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的號| 中國民族工業的愛國敘事 |
送交者: 賈舟子 2018年05月27日12:46:2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李鴻章對吃很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尤喜鱸魚,人稱“李鱸”。
電視劇《走向共和》就從李鴻章吃鱸魚開篇。
僕人來報:丁汝昌的北洋水師上奏,兩艘主力戰艦都需將老式大炮換成新式大炮,以增加戰鬥力,抵禦列強。請撥款。
李鴻章不為所動。繼續吃魚。
僕人又來報:日本要對中國動手了,打算先占領朝鮮作為跳板,繼而占領台灣。
李鴻章說,知道了。繼續吃魚。
不一會,僕人繼續來報:張之洞的漢陽鐵廠成功生產出鐵,以後大清的輪船和鐵路都可以用國產鋼鐵。
李鴻章說,北洋的風頭被南洋給蓋過去了。繼續吃魚。
這時,另有僕人急匆匆來報:慈禧太后心愛的的鸚鵡已經好一天不吃不喝。
李鴻章大驚失色,魚不吃了,換上官服,準備入宮。
乍一看,李鴻章真奸臣也!在堂堂大清相國心中,軍國大事皆不如太后的一隻鳥重要。
繼續看,才不得不服李鴻章,他太明白什麼是“政治正確”了,只有讓太后高興,才能拿到銀子,辦成軍國大事。
北洋水師是他一手操持出來的,儘管在甲午海戰中被打成窟窿,但建立的海防體系及後續採購的戰艦,直至抗日戰爭,還在發揮餘熱。
張之洞督辦的漢陽鐵廠等龐大實業群,共投入資金達白銀1700餘萬兩,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肇始之典型。 略去軍事,今日重點談民族工業。
中國民族工業是從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中誕生,希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從而富國強兵。
洋務運動官辦為主。民國時代,民辦工業崛起,遂有民族資產階級一說,他們提出“實業救國”,但在馬列歷史學中,這被批判為目光短淺的軟弱之舉。
1949年後,伴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民族資產階級消失,全國工業都姓社。
走過一段幽暗的歲月。1980年代後,總設計師力圖搞活經濟,尤其是1992年,唱響“春天的故事”後,“產業報國”成了企業家口袋裡的紅喇叭,隨時可以掏出來叫幾聲。
本文按此邏輯展開,主體思想是中國民族工業自出現後,就與愛國的宏大敘事捆綁一起,但底色不同。
一 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談到中國民族工業, 我們不要忘記四個人,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紡織工業不能忘記張謇,化學工業不能忘記范旭東,交通運輸業不能忘記盧作孚。”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1894年。
慈禧太后要過60歲生日啦。按理說,兩次鴉片戰爭後,割地又賠款,圓明園還讓洋鬼子給燒了,國將不國,哪還有心情大操大辦呀。可,伊偏不。
光緒帝打算給海軍撥點銀子,買幾艘好艦,更新一下裝備,慈禧太后就一哭二鬧三上吊。沒轍,這筆錢就給她去修頤和園了。
張之洞沒有李鴻章這麼能忍,氣得在武漢罵北京的老婦人是頭髮長見識短。
李鴻章挖苦張之洞:“張督在外多年,稍有閱歷,仍是二十年前在京書生之習。”張之洞聞訊大怒:“合肥謂鄙人書生習氣,誠然,但書生習氣似較勝於中堂習氣耳!” 被英國人狠揍兩次後,大清發起洋務運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是領頭人。
