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形容胤祥的命運軌跡是再合適不過了!胤祥早年受寵,中年乖蹇,但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他36歲那年,終於出現了轉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聖祖康熙帝駕崩,世宗雍正帝即位,第二天,胤祥便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並晉封親王。由一位心灰意冷的被擱置人員,一下子登上了事業的高峰,其角色轉換之快,位置落差之大,兼任職務之多,處理事務之雜,所受信任之高,都極為罕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因避皇帝胤禛名諱,兄弟們都改“胤”為“允”,他開始稱為允祥。
從雍正元年到三年,他以總理事務大臣身份,處理康熙喪事,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參與西北軍事的運籌,辦理外國傳教士事務;三年底,任議政大臣,總理營田水利,領圓明園八旗禁軍,辦理皇帝藩邸、陵寢事務,密辦軍需,並對用兵漠北進行戰略謀劃,還承擔皇兄臨時交辦的審斷案件,代行祭祀等諸多差務。職任繁多,綜理萬機,但允祥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以出色的政績和良好的聲望,為雍正朝的建立與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一躍成為朝中最顯要的人物,成為雍正朝的首輔,是雍正朝當之無愧的台柱子。雍正曾給這位老弟以高度的評價:“輔政之初,阿其那(指允禩)包藏禍心,擾亂國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攬事招權,實賴王一人挺然獨立於其中,鎮靜方剛之氣,俾奸宄不得肆其志。”“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或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間得之”。又對寵臣們云:“爾等大臣為朕所任用,雖百千聚集一處,朕所依賴未必如王一人也。”
允祥得到重用後,竭盡全力,毫無二心的為雍正效力,十幾年壓抑的能量得到了迸髮式的釋放,這裡面有得到重用和信任後急於報恩的成分,但也與他所具備的突出才能有關。沒有這一點,即使得到重用,又有報答的願望,也不一定能達到他所達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