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修正的三國武將排名(zt)
三國武將的排名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這個三國武將名次,在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不過細心的人會發現,現在我們經常說的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也就是說馬超與趙雲的位置發生了顛倒。三國演義武將排名最早的雛形產生於宋代。由於當時關羽的地位被尊崇為神,故不進排名;馬超是呂布的接班人,民間歷來有“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後表馬超”與“金呂布,銀馬超”的說法。“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奉先排在第一,人們始終沒有疑議。呂布死後,馬超就接替了呂布的位置,自然排在第一。趙雲曾在戲曲中擊敗過顏良、典韋,故趙雲排第二。典韋在戲曲里敗過張飛,為第三。許褚戰平過典韋,排第四。黃忠斬了夏侯淵,排第五,徐晃第六。到了元代,戲曲的發展繁榮,武力的排名得到進一步的豐滿,關聖人終於被“大膽創新者”拉了進來,“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因憐憫典韋的忠義,他的位置沒有動,而把趙雲在放在了關張之間。這個排名算是得到了當時的民間的認可,歷經元,明,清三朝,直到民國時期一直沒有變化。
不過到了1958年,經歷了毛澤東的“欽點”後,這一排名開始發生了變化,一呂二趙開始成為主流。一九五八年夏天,毛澤東在天津會見正定縣縣委書記楊才魁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都說一呂二馬三典韋,我看應該是一呂二趙三典韋才對。馬超這個人不簡單,相貌出眾,文武全才,但是在三國演義里他是比不上趙子龍的。”並親筆題下了“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這幾個字。至今,石家莊到正定的班車後窗上還有毛澤東的題詞。想來主席或許是隨口而言,可手下卻未必這麼認為,中國世代傳誦的“金口玉言”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自此之後,人人皆知“一呂二趙”,而無人再去理會什麼“一呂二馬”了,於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的說法響遍祖國大地,成為了評論三國武將的必備論據。
在三國里,毛澤東最喜歡的武將就是張飛和趙雲,但趙雲更勝張飛。在毛澤東看來,張飛勇猛善戰,毛澤東常常把自己手下勇猛善戰的將領比作“猛張飛”,以表示對他們的讚許。毛澤東喜歡趙雲,最欣賞的是他的為人和膽識。趙雲忠心耿耿,曾經長期出任劉備的侍衛長。當年陳壽將趙雲跟關張馬黃放在一起列傳,看重的就是他的忠義,其實講地位,趙雲是遠沒有資格的。1944年10月1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新四軍的勝利出擊和中國的救國事業》的社論,其中有這麼一段話:華中的偽軍,呼新四軍為“四老爺”,比之為趙子龍,他們常常對着自己的槍說“槍啊,我是替四老爺保存的”。這段話中“比之為趙子龍”幾個字,就是毛澤東親自加上去的。毛澤東還曾經把自己十分喜愛的將領楊成武比做趙雲。1967年7月,毛澤東準備離京視察大江南北,特別提出要由代總參謀長楊成武隨行。他說:“非子龍不可行也!長征中,奪瀘定橋、過草地,我都講過還得楊成武,只靠宣言不行。”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這一切,毛家父子(指編改三國演義的毛宗崗父子)功不可沒。馬超自宋朝以後就被看做呂布的接班人,到羅貫中的演義問世時,馬超的地位開始大幅度下降,不過依舊有三個回合擊敗張郃的駭人戰績。且在眾所周知的“五虎上將”,羅貫中在自己的版本裡依舊是“關張馬黃趙”,遵循了三國志的順序。可到了清朝,毛宗崗父子大刀闊斧的修改三國演義,將“關張馬黃趙”調整為“關張趙馬黃”,不但將馬超的位置給了趙雲,更是將三回合擊敗張郃改成二十回合。在趙雲常勝的同時,馬超繼續保持下滑狀態。再到後來,毛主席的“金口玉言”則讓馬超徹底的失去了當年的風光,讓出了自己“千年老二”的位置,“錦馬超”也從“兼資文武”、“信布之勇”淪落到到一名弱智型猛將,完成了自己鬱悶的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