曾左去世後,就李張二人主導。李在北,是為北洋派;張在南,是為南洋派。
不過,就是這“書生習氣”的張之洞搞出了大名堂。
他大手筆布局工業、商業、交通、文教、軍事,奠定了武漢在華中乃至在全國現代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當時武漢被譽為“東方芝加哥”,再對比今日之武漢,說來都是淚。
尤其是在近代重工業的創始方面,張之洞功不可沒。
漢陽煉鐵廠是亞洲第一家大型鋼鐵廠,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武漢由此成為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發祥地。
開辦煉鐵廠之初,李鴻章認為“恐難交卷,終要瀉底”。
張之洞認為,“力所能為者,必應決計速行”,多方籌款,親自過問選址、原材料供應、機械設備的訂購,殫精竭慮,終有所成。 他建立的湖北槍炮廠,雖然從時間上晚於滬、寧等地的軍工企業,但其設備、產品之先進,後來居上。
湖北槍炮廠後改名漢陽兵工廠,出品了赫赫有名的“漢陽造”。
武昌起義程定國所開第一槍就是“漢陽造”。到1944年停工為止,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支,是抗日戰爭中自產數量最多的國產槍支,直到朝鮮戰爭中,還有志願軍在使用。
他還在武昌建成當時中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區,湖北制麻官局、織布官局、紡紗官局和繅絲官局“四局”生產的原色布、斜紋布和棉紗等暢銷國內外。
張之洞辦近代工業的龐大規模,在整個洋務運動過程中,呈現後來居上之勢。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張之洞為舊中國近代工業的第一代企業家。(馮天瑜語)
1950年代,洋務運動被定性為“是一個反動的、賣國的、並以軍事為中心的運動。” 文革中,張之洞墓地被紅衛兵砸爛破壞。
二
張之洞不僅自己倡辦實業,還鼓勵和帶動民辦企業。
張謇就是受他感召。
直到1894年,42歲的張騫還是個前途迷茫的中年大叔。他出生在江蘇南通,因祖上三代未獲功名而列“冷籍”,“冷籍不得入試”,沒辦法,他就假冒他人身份,考上秀才,可隨後10年,5次參加鄉試都不中。
更悲催的是,他假冒身份的事被當事人給告了,打官司,賠一大筆錢,日子沒法過,他去給吳長慶做幕僚。
太平天國鬧事後,八旗軍爛泥扶不上牆,清政府允許地方豪紳拉隊伍,保家衛國。曾國藩就是這麼起家的,吳長慶他爹也是,後來戰死,他繼承。
吳長慶很器重張謇很器重,當時他還有一個幕僚,叫袁世凱。張謇沒事就給袁世凱補習文化。
33歲時,張謇終於通過了鄉試,結果後來連續4次參加會試都掛了。科舉不行,但他做幕僚很贊,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看上了他。
清代科舉三年一次,1894年本不是考試年。為慶祝慈禧太后60壽辰,特加試一場。
在翁同酥的“作弊”下,張謇成了狀元。甲午海戰後,中國慘敗,張謇心灰意冷,後棄官,心思放在實業救國上,他要“以一人救一國”、“以一人敵一國”。
他創辦大生紗廠,其棉紗產品使用“魁星”商標,下設有“紅魁”、“藍魁”、“綠魁”、“金魁”、“彩魁”等不同產品線,是中國最早通過不同商標區分產品的商業案例。
此後十餘年間,他又陸續開辦了墾牧公司、冶鐵廠、紙廠、火柴廠、鹽業公司。
張謇一生信奉兩個主義:經濟上的“棉鐵主義”,政治上的“村落主義”。
後來即使企業困難,他仍興辦教育與慈善機構。他總共開辦了370所小學、6所中學和3所高等學校,還設立了新育嬰堂、墓園、棲流所、養老院、濟貧院、女紅傳習所、殘廢院、聾啞學校,累計修了700餘里的馬路。
辛亥革命後,張謇與孫中山在南京謀面,留下四字評價:“不知崖畔”。大意是,這傢伙就是口炮黨!
