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
初期中立
大蕭條中人們更多的關心國內的經濟問題,對於日本侵略中國,德國擴軍備戰都抱着一種冷漠的態度,外交上的孤立主義再次成為主流。孤立主義是美國的一個傳統,20年代美國歷史學家對一戰研究得出結論:一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卑鄙爭奪,與軍火製造商有密切關係;而美國是被騙去進行了一場毫無價值的戰鬥,得到的是數十萬士兵的傷亡和美國銀行家,軍火製造商獲得了巨額利益;美國參戰既不是拯救世界,也不是保衛美國利益,而是投機牟利者的詭計。所以民間出現了強烈的反戰意識,各種反戰團體,出版物層出不窮。
對德綏靖
當然民間是沒有決策權的,美國在二戰初期保持中立,以及英法對德國的綏靖的根本原因是希望日本和德國能夠牽制,甚至打垮蘇聯。
美國一直視蘇聯為最危險的敵人,蘇聯從十月革命之後建國,美國一直到胡佛政府都不予承認,胡佛還在1931年對媒體說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消滅蘇聯。但蘇聯和美國一直有一些民間的經貿往來,大蕭條來臨後,胡佛政府以反傾銷,蘇聯商品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犯人勞動”和“強制勞動”為由對蘇聯商品增加關稅,入港費用等。
除了經濟手段之外,美國還採取了一定軍事手段來遏制蘇聯。1930奶奶5月,美國一個航空大隊在希臘機場舉行演習後,飛往羅馬尼亞與蘇聯接壤的康斯坦察,在那裡駐紮了一個時期。同年秋天,美國派3艘戰列艦島波羅的海,並處於一級戰備狀態。1932初,時任總參謀長的麥克阿瑟率領代表團,訪問了一系列蘇聯的鄰國:波蘭,捷克,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土耳其。麥克阿瑟多次親自到與蘇聯接壤的邊境地區視察軍事設施,指導軍事演習。
對於德國,美國還積極扶植,以作為歐洲的反蘇先鋒。1932年的世界裁軍會議上,德國違背凡爾賽條約,提出和其他強國發展同等軍事力量,美國第一個同意,德國也由此走上了軍備競賽的道路。由此換來美國在對德關係中優先於英法的地位,在希特勒執政前,美國為德國提供貸款22億美元,還為德國空軍提供飛機的發動機。
美國的大蕭條延及德國,導致社會矛盾突出,這為納粹黨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於此同時發展還有德國共產黨。美國金融公司擔心德國發生共產主義革命,從而失去在德國的利益,於是派出代表,極力說服德國總理海因里希.布呂寧讓納粹黨人參加政府,以消除德國共產黨的影響。美國政府方面也日益同情德國復仇主義,主張對凡爾賽體系在東部邊疆問題,軍備限制問題中做出有利於他們的修訂。
但對於希特勒的侵略行動,羅斯福希望各個國家能一起制定一個“基本規範”或“國際行為準則”,找到一種避免大規模戰爭的方法。但在對德的談判中,英美希望德國繼續起到反蘇先鋒的作用,答應德國改變凡爾賽條約的要求,並承認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的占領。鑑於英美的這種態度,德國與1938年2月承認偽滿洲國;3月合併奧地利,4月初英法美三國承認合併,此時只有蘇聯對德國提出了譴責。
1938年5月,希特勒準備以武力支持蘇台德地區自治,美國駐英大使約瑟夫.肯尼迪(肯尼迪總統的父親)主張對德讓步,因為如果發生戰爭將有可能讓蘇聯得利,於是美國夥同英法讓捷克答應德國的要求。後來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後,蘇聯建議英,法,波蘭,等國家召開會議,討論如何制止希特勒的侵略。但英美法依然寄希望與將德國的侵略引向蘇聯,致使談判持續數月後無果而終。而在這個會議的同時,英美一面與德國秘密談判,一面繼續與蘇聯談判以提高向德國的要價。德國則一面與多國談判,一面做入侵波蘭的準備工作。
對日支持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序幕,美國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也受到了影響,但美國政界認為其在中國東北直接利益並不大,和日本貿易額卻不小,所以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確有“特殊利益”,不便干預。同時中國東北的北邊有蘇聯,南邊又有共產黨的政權,這對於美國才是最危險的事情,而日本占領東北對二者都是一種遏制。於是胡佛總統宣稱:“美日兩國素有長期而牢固的友誼,我們應該友好的評價日本的政策。”
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美國一方面擔心日本在太平洋的勢力擴張,但又不願意開罪日本,於是發表了一個各打50大板的聲明,聲稱世界上任何嚴重的敵對行為都影響美國的利益,要求中日雙方為世界和平而自製。隨後宣布仍繼續對中日兩國出口戰略物資,但美國不負責送抵,要購買國自行運回,這顯然對有運輸能力的日本有利。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美國出口日本的戰爭物資比以前大幅增長。到1938年,日本進口的戰爭物資中,美國所占的份額最大,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物資種類 | 石油及其相關製品 | 機器 | 廢鐵 | 銅 | 飛機 | 鐵合金 | 鉛 | 汽車 |
來自美國占比(%) | 65.6 | 67.1 | 90.4 | 90.9 | 76.9 | 82.7 | 45.5 | 64.7 |
從1937到1939年,美國對日本出口總額每年2億多美元,其中戰爭物資比例1937年為58%,1938年為66%,到1939年高達81%。
到了1938年,中日戰爭局勢發生變化,美國擔心日本完全占領中國影響其利益,開始限制一些產品,比如飛機零件的對日出口。與此同時也開始支持中國抗戰,財政部長摩根索向羅斯福說明,美國只需一艘戰列艦的代價,就可以維持中國抗戰,牽制日本;而如果中國停止抗戰,美國就需要更多的錢建設海軍來對付日本。而且目前只有蘇聯大規模援助中國,這有利於共產主義發展以及蘇聯對中國控制。此外,向中國提供桐油貸款,出口汽車與石油,有利於發展美中貿易與美國經濟,羅斯福才有所鬆動,並於年底批准了對中國的2500萬美元桐油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