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危機
因為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土地作擔保發放了更多的貸款,流通紙幣有1833年的1020萬美元增加到1837年的1.49億美元。政府的土地辦公室在1832年的土地銷售總額為250萬美元,到1836年這一數字達到了2500萬美元。
與此同時,自由銀行法允許最低資本金為10萬美元的任何人都可以建立銀行,沒有任何其他的要求;並且各州的申請手續也已大大簡化。銀行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而草率地創辦銀行導致詐騙猖獗,銀行業務品質低劣。人們只好選擇不使用紙幣,這就意味着,美國從統一發行紙幣回歸到原來無紙幣的年代。
而傑克遜應對的做法是將投機活動攔腰截斷,他簽署了《鑄幣流通令》,要求除極個別情況外,以後購買土地都必須用金幣或銀幣支付。他希望這個措施將會阻止全國的投機活動,卻沒想到它還對美國經濟起了緊急剎車的作用。
以上兩個因素導致了對鑄幣的需求激增,銀行券的持有者開始要求用銀行券換取金銀鑄幣。銀行的貴重金屬存貯都不足,為了籌集急需的錢,不得不儘快收回貸款。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經濟恐慌由此開始。
1832年大選中繼續獲勝使傑克遜更加堅信反銀行的正確性,他在合眾國銀行結束之前又給了他致命一擊:從合眾國銀行逐漸提出聯邦政府的存款,轉存人特殊指定的州銀行。此舉一則是合眾國銀行的存款和流通資金減少了三分之一,同時也表明它不再是政府的財政代理者。
第二合眾國銀行由於之前過多地發行了紙幣,巨量的兌付請求幾乎耗盡了它的資源,同時,傑克遜政府的打壓是其元氣大傷,停止了一些貸款發行,更加劇了恐慌。而傑克遜所倚重的州銀行也遭到打擊,很多實力較弱的銀行因為黃金儲備較少紛紛破產,沒有倒下的銀行也紛紛“耍無賴”:即拒絕償還貸款。在1837年底,全美的所有銀行,至少是那些還沒有破產的銀行,都終止了金幣兌付。
英格蘭銀行為避免黃金流出國門,開始提高利率,這導致英國的棉花進口量下降,進一步影響了美國的經濟。而且,因為英國國內的利率升高,所以英國的投資者不再願意將錢投入到美國的證券上,這對美國證券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
股票價格復仇似的開始下跌,破產很快蔓延至所有的行業,全美90%的工廠關了門,失業率奇高,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當幾個州的州政府試圖為它們的債務進行再融資時,發現市場上根本沒有人願意購買它們的債券。政府的收入雖然在1836年達到了5080萬美元,在1837年卻只有2490萬美元,美國進入了歷史上首次蕭條時期。
這場金融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8年加州發現了巨大的舊金山金礦,美國經濟情況才開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