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陸文禾:關麟征的一面之詞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5月28日19:16:0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陸文禾:關麟征的一面之詞

 

我上黨史課時沒有聽說過紅軍東渡黃河的故事,後來的二十年中也沒有見到過中共方面正面的描述。出國之後由於偶然的機會見到過關麟征的一面之詞,在這裡略述,其中的細節有許多不明了之處,或者有好事的去追查一下,能於世人一個較全面的交代也未可知也。

據說一九三六年上半年,紅軍結束了後來舉世聞名的長征之後(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傾巢東渡黃河,計六萬餘人。紅軍東渡黃河的目的是脫離陝北的死角,開發晉北的根據地,此時駐在晉北的國民黨軍便成為紅軍此舉之必拔之刺。國民黨軍五十二軍是中央軍的嫡系,軍長便是關麟征,副軍長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杜聿明。五十二軍當時全軍駐紮在晉北一個縣城裡,有正式武裝一萬餘人。一萬對六萬,國民黨軍是少數,雖然是精兵。

一日有該縣城遠處的村莊村民來城裡報告,紅軍全軍已達該村修整以圖進犯。得到此消息之後,關麟征便問杜聿明何以應之。杜聿明答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當出北門正面圖敵。

第二日上午,關麟徵召集全軍,陣斬來報消息的村民,開南門殺出,使在南門外作伏的紅軍(文中說是徐向前所率)措手不及,南門外紅軍伏兵全線潰退。在城北的紅軍聞訊後知妙計敗露,便離村北撤。(共諜以假情報誘守敵出北門,而共軍在南門外設伏伺機進攻空城。不料此計被關麟征識破,出南門直擊伏兵。北門共軍只為誘敵,本無鬥志,一旦計不得售,只好撤去。)

關麟徵得理饒人,獲勝後便收兵回城,天黑後,關麟征全軍遠途奔襲直搗紅軍總部,又將紅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四散奔逃,潰不成軍,據關麟征講,紅軍方面的主要將領,均參與此役,毛、朱、周、劉伯承、林彪、徐向前均在。(傾巢出動,無功而返。)

事後關麟征的分析是來報信的一定是共產黨鐵杆,打供也不會吐露實詞,不如殺了了事(中共烈士乎?)。此役是國共兩黨軍事衝突二十多年中少數的幾次國民黨軍以少勝多的戰役。

以上的所言,可見於關麟征本人的回憶錄,另外有一本《抗日名將關麟征》也有類似的言語。一九八三、八四年間的香港《明報》的副刊中有一位叫張夢還的撰稿人喜歡寫方塊豆腐乾大小的短評,也曾有詳述。不過,張夢還本人並未親歷此役,他又是關麟征當黃埔軍校校長時的得意門生,張夢還的所言,自承是自關麟征而來,所以,以上來處有三,源頭為一,是故稱為關麟征之一面之詞也。

這一面之詞的漏洞甚多。比如此文之地址,時間均未確指,而關麟征五十年代(實為1980年)客死香港,杜聿明也於前幾年故去。難以向當事人查證。又紅軍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僅僅半年能否擴軍一倍殊難取信於人,或許紅軍不到六萬。

另外此役僅關麟征一個自吹自擂,而無佐證,至少國民黨正史方面也未有略述,殊堪可疑。倘若真有此事,則國民黨方面之宣傳負責人應打夾板屁股才是。

共產黨方面對此例也並非完全默然不提。一九三五年十月,紅軍到達陝北,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西安事變之前紅軍曾在陝西與張學良的部隊打過幾仗,把張學良的幾支精兵給消滅了。不過一九三六年上半年紅軍主力幹了些什麼確然是黨史中的一段空白,再加上劉志丹是一九三四(1936)年四月於晉北黃河東岸的三才縣陣亡,也從未做出過解釋。

在卷帙浩繁的《紅旗飄飄》中,僅肖華有一文提到紅軍勝利地渡過了黃河回到陝北根據地,使在其後追剿不舍的蔣軍望河興嘆,此文中只提紅軍回來,未提紅軍之東去,令讀者大摸不着頭腦。

