處之,沒有一個人着急”(《科切爾金關於中國軍隊情況給蘇軍總參謀作戰部長的報告》,1951年6月16日)。 180師 作為第五次戰役的參戰部隊,3月16日誌願軍第3兵團在北京組建,由二野3兵團第12軍、4兵團第15軍、18兵團第60軍組成。第二天,兵團前衛——60軍過江入朝。 在195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18個春夜裡,180師的戰士背着40公斤以上的武備,從新義州、經定州、新安州、海南里、江東、到三登,每夜強行軍100多里。在部隊跑步通過敵機封鎖區時,往往一跑就是二三十里,不少指戰員累得大口吐血。 4月5日,180師趕到伊川,匆忙整補後,就接替63軍和26軍的防線,抗擊聯合國軍的猛烈進攻。 4月22日,五次戰役打響,在60軍當面,181師作為第一梯隊,突擊、割裂美25師和土耳其旅,179師作為第二梯隊,180師作為預備隊。 4月23日,181師突破聯合國軍防線,控制了漢灘江以北的全部陣地。 4月25日,181師和179師全部渡過漢灘江。 4月29日,181師兵至漢城東北10公里的龍井裡、退溪院裡地區,與敵相持。 4月30日,預備隊180師跑步趕到漢城北20公里的釜谷里、退溪院裡地區。 5月16日,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打響。60軍的任務是在楸谷里至大龍山地區,割裂美軍和韓軍的聯繫,牽制美陸戰1師和美7師。由於在戰役打響之前,179師和181師分別被三兵團調撥給12軍和15軍,60軍的戰鬥任務全落在了180師指戰員肩頭上了。 5月16日夜,180師538團和539團在玄岩和發雷地區分別強渡北漢江。 5月17日,180師全師渡過北漢江。539團克杜武洞,540團克倉村里,538團在新店里與美陸戰1師遭遇,擊毀坦克10輛,殲敵一個連。 5月20日,180師538團和539團進占遠水洞一線,與美陸戰1師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5月21日,志司彭德懷電令:目前由於我運輸工具缺少,糧食彈藥接濟不上,西線美軍又已東援,使我繼續擴大攻勢困難增加,為此,第五次戰役暫告結束。 志司的撤退命令:各兵團(3,9,19)準備23日晚即開始向漣川、鐵原、金化、華川一帶轉移……。 三兵團的撤退命令:決以60軍擔任本兵團之阻擊任務,該軍置於白逸里、白積山以南,東起與9兵團分界線,西起與19兵團分界線……,利用華川西南山區節節阻擊敵人,於22日晚開始向指定地區轉移……。 5月22日夜,60軍發出撤退命令:……180師附炮2師兩個連,以一個步兵團北移漢江以北構築阻擊陣地,師主力置北漢江以南掩護兵團主力北移及傷員轉移,師作戰地域為新延江、芝岩里、白積山、上海峰以南地區,並注意和右鄰的63軍的聯繫。 這天,180師主力與美陸戰1師竟日對攻,主陣地反覆易手。 5月23日。 凌晨,180師收到撤退命令。上午11時,180師發現其右鄰的友軍63軍已不告而撤。師長鄭其貴急電軍部。 60軍軍長韋傑電令:注意派出部隊掩護右翼,並準備於23日晚將北漢江以南部隊移至春川以西地區繼續防禦。 180師派出兩個連,占領原63軍的防區。師主力開始北渡北漢江,向春川轉移。 夜,3兵團急電:……由於運力缺乏,現戰地傷員尚未運走,12軍5000名傷員全部未運;15軍除已運走外,現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動之傷員;60軍也有1000余傷員,為此決定,各部暫不撤收,並於前沿構築堅固工事阻擊敵人,運走傷員之後再行撤收。望各軍以此精神布置並告我們。 60軍將兵團急電中“各部”誤解為“60軍必須掩護全兵團的傷員轉運”。 60軍五次電令180師:停止北撤,繼續在北漢江以南掩護全兵團的傷員轉運。……(180師的)江南部隊應爭取堅守5天時間。 是夜,180師的左右友鄰部隊全線後撤,180師孤軍滯後。 是夜,3兵團兵團部與下屬失去電台聯繫。 5月24日。 180師當面之敵美7師,美24師,韓6師已發現180師兩翼空虛,迅速從3兵團和19兵團的空隙穿過,渡過北漢江。堅守城皇堂渡口的540團炮營和一營三連在營教導員任振華的指揮下,堅持到最後一兵一彈,任振華拉響最後一枚手雷,與敵同歸於盡。 聯合國軍控制北漢江渡口,180師三面受敵。 下午,60軍電令180師:撤過北漢江,繼續沿江步防。 當夜,60軍軍部撤離馬跡山指揮所。 深夜,在有線和無線聯絡中斷並在先後派出12名通訊員都沒能傳達撤退命令之後,180師參謀樊日華和朗東方親自將撤退命令送到正在南岸堅守激戰的538團和539團。 5月25日。 凌晨,538團和539團靠着三根電線,帶着傷員,偷渡過北漢江。偷渡中,600多指戰員被激流捲走。 538團在上下芳洞、西上里以西,539團在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區,540團在雞冠山、北培山地區,組成防禦線,掩護整個兵團北撤。 堅守九唇岱山的539團二營五連,在年僅20歲的指導員楊小來的指揮下,打垮敵一個營,打死敵130名。在打完所有的彈藥之後,全連指戰員在白刃格鬥中陣亡。 