他就去北京,見了袁世凱。袁世凱為當大總統,敦促清帝退位。需要特別交代一下的是,宣統帝退位的《清帝遜位詔書》,就出自張謇之手。
命運真是作弄人。翁同龢幫張謇弄了一個狀元,意為大清朝招徠一個好幫手,哪裡想到。這個狀元給大清朝寫了悼詞。
袁世凱稱帝后,張謇跟他翻臉,返回南通,一心辦實業。但以企業家之力,辦社會化之事,嚴重拖累了大生。
1922年,北京、上海報紙舉辦民意測驗,張謇以最高票當選為民眾“最敬仰之人物”。
4年後,張謇病逝。出殯之日,南通全城民眾都來送行。
胡適稱他是“一個失敗的英雄”。馬列史學家說他是軟弱的民族資產階級代表。
文革中,張謇之墓被紅衛兵掘挖。
三
如果說張謇是一齣悲劇,起碼他生前備享尊榮。而盧作孚則徹頭徹尾是一出慘劇。
慈禧太后過60歲生日的頭一年,他出生在重慶合川一戶農家,家境貧寒,上完小學即輟學,後自學成才。
他早年投身教育,但軍閥混戰,很難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由此產生了“實業救國”的念頭。
1925年,盧作孚棄學從商,創辦民生實業公司,設想以辦輪船航運業為基礎,兼辦其它實業,把實業與教育結合起來,促進社會改革,振興中華。
他這樣解釋民生公司名字的深意:以我中華全體國民之生生不息為其根本所歸——不是少數富戶、才子佳人,而是全體國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多子多福,文明康樂,生生不息。
當時長江航運為外資航運公司所把持,盧作孚靠一條淺水鐵殼小船起家,通過兼併、化零為整,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輪船公司,擁有一百三十多條船,職工七千餘,創造了與榮氏兄弟發展速度媲美的“民生神話”。
1938年秋天,盧作孚率領民生公司完成了被稱為“中國抗戰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宜昌大撤退”。在日軍的炮火下,他把中國最重要的工業企業經三峽搶運到四川大後方。這些企業構成了抗戰時期中國的工業命脈,為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可以說,沒有戰前民生公司的長足發展,“向大後方”的勝利大撤退是難於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實業真可以救國!
盧作孚白手起家,在民生企業中占1/2000的股份,但從沒在公司分過一次紅,一直拿一份工資養家糊口。
1944年美國《亞洲和美國》雜誌曾經談到盧作孚的家居環境:“他那被稱為‘家’的六間改修過的農民小屋中,圍着破舊桌子的卻是一些跛腳的舊式木椅。”
被西方人稱為“偉人”的晏陽初說:“我一生奔走東西,相交者可謂不少,但唯有作孚兄是我最敬佩的至友。他是位完人,長處太多了。”
盧作孚的命運在1949年後發生改變。因不堪受辱,他於1952年年初自殺。 誰該為他的死負責,成為一片迷霧。
四 從這個意義上,很殘忍地說,范旭東死於1945年,是一種“幸運”。
范旭東,中國第一家鹽廠“久大鹽廠”創辦人,是毛澤東的湖南老鄉,兩人同齡。
1914年的一個冬日,天津塘沽的海岸邊,荒蕪的鹽鹼地上,他望着眼前這塊無邊無際的白色,嘆道:“我死後,還願葬在這個地方。”
這個青年化學家向漁民租來一間破舊小屋,開始了煉製精鹽的實驗。
他一直秉持着這樣一種信念:“中國如其沒有一班人,肯沉下心來,不趁熱,不憚煩,不為當世功名富貴所惑,至心皈命為中國創造新的學術技藝,中國決產不出新的生命來。”
久大鹽廠很快生產出了價廉物美的精鹽,卻不斷受到外力的擠壓與扼殺。
英國人用軍艦封鎖天津港,阻止久大鹽廠的運鹽船出港;天津軍閥李景林,又以籌軍餉為名,綁架了范旭東,勒索20萬元。
歷經挫折,1925年,久大鹽廠終於生產出合格鹼。慶功會上,范旭東眼噙熱淚:“這麼多年的辛勤、艱苦,換來了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純鹼,也換來了我們頭上的白髮。求仁得仁,我為諸君祝福。”
1937年抗戰爆發,范旭東決定內遷四川,不與日本人妥協。
凡是可以搬動的機器材料、圖樣、模型,他都搶運西移。而笨重巨大無法移動的設備,則投入長江,以表抵抗之志。
1938年,新的久大鹽廠,在四川自貢宣告成立。 范旭東將廠址改名為“新塘沽”,並在牆上掛起塘沽本部的照片,手書“燕雲在望,以志不忘”。
儘管身家萬貫,他除了愛喝老母雞湯和牛奶,再無其他奢靡愛好。
蔣介石曾兩度邀請他出任實業部長和經濟部長,均被回絕。
1949年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中,久大鹽廠被公有化,范旭東被定性為“反動資本家”。
他的名字,以及他一生的心血,就如同塘沽岸邊荒蕪的鹽鹼地一樣,被人們逐漸遺忘。
五
誰說往事並不如煙?