一九八八年的八一建軍節,有張聞天的夫人於《人民日報》撰文紀念曾提及紅軍東渡黃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曾開會決定,她是會議記錄,她在文革後曾到中央檔案處核實無誤雲。

不過,不管怎麼講,共產黨方面對此一段歷史諱莫如深之餘,多多少少為人們留下了一點蛛絲馬跡可遁。我相信中共治軍史的人才在內部已於此事多有討論,只因顏面故未予披露罷了。

關麟征字雨東,為國民黨一戰將,黃埔一期畢業,北伐中系十一師團長。十一師是軍閥曹萬順的舊部,於北伐洪流中投降改編稱為十一師。老蔣派去摻沙子的便有副師長陳誠,旅長李默庵,羅卓英。

關麟征是幾個主力團之一的團長,陳誠為了取曹萬順而代之曾囑羅卓英串聯所部幾個團長連名到老蔣處倒曹。羅卓英並未白陳此串聯繫陳誠之授意,關麟徵發言說陳矮子也不是個東西(陳誠人矮),要倒連陳矮子一齊倒。當然陳誠後來終於取曹而代之並將十一師從一支軍閥雜牌訓練成北伐軍中的勁旅,屢建戰功。後來又將十一師擴大成十八軍,為蔣軍五大主力之一。

陳誠當權前後大力提拔十一師十八軍舊部,號稱土木工程(十一為土,十八為木)系成為國民黨軍一大派系。而關麟征始終不買陳誠的帳。一意孤行走何應欽的路線。

而何應欽卻自西安事變中主戰要轟炸西安取蔣而代之而失寵於蔣。關麟征於是一直並不得意。黃埔系的軍事將領中關麟征是出名的戰將,作戰練兵自成一套,為同學們刮目相看,唯原籍陝西,一直作同學浙江人湯恩伯或胡宗南的手下。關麟征在抗戰中除領五十二軍參加台兒莊之戰外,也在此前參加過北京外圍的古北口戰役。曾經名動一時。

抗日戰爭後半期關麟征任昆明警備司令期間曾動用士兵鎮壓過西南聯大學潮,一時輿論大嘩而撤職,旅任遷至成都的黃埔軍校校長,這是老蔣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讓賢。後來關麟征還擔任過國民黨的陸軍大學校長,但再也沒有帶過兵。

在抗戰後的內戰中老蔣曾有三次要啟用關麟征,最後均未落實。第一次是在陳誠任東北行政區長官政績不佳時,老蔣曾囑意要關麟征代替。關麟征聞之興奮不已,最後終因資歷太淺而改任資歷較深的衛立煌。

第二次是華東孟良崮戰役七十四師被全殲之後,湯恩伯已難以繼續指揮,陳誠推薦關麟征代之。關麟征又興沖沖地從成都趕到南京與老蔣面談。與關麟征私交甚篤的湯恩伯在事前專門打電話給關麟征說:雨東,千萬不要來接這個爛攤子,這些爛部隊根本不能打。於是關麟征面見老蔣,老蔣說前方士氣不振給我去把士氣鼓起來。關麟征以進為退,要求不但掌有指揮全權,而且要有華東行政官正職。當時,當正職的是顧祝同,劉峙這批黃埔教官,還輪不到學生。老蔣大光其火說關麟征不為他分憂,而了事。

第三次是解放軍大軍壓到長江,老蔣有意啟用關麟征出任京滬杭總司令。關麟征又一次枕戈待命,後來老蔣任命了湯恩伯。

關麟征在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及陸軍大學校長期間用心練兵卓有所成,曾經對他的學生說:如果你們像我們訓練你們一樣將你們帶的兵訓練成這個樣子,你的部隊一定可以打。

當解放軍入川,成都危急時,關麟徵召集了幾個得意的門生要他們跟着他去香港候召,國家還有派得上你們的用場的時候。這幾個學生果然跟關麟征去了香港。然而召令畢其一生未至,關麟征在五十年代(1980年)客死香港。他的學生張夢還後來寫過幾本武俠小說,據張的猜測,台灣島小人多陳誠又當權,過去幾度未重用,難以容納。這或者是國民黨正史中對關麟征於一九三四(1936)年上半年的晉北之戰隻字不提的緣故吧。