堅守雞冠山的540團一營三連、二營六連、三營八連九連的指戰員在彈盡之後用刺刀英勇拼博,流盡最後一滴血。 是日,180師糧盡,彈藥不多,勢態仍然滯後,三面受敵。 如果180師不沿北漢江步防,而繼續北上與179師並肩防禦,即可迅速擺脫險境。但從全局看問題,聯合國軍有可能趁機沿公路向北快速突擊北撤的3兵團和19兵團。 據此,60軍電令180師:軍里決心不變,一定要完成兵團給的掩護轉移的任務! 下午5時,60軍軍長韋傑發現了勢態極不利於180師,立即電令鄭其貴:180師以兩個團迅速向北沿公路進至馬坪里北側占領有利地形阻擊敵人,一個團沿山上路到駕德山阻擊敵人,掩護傷員撤退。 師長鄭其貴立即命令:師直和師醫院立即北移,538團為前衛,539團跟進,540團堅守陣地掩護。 下午5時10分,中斷聯絡達三天的三兵團兵團部急電60軍:……180師應以兩個團在駕德山一線阻擊敵人為宜……。 當180師538團收到師部轉來兵團的命令時,團隊已在撤往馬坪里的途中。538團團長龐克昌、政委與就近的540團政委李楸召商量,結論是:上級總的意圖是向北轉移,180師已陷入不利處境,部隊斷糧幾天,十分疲勞,調來調去更加疲勞,將可能陷入不拔。因此,主力應該繼續北移。 180師師部對538團和540團的意見是:按命令執行。 當180師539團背抬着全師300多名重傷員冒雨行軍到梧月里,接到師部命令時,已是5月26日的拂曉,細雨濛濛中,東方發白了。 命令是:部隊停止前進,搶占梧月里要點步防。 5月26日。 拂曉,538團反身南下,重新占領駕德山陣地。 此時,180師左面的美7師已突破179師陣地,將179師和180師分割,並深入180師側後,切斷了180師的退路。 在25日繼續北撤,通過了馬枰里的180師的師機關,直屬分隊和沒接到回防堅守命令的539團三營都脫離了險境。 忠實執行軍部和兵團部命令的180師主力,在芝岩里以南陷入了5倍敵人的重圍。 180師收到軍部的命令:固守待援。 180師此時已無固守抗擊聯合國軍5個滿員師的彈藥和兵源了。它向軍部提出突圍的請示。 下午4時30分,軍長韋傑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師發報,他們決心突圍是正確的,批准他們的突圍計劃,向西北方向突圍到鷹峰集合!。立即給181師發報,命令他們從華川附近出發……,策應180師突圍!直接給179師536團發報,命令他們迅速占領馬坪里向芝岩里出擊,接應180師! 政委袁子欽補充電文:告訴180師放心,有部隊接應,越過公路,馬坪里以北鷹峰山下就是我軍陣地,堅信他們一定能勝利突出重圍! 下午6時30分,180師分兩路突圍。 山上的538團、540團、師直為一路,由駕德山,經蒙德山,突向鷹峰。山下的539團為另一路,經納實里、馬場裡、芳確屯,突往鷹峰。 5月27日。 拂曉,經過慘烈的浴血戰鬥,180師的兩路突圍隊伍,以傷亡2/3的代價,突出包圍,越過公路,抵達鷹峰山下。全師指戰員已不到2000人。 然而在鷹峰主峰上等着他們的不是179師和181師的接應部隊,而是美24師的部隊,180師再次陷入包圍。 538團在團長龐克昌和參謀長胡景義的組織下,把全團班以上的共產黨員集中起來,組成突擊隊,全部帶上衝鋒鎗,攻上主峰東側東台山高地。 539團團長王至誠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團能戰鬥的幹部戰士組成5個排,奪下了主峰。 180師與60軍再次請示進一步突圍方案,軍長韋傑親自上機:命令你們集中向史倉里方向突圍!軍部派部隊接應。 5月28日。 在漏夜大雨中,179師的接應部隊沒能趕到史倉里。 在徹夜苦戰中,180師最後的400指戰員編成三個突擊連,在師長的親自指揮下,向西北突圍。 在突破三個陣地後,這支不斷突圍不斷拼殺了整整十天並斷糧了三天的部隊,在最後一個陣地――128.6高地前,耗盡了最後的力氣。 至此,為了堅定不移地執行掩護任務的180師,建制基本打沒了。師長鄭其貴命令分散突圍。 根據戰後《180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180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為7644人,其中師級幹部1人,團級幹部9人,營級幹部49人,連級幹部201人,排級幹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日軍眼中的“十大抗日名將” | |
2015: | 張靈甫算不算的抗日名將 | |
2014: | 抗美援朝戰爭中陣亡的四位高級將領 | |
2014: | 呂后死後兩月呂家遭滅族 | |
2013: | 文革廣西武宣縣紅衛兵吃人肉事件 | |
2013: | 蔣介石捕殺楊虎城 竟是斯大林在背後使 | |
2012: | 湖南衡陽南嶽寺的簽最靈,看官不可不去 | |
2012: | 英媒:誰怕中國?現西方對中國的偏見與 | |
2011: | 慧心:百年民國記懷蔣介石先生 | |
2011: | 西安事變的起因是抗日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