不知現在中學歷史課本是否修正,我讀書時,上述實業家都是被當做“不光彩”的案例,馬列史學家說他們太天真,居然想嘗試走“第三條道路”,以“實業救國”,真是痴人說夢。
下文引自中學課本。
榮毅仁知進退,成為紅色資本家的代名詞,後官至國家副主席。 更多的民族資本家和他們開創的實業則被掃進歷史的塵埃中。
六 跳過那段讓人不忍卒讀的歲月吧。
1984年是一個很奇妙的年份,聯想、海爾都誕生於那年。如果算上1985年的長虹、中興,1987年的華為、娃哈哈,1980年代造就了柳傳志、張瑞敏、倪潤峰、侯為貴、任正非、宗慶後等一批工商領袖。
他們“沒有在改革中犯錯誤”,以“常青樹”的姿態,一步三搖地硬撐到了今日。(遲宇宙語)
歷史就這麼吊軌。“實業救國”成了禁詞,這些“常青樹”們高舉“產業報國”的旗幟,無往不勝,攻城略地。
“振興民族工業”的命題是1992年在啤酒行業被第一次醒目地提出來的。當時,國內各大城市的高檔酒家飯店被跨國啤酒品牌一統天下,國產啤酒無法立足,杭州的中華啤酒由此提出“振興國啤”的口號並引發一場大討論。(吳曉波語)
只是可惜,26年過去了,中華啤酒還在摸爬滾打,他們最新一篇軟文的標題是《中華啤酒,一個即將在啤酒行業崛起的新品牌》。
兩代人過去了,還即將崛起。但是,who care 呢,口號才最重要。
1997年,中華啤酒所在公司被原中國輕工總會列入“國家重點扶持的全國十大啤酒企業集團”。
你看,這就是政治正確的效果。
從此以後,“振興民族工業(民族經濟)”便成了企業家口袋裡的一個紅喇叭,隨時可以掏出來叫幾聲。(吳曉波語)
海爾的官方宣傳中說,張瑞敏的理想是“振興民族工業, 叩開世界級品牌的大門。”
長虹的官方宣傳中說,倪潤峰上任之後,就提出要“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創世界名牌”。
聯想的官方宣傳中說,我國IT行業,柳傳志第一個發出了“振興民族工業”的聲音,做“百年老店”,產業報國。
相對於張瑞敏和倪潤峰,柳傳志的口號喊得最響亮,唯一能跟他媲美的是宗慶後。(後文單獨講述)
中興的對外宣傳中,更多的提法是做大做強“中國製造”。
華為對外宣傳中,甚少口號式話語,流傳最廣的任正非本人撰寫的《華為的危機》一文中,也無此類字樣。
這些企業掌舵人年紀相近,侯為貴(1942年)、柳傳志(1944年)、任正非(1944年)、倪潤峰(1944年)、張瑞敏(1949年),為何企業文化差異如斯?
七 不要相信講故事的人,要相信故事本身。
自從中華啤酒喊出“振興民族工業”的口號後,接下來就熱鬧了。
1994年,《人民日報》在頭版報道了“聯想高舉民族工業大旗”的行為,這讓聯想多年力圖塑造的“產業報國”的品牌形象,終於為官方所認可。
柳傳志欣喜若狂,創業才10年,就被中國最權威的媒體點讚。
別說是1994年,就是今日,創業公司能上《人民日報》頭版,估值至少多一個零。
柳傳志的人設已經深入人心,他的創業故事差不多等於傳奇,婦孺皆知,我就不贅敘。 他自己反覆強調的是,1984年,年過40的他毅然放棄中科院的“鐵飯碗”下海,辦公司,為生存,還去擺攤,結果被騙,氣得住院,出院後,他想通了,公司改名聯想。起初,日子很難,他們一家好多口都擠在小屋子裡。
查了一下,聯想頭幾年,沒提“振興民族工業”這碼事。
1989年,柳傳志給時任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工作的動力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公司創建的時候是為了求生存;基本能站住腳時,我們希望能成為科研成果轉為產品的橋梁,同時我們以為得到了難得的機會,也想施展一下,看看我們到底能挑多重的擔子,使個人的事業心得到滿足。”
那時更多還是個人事業心,要干出名堂。
為什麼到了1994年,聯想就高舉“振興民族工業”旗幟,高喊“產業報國”呢?