(現在國內網站,比如百度,已經喪事喜辦,說東征勝利凱旋,粉碎了國民黨全殲紅軍的企圖。其實東征未能立足就是失敗,只搶了些物資,兵力損失數千至上萬;若非天助,黃河封凍,幾被全殲。故直到文革結束後數年,中共始終不提東征。文革北京知青去陝北插隊,發現老區生活極其困苦,非常羨慕在黃河對岸山西插隊的同學。陝北貧瘠,養不了那麼多兵,故將大部分兵力分散到華北各地分養。所謂深入敵後,實為不得已。

 

百度百科:紅軍東征(節選)

歷史背景

193510月,中央紅軍經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結束了歷時一年之久的戰略轉移,而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民族抗戰的出發點放在了大西北。

當時,中華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日本導演的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華北五省已名存實亡。國民黨政府卻繼續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正在調動幾十萬大軍對陝北蘇區大舉進犯,妄圖乘中央紅軍立足未穩之際,一舉消滅之。

陝甘蘇區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經濟落後,交通閉塞,蘇區的鞏固與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這時的中央紅軍減員極大,裝備極差,亟需擴紅籌款,休整補充。陝甘蘇區,不僅無法解決紅軍的燃眉之急,也難以供養大批部隊和機關。

為此,中共中央於193512月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國際發展形勢和中國將來的發展方向,討論了轉變黨的策略方針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副主席,確定了紅軍軍事戰略的基本原則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對日作戰;擴大紅軍。紅軍的軍事部署和作戰行動,應確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線鞏固、擴大現有蘇區這個基點上。具體步驟是:把紅軍行動與蘇區發展的主要方向,放在東邊的山西和北邊的綏遠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蔣、渡河東征的口號。

東征過程

瓦窯堡會後,陝北軍民開始緊張的準備工作。首先將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合併整編為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彭德懷,政委毛澤東(兼),參謀長葉劍英。下轄紅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紅1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共13萬餘人。其次,將陝北安定第一縱隊、宜川獨立營、清澗二支隊等地方武裝,分別整編、擴充,組建為紅28軍、紅29軍及黃河游擊師(即紅30軍)。各級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大力擴大紅軍,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即擴軍3000餘人。

為保證東征主力的軍需供給,由周恩來兼任後方辦事處主任。他對東征部隊的編制、幹部配備、兵站和醫院的設置、被服軍鞋的供給及渡河舟船和民工徵調都作了周密的安排。

1936115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簽發了關於紅軍東進抗日及討伐賣國賊閻錫山的命令(閻錫山從未當過漢奸,何來賣國賊?),命令主力紅軍即刻出發,打到山西去。遵照上述命令,各路東征部隊迅速隱蔽地集結到黃河岸邊,進行渡河準備。131日,毛澤東來到延長縣城,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全面檢查了東征的各項準備工作,研究和部署了東征的行動路線,正式組建了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由毛澤東、彭德懷、葉劍英分別兼任總政委、總指揮、總參謀長。將紅28軍、紅1軍團、紅15軍團分為左、中、右3路大軍,各自選定渡河突破口,待命東征。黃河游擊師隨同主力出征,負責保持主力紅軍與後方的交通聯絡,紅29軍則擔任後方留守。

當時,黃河天險為晉軍嚴密封鎖。在北起河曲、保德,南到永和、大寧近千里的黃河沿線,修築高碉、暗堡一千餘個,每碉駐兵一班或兩班,重要渡口駐兵一排以上,各碉之間距離以火力能夠互相交叉為準,河防一線總兵力達四個獨立旅之多,由正太護路軍軍長孫楚統一指揮。瀕臨黃河東岸各重要城鎮,如三交、磧口、孟門、軍渡、中陽、石樓等地,亦駐有重兵,構成阻抗紅軍向縱深發展的第二防線,並可隨時應援沿河各個渡口。為彌補第一、第二道防線之不足,又依託呂梁山區的山隘要道,在中陽縣關上村、隰縣水頭鎮,分遣兩個獨立旅進行守備,構成阻擊第三道防線。為彌補主力部隊之兵力不足,震懾當地民眾,實施其政治防共民眾防共的防範措施,又在沿河各縣成立幾個地方武裝——“防共保衛團,並依託地形劃分為6個防區,嚴厲鎮壓當地民眾和同情抗日的革命人士,致使不少到山西走親戚、訪朋友的無辜百姓和小商小販,殘遭殺害。短短數十天中,晉西沿河各縣被殺害的民眾達百餘人之多。

閻錫山的倒行逆施,不僅沒有嚇倒素有革命傳統的山西人民,反而激發了山西人民企盼紅軍東渡黃河的強烈願望。在山西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不少民眾冒着生命危險,偵察敵情,傳遞情報,運送槍支彈藥,張貼標語、傳單。一些熱血青年還偷偷渡過黃河,參加了紅軍。

1936217日,毛澤東簽發東征宣言,東征紅軍進入臨戰狀態。220日,正式下達渡河命令,命令各渡河突擊隊:先頭絕對隱蔽,乘夜偷渡。以堅決、敏捷的速度奇取敵堡,割斷電線,控制前進陣地及側翼掩護陣地,以保證後續部隊渡河對援敵作戰之有利地位。偷渡被發覺,立即改為強渡。8時整,戰鬥正式打響,紅軍從北起綏德的溝口、南到清澗縣的河口百餘里的渡口,同時發起攻擊。徐海東指揮紅15軍團作為右路軍,由75223團的40多個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從清澗縣王家河上船,順着小河汊進入黃河,直撲對岸石樓縣賀家凹敵軍碉堡。經一小時激戰,從河邊到山腳的碉堡全被解決,賀家凹一連守軍就殲。紅15軍團後續部隊源源渡河,直撲敵軍河防司令部義牒,義牒守軍望風而逃,紅軍追至石樓。同時,紅1軍團紅224名勇士組成的渡河突擊隊,從綏德縣溝口登船,突擊強渡,在中陽縣三交鎮坪上村首先登岸,把晉軍的河防撕開了一道缺口,紅1軍團主力相繼渡河,於拂曉時分,進占三交鎮,乘勢擴大戰果,長驅東進,進占留譽。

紅軍突破黃河天險後,即分兵數路,長驅東進:一路進占義牒,圍攻石樓;一路攻克留譽,進逼中陽;一路沿河北上,進襲柳林。

閻錫山聞訊,大為驚恐。急調駐守汾陽、孝義的周原健獨二旅馳援中陽;電令駐守隰縣的203旅增援石樓。225日,當獨二旅進至中陽縣關上村、劉家坪時,陷入紅1軍團的包圍圈中。經一夜激戰,號稱滿天飛的獨二旅三千餘人全部就殲。增援石樓的203旅一營晉軍,也在隰縣西北的蓬門,遭到紅15軍團迎頭痛擊,敵營長以下官兵二百餘人當場被俘。

關上、蓬門大捷,紅軍擊潰了晉軍在呂梁山區設置的中間阻礙地帶,取得了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戰略地位,紅軍兩大主力在大麥郊地區會師。毛澤東、彭德懷等紅軍領導人也隨同到達,指揮紅軍主力,準備東進兌九峪,穿過同蒲路,開赴河北抗日前線。

為遏止紅軍大舉東進的勢頭,閻錫山急調兩個縱隊共8個旅的兵力,集結於汾陽、孝義、隰縣地區,準備在孝義以西的兌九峪地區與紅軍主力決戰。同時又嚴令同蒲路沿線晉軍加強防守,日夜巡邏,將東征紅軍圍堵於同蒲路以西的呂梁山區。

36日至8日,毛澤東在紅軍東征總部駐地——孝義縣大麥郊(今屬交口縣)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分析了紅軍東渡以來的形勢,調整了作戰部署。決定:第一期以經營山西為基本戰略方針;要堅決貫徹以發展求鞏固的原則。目前是普遍摧毀反動基礎,普遍發動群眾,猛烈擴大紅軍,各個消滅敵人。會議具體討論了兌九峪戰鬥的部署,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兌九峪一帶重創閻軍,掃清東進抗日的道路。