原來計算機行業最先進入WTO,1992年,中國政府徹底取消批文,大幅度降低關稅。到1993年,整個市場幾乎都是國外大品牌電腦。聯想一年只能賣出2萬台,根本完不成任務。
有了國家級媒體的力挺,政府採購電腦當然就要選擇國產電腦。
也是那一年,柳傳志任命楊元慶為總經理,自有品牌電腦銷量躋身中國市場前三位。經此一役,楊在柳的心中地位就穩固了,那怕後來差評纏身,柳還是力挺楊。一起打過惡仗,有感情呢。
1996年,聯想連續6次降價,躍居中國市場份額和消費率產品市場份額第一位。
柳傳志和聯想的成功啟發了中國彩電行業。
同樣是1996年,倪潤峰率領的長虹第二次降價,提出的口號就是:“抗擊洋貨、振興民族工業。”
倪潤峰可算作中國打價格戰第一人。1985年,他接手國營長虹機器廠,完全能想象出來,經過文革的瞎折騰,這個廠子能好到哪裡去,1988年改名為長虹電器。
1989年國家推出電視特別消費稅,導致需求萎縮,產能過剩,長虹趁機率先發起第一次價格戰,市場份額迅速擴大,銷量榮登1990年榜首。
好不容易擺平了國內對手,沒曾想國外對手又殺進來了。
國外彩電高清顯像,很快占領國內市場,倪潤峰就熟門熟路地照搬起柳傳志的打法,降價迎戰,也戴上一頂振興民族工業的“高帽”。
長虹的價格戰大獲成功,市場份額上升。價格戰就此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競爭的不二法寶。
同樣是國營廠長出身,張瑞敏不可能讓倪潤峰專美。
1984年,張瑞敏接手了青島電冰箱總廠(海爾前身),也是一個快要倒閉的廠子。
與倪潤峰向來保持神秘不同,張瑞敏很早就注重個人品牌的塑造。1998年,海爾提出振興民族工業,創國際名牌的戰略。 1999年第7期的《現代企業》雜誌,刊發了《振興民族工業之路——來自海爾集團改革發展的報告》,出自海爾集團企業文化中心。
報告分上下兩篇,核心要點有二:海爾集團14年來的變化騰飛正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經濟振興的寫照;被國家確定為衝擊世界五百強的六家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
登上國家創新試點名單就好辦。那年,海爾的美國工廠動工,時任駐美大使李肇星及一眾官員到場祝賀。
八 效果立竿見影,中國企業家自然就流行講“產業報國”和“振興民族工業”。
宗慶後可謂深得“真經”。 下文摘自真柏所著的《商戰不倒翁》。
當“偷漏稅事件”被視為達能的“陰謀”,這場戰爭的結局就註定了。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堅強後盾,娃哈哈豈能不贏?
果然,2009年9月,達娃之爭終於定論,雙方和平“離婚”。據知情人士透露,娃哈哈可能以之前提出的3億歐元接手達能的股權,而不會轉讓給第三方。
九
很有意思的是,1940年代之後的企業家就甚少提及“產業報國”和“振興民族工業”。
房地產大佬們主要出生在1950年代,萬科王石(1951年)、萬達王健林(1954年)、碧桂園楊國強(1955年)、恆大許家印(1958年)、萬通馮侖(1959年)。他們從饑荒年代走來,賺錢、爭奪首富才是最要緊的。
互聯網大佬們則集中生於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阿里巴巴馬雲(1964年)、搜狐張朝陽(1964年)、百度李彥宏(1968年)、小米雷軍(1969年)、騰訊馬化騰(1971年)、網易丁磊(1971年)。他們愛談夢想,夢想征服“地球村”。
至於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創業家們,集體迷戀技術,相信技術沒有價值觀,琢磨的是大數據殺熟,早日上市。
所以,“產業報國”就成了1940年代企業家們的餘韻。
承接之前的疑竇。
同樣是1940年代出生,同樣是40多歲創業,侯為貴領導的中興及任正非領導的華為,為甚就少喊口號呢?