38日作戰命令正式下達:紅15軍團主力75師、78師作為右翼,集結於兌九峪東南的魚灣、仲家山一帶;紅1軍主力作為左翼,布防兌九峪西北的碾頭、南陽一線;紅1師及總部特務團展開於兌九峪正面的陽泉曲、柳灣等地;15軍團的81師及黃河游擊師則分布於主力紅軍的左、右兩側,掩護主力安全,迎擊增援之敵。從而在長達20里的兌九峪谷地布下了一個三面埋伏的袋形陣地,靜候敵軍自投羅網。39日,晉軍左翼楊效歐部第二縱隊首先向兌九峪以西之大麥郊、陽泉曲推進。晉軍右翼李生達第三縱隊協同動作,經三泉鎮進至下堡、杏野一帶,其先頭部隊201旅連夜進占原莊、羅巴溝一帶山頭陣地,準備於拂曉時分配合楊效歐部發動突然襲擊。310日清晨5時,正當晉軍生火做飯,準備出發之際,紅軍主力突然從左、中、右三面發起攻擊,同時派出快速騎兵向兩翼包抄,試圖切斷晉軍李、楊兩部的聯繫,分割包抄,各個殲滅。晉軍各部倉促應戰,負隅頑抗,十餘架轟炸機也飛臨兌九峪上空,狂轟濫炸,輪番助戰。由於紅軍攻勢猛烈,晉軍漸漸不支。閻錫山急調王靖國總預隊兩個團從太原乘車趕來增援。同時又命令進據中陽關上村一帶的孫楚第四縱隊,及駐守隰縣的楊澄源第一縱隊,向紅軍側翼進擊,威脅紅軍後路。晉軍總兵力達3個縱隊,15個團之多。兩軍從日出打到午後,一直處於對峙狀態,幾十里長的山溝里,到處硝煙瀰漫,殺聲震天,戰況十分激烈。

由於紅軍過河不久,沒有根據地依託,加之地形不利,武器裝備較弱,要一口吃掉這麼多敵人確有困難,於是毛澤東和彭總當機立斷,命令紅軍撤出戰鬥。為保存實力,閻錫山也於當晚命令部隊撤出兌九峪地區,放棄捕捉紅軍主力進行決戰的計劃,將晉軍主力集結布防於汾陽、孝義、靈石、介休一帶,沿同蒲路和汾河堡壘線嚴密設防,防堵紅軍東進北上,等待南京中央援軍的到來。

兌九峪戰鬥之後,紅軍兩大主力撤至大麥郊地區進行休整,伺機東進。然而此時蔣介石應閻錫山的請求,從洛陽、徐州、武漢等地抽調七個師的兵力,兵分三路,入晉增援,閻錫山也積極調兵遣將,企圖配合中央援晉大軍將東征紅軍圍困於晉西一隅的呂梁山區。

針對這種情勢,紅軍總指揮部於312日在孝義縣郭家掌(今屬交口縣)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決定兵分三路,迅速東進、南下,發動群眾,擴大籌款,創立河東革命根據地,積蓄抗日力量。具體的行動方案是:毛澤東和葉劍英率總部特務團和紅30軍作為中路軍,繼續轉戰於晉西;紅15軍團揮師北上,直搗太原,以牽制調動晉軍主力,相機挺進綏遠、察哈爾抗日前線;紅1軍團則南下河東,發動群眾,擴紅籌款,相機分兵上黨,挺進河北抗日前線。