企業家個人性格肯定是主要因素,有人愛張揚,有人喜內斂。
巧合的是,柳傳志、張瑞敏及宗慶後,都喜歡“導師扮演”,是媒體的寵兒,各種論壇的常見嘉賓,企業家圈子的核心人物。
“泰山會”是中國最頂級的企業家俱樂部之一,16名成員都是內地超級富豪,會長正是柳傳志。
宗慶後是浙商總會第一屆理事會榮譽會長,浙商的影響力無需多言。
張瑞敏被譽為全球50大思想管理家之一,破解他成功之道的圖書塞滿了機場書店,還有以他為主人公的漫畫,以及以他為原型的電影。
相比之下,侯為貴及任正非實在是太低調,尤其後者,幾乎從不接受媒體採訪。 除了創始人性格,企業所屬地也有莫大關係。
華為和中興都在深圳,廣東的企業家是出了名的“悶聲發大財”,危急感十足。
馬雲就說過,粵商更為低調、悶聲發財,浙商則很高調、自帶網紅色彩。
如果說,浙商自帶網紅色彩,那麼長江以北的商人則是自動靠攏官方,更深諳如何講述紅色話語。
位於杭州的中華啤酒最先提出“振興民族工業”,位於北京的燕京啤酒好多年後才跟風,但後者把前者打的稀里嘩啦。
可見,“振興民族工業”這杆大旗要扛好,還是要有智慧的。
鴻茅藥酒的董事長鮑洪升發微博稱:“為什麼中國難以產生響譽世界的民族品牌,其中很重要是我們有些不良媒體,利慾薰心的記者,不顧民族利益,不求事實真象,胡編亂造,亂章取義,把多少努力拼搏,艱難前行的民族品牌、本土企業扼殺在搖籃之中。”他還同時表示,“這是民族的悲哀,更是媒體的恥辱。”
這不新鮮。早前,東北曾有一家賣保健品的企業“飛龍”,推出一款藥品開泰,自稱是“國產偉哥”,試圖搶註偉哥這個商標,把其行為與“民族產業安全”相聯繫,並高呼這是一場“古老中藥文化與洋藥的世紀決戰”。
最後,飛龍倒閉了,開泰不知所蹤,美國輝瑞公司偉哥進中國了,也沒把古老的中藥文化和中藥體系摧毀得怎麼樣。
口號永遠是口號,激勵人心或許可以,但如果真正地當做戰略來實施,那就很可笑了。(吳曉波語)
相比喊口號,背負百年罵名的李鴻章倒是可愛的多。他自承:
惟願中國的企業家們,遵從先賢,多辦實事,少喊口號。 也惟有如此,中國民族工業才不是“紙糊的老虎”,也才不至於有“小風小雨”,就慌不擇路,左支右絀。 原創: 猛哥 猛的號 2018.05.20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國、共兩黨大佬評價毛澤東及他的事業。 | |
2017: | 誰也逃不過歷史的審判 列寧將被起訴 | |
2016: | 民主已經在世界範圍內過了嘗味期限,現 | |
2016: | 習總日記:領導幹部故意挑起群體事件 | |
2015: | 【名人名段賞析】走進一代商聖——范蠡 | |
2015: | 范蠡文種:誰能玩過吃過屎的老大? | |
2014: | Test | |
2014: | 李金芳:朱虞夫兄長,你在獄中還好嗎 | |
2013: | 林彪墜機現場調查:機翼上有個大洞 | |
2013: | 資產階級的所謂憲政就是資產階級專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