316日,15軍團率先行動,圍攻靈石縣城,作出了包抄汾、孝之敵,突破同蒲路的態勢,掩護1軍團向南行動。1軍團也於16日開始動作,以急行軍進逼同蒲鐵路,於318日攻占南同蒲線樞紐——南關車站,將同蒲路攔腰斬斷,而後星夜兼程,長驅南南,包圍洪洞、趙城,奔襲臨汾,於41日攻占了襄陵縣站。之後,紅1軍團又兵分三路繼續南下:紅4師活動於汾河、同蒲路以東之古縣、安澤、浮山一帶,先頭進入沁水、高平境內;紅2師沿汾河西岸進抵新絳、侯馬,而後揮師西進,直趨鄉寧、大寧;紅1師及軍團直屬機關居中策應,積極活動於霍縣、洪洞、汾城地區。整個河東大地,北起霍縣,南到侯馬,除同蒲路沿線的幾個孤立據點外,廣大鄉村都布滿了紅軍。紅軍所到之處大力發動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積極籌款擴紅。從3月中旬到4月底,短短一個多月即籌款40萬元,擴紅7000餘人,組織地方游擊隊20多支,創立了20多個鄉、村蘇維埃政權,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種。

在紅1軍團轉戰晉南的同時,紅15軍團也穿越同蒲鐵路,突破汾河堡壘防線,轉戰汾陽、孝義,圍困交城、文水,先頭騎兵連抵達晉祠、小店,威脅省城太原,迫使閻錫山將李生達、楊效歐所部晉軍主力由晉西南撤回,保衛太原,圍堵紅15軍團,從而有力地配合了晉南、晉西紅軍的戰略行動。3月下旬,15軍團由交城縣岔口揮師西向,轉戰於古交、樓煩、靜樂、嵐縣、興縣、岢嵐,發動群眾打土豪,鬥地主,開糧倉,分官鹽,擴紅籌款,創立蘇維埃政權,把一向號稱白地的晉西北地區鬧了個天翻地覆。

這時,紅28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在興縣羅峪口渡過黃河,進至晉西北地區,與紅15軍在臨縣白文鎮會師。為配合南線紅軍的戰略行動,把晉軍主力牽制在晉西北地區,紅15軍團和紅28軍採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臨縣、方山、離石、中陽二帶的呂梁山區與晉軍兜開了圈子,先後在曹家坡、白文鎮、峪口、圪洞、金羅等地重創尾追之敵,並於中陽縣大石頭村戰鬥中俘獲晉軍392團團長郭登贏及其以下官兵四百餘人。4月下旬,紅15軍團經大麥郊、雙池鎮進至隰縣蓬門,與轉戰晉西的紅軍總部會師。紅15軍團自318日揮師北上,到4月下旬返回蓬門,歷時一個多月,行程一千餘里,轉戰於晉中平原及晉西北呂粱山區的二十餘縣,不僅有力地牽制了晉軍主力,配合了南線紅軍的戰略行動,掩護了紅28軍的渡河戰鬥,而且在晉中、晉西北廣大地區宣傳發動群眾,積極籌款擴紅,為而後八路軍東渡抗日、創立晉西北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28軍則於412日奉總部命令,自金羅鎮分兵向離石以南黃河沿岸挺進,相機奪占黃河渡口,打通與陝北蘇區的聯繫,保證東征主力背靠蘇區。413日,紅28軍進占中陽留譽以東的党家寨等地,向晉軍重兵把守的三交鎮發起攻擊。由於三交鎮緊扼秦、晉二省的交通要道,為黃河天險的重要渡口,故兩軍爭奪十分激烈。軍長劉志丹冒着槍林彈雨,進至距敵軍陣地不足300米處直接指揮,不幸被敵軍槍彈擊中,壯烈犧牲。(紅28軍政委宋任窮,軍長劉志丹,位在紅一軍團長林彪和紅十五軍團長徐海東之下。)

當東征紅軍轉戰河東之際,入晉增援的國民黨中央大軍沿同蒲線和正太路進入山西,總指揮陳誠坐鎮太原,與閻錫山共商剿匪大計。駐守於洛陽、潼關及關中一帶的國民黨部隊也加緊對陝甘蘇區的圍攻,並沿河北上,封鎖黃河渡口,包抄紅軍後路,企圖將紅軍主力圍殲於黃河東岸的呂梁山區。

為避免大規模內戰的爆發,爭取和團結一切抗日愛國力量,擴大統一戰線,積蓄抗日力量,中共中央先後派遣周恩來、李克農前往洛川和延安,與東北軍愛國將領張學良秘密會談達成了東北軍、西北軍與紅軍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協議。同時又利用蔣、閻矛盾,通過多種渠道,對閻錫山作了大量統戰工作。在此情勢下,中共中央於413日至15日在永和縣趙家溝召開軍事會議,作出了逼蔣抗日、回師西渡的戰略決策。(劉志丹413日已死。)

遵照趙家溝會議的決議,紅1軍團和紅15軍團從4月下旬逐步轉移到黃河岸邊。51日至55日,紅軍主力和總部人員先後從延水關、永和關、清水關、鐵羅關一帶渡過黃河,返回陝北。55日,毛澤東率紅軍總部回到陝西楊家圪台,簽發了《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即《回師通電》)。

5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縣太相寺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由毛澤東作報告,對東征勝利的意義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評價:打了勝仗,喚起了民眾,籌備了財物,擴大了紅軍。521日,毛澤東、周恩來率領紅軍總部回到瓦窯堡,歷時117天的渡河東征勝利結束。

歷史影響

毛澤東領導的東征紅軍,擊潰了晉軍30多個團的圍追堵截,轉戰山西50余縣,殲敵13000餘人,俘敵4000餘人;同時,東征擴大紅軍8000余名,籌款50萬元,組織地方游擊隊30多支,建立了縣、鄉、村蘇維埃政權,發展了黨的地方組織,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種。紅軍東征作為一次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戰略行動,奏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的戰鬥序曲,為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把山西作為堅持敵後抗戰的戰略支點奠定了歷史性基礎,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紅軍東徵發生在19361月中旬到5月上旬,歷時將近四個月。從將領名單看,應是中央紅軍、陝北紅軍和紅十五軍團——即原屬紅四方面軍留守鄂豫皖,卻率先抵達陝北的徐海東部——為主組成。西路軍是193610月下旬,即東征撤回後五個多月才渡過黃河字形的一撇西去。——東征是從黃河的豎彎鈎處東渡。西路軍是1937314日石窩會議,決定陳昌浩、徐向前脫離部隊標誌其失敗,歷時近五個月。西路軍除原屬一方面軍的董振堂部紅五軍團,其他都是四方面軍所部。

東征的戰略意圖是在比陝北富庶的山西尋找立腳點,建立根據地。最後撤回證明戰略意圖失敗。但除損失劉志丹外,沒有像西路軍那樣全軍覆沒。這兩仗都是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指揮的。而且東征總政委毛本人就在軍中。

朱德跟張國燾講西路軍失敗的原因是:國燾同志沒在軍中;否則他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執行中央軍委胡調西路軍的亂命。陳昌浩不敵老毛,不敢出此。

東征被打回出發地,並不光彩,故被禁言幾十年,直到文革結束多年後才能講;而且是敗仗當勝仗講。所謂的籌款50萬元,貧下中農哪有餘錢讓紅軍籌,還不都是打山西當地的土豪,搶的富戶)

 

維基百科:紅軍東征

 

東征戰役是第一次國共內戰中,中共紅一方面軍與國軍的一次戰役。中共試圖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但被閻錫山阻止,被迫返回。(陝北紅軍和徐海東紅十五軍團被併入紅一方面軍。

19362月,林彪親自在一線偵查地形為部隊選擇好強渡黃河的渡口。20日,紅一方面軍發起進攻,雙方經歷東渡黃河戰鬥、石樓縣戰鬥、關上村戰鬥等戰鬥,52日-5日紅一方面軍返回。紅一方面軍繳獲各種槍4000余支、炮20余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六四今又是
2018: 美國桃林
2017: 林輝:傅斯年錢穆慧眼洞穿毛和中共(上
2017: 劉蔚: 不能留在美國的華人都是傻,蠢,
2016: 能聽到滿大人的教誨就像聽到佛法,能得
2016: 國民亂黨最好早點兒把大清文物交出來,
2015: 聶衛平回憶文革:我和習近平去打群架
2015: 文革時期原上海市委書記通過競選由工人
2014: 冬冬教你修鍵盤.你可以試一試.:
2014: 文革時讓江青膽戰心驚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