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乾旱席捲歐洲 ,萊茵河瀕臨乾涸,德國經濟面臨完美風暴 |
送交者: 金無明 2022年08月24日06:53:3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轉載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To: Sent: Wednesday, August 24, 2022 at 07:09:27 AM CDT Subject: 全球乾旱席捲歐洲,萊茵河瀕臨乾涸,德國經濟面臨完美風暴 全球乾旱席捲歐洲 ,萊茵河瀕臨乾涸,德國經濟面臨完美風暴李良書簡 08-24-2022兩則有關世界乾旱問題的報導,道出今日人類面對的危機!“500 年一遇 ” 乾旱席捲歐洲, 全球多地現罕見高溫 https://redian.news/news/52040 歐洲不愧是“命運共同體”,面對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個七月,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共同分擔這份“熱情”。 甚至連兩年前終於成功脫歐的英國也沒能離隊,在兄弟們“要熱一起熱”的吶喊聲中,一舉打破歷史7月最高溫。
歐洲2003 年與 2022 年氣溫對比圖 並且現在看來,高溫僅僅只是開始,現在擺在整個歐洲面前的,是隨之而來乾旱、野火、山洪,是緊隨其後的水資源短缺、農業生產受挫、河流運輸中斷。 歐盟委員會資深研究員、致力於研究乾旱災害的Andrea Toreti表示,這場乾旱或將成為“5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自16世紀以來再沒出現過這樣的景象。 而就在短短兩個月前,這一切聽起來還那麼遙不可及。 起初在5、6月份的時候,歐洲人最多只是覺得,今年夏天確實開始的挺早。 然而就在不經意間,一股強烈而持久的熱浪從歐洲南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一路北上,衝過英法,直逼西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所到之處,一片“焦土”。 歐洲乾旱觀測站對7月最後10天的數據進行了檢查,發現截止7月中旬,歐盟45%的地區處於“乾旱預警”狀態,而有15%的地區處於最為嚴重的“紅色預警”狀態。
如果說前者還意味着高溫之下土壤的乾旱,那麼後者就代表着土壤之上的植物和農作物已經受到了影響。
值此危急時刻,歐盟委員會已經對多個地區的危急情況發出警告,歐洲各國也被迫行動起來。 01 百年一遇乾旱來襲 歐洲各國直面沖 擊法國氣象局已經宣布,法國正在遭遇1958年有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乾旱災害。截止7月27日,在法國96個省中,已有90個省不同程度地進入“乾旱警戒”狀態。 8月11日,法國盧瓦爾河
8 月9 日,法國西南部阿杜爾河畔艾爾附近已部分乾涸的池 考慮到地表土壤濕度也刷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7月降雨量比往年同期低85%,目前已有87個省宣布限制農業灌溉,其中62個省進入“危機”狀態。 在這種情況之下,野火肆虐已經在所難免。目前法國各地發生的野火已迫使10000人撤離,約有6800公頃土地被燒毀。 7月26日,法國Gignac的野火
據法國媒體7月24日報道,法國西南部吉倫特省發生的野火,致使近6000人被迫撤離。 西班牙也頻頻受到野火侵擾。 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的A Cañiza 在英國的英格蘭地區,出現了有記錄以來首次40°C的高溫,蘇格蘭和威爾士地區也打破了最高氣溫紀錄。而縱觀整個英國,7月平均降雨量打破二十多年來的最低記錄。
英國創紀錄高溫造成多地區進入“乾旱預警”狀態 英國氣象局數據顯示,由於受到有史以來最強熱浪的侵襲,英國部分地區遭遇了史上最乾旱七月。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還對此警告稱,這種罕見的乾旱狀況或將持續到今年10月。
8月9日,倫敦櫻草山,草地因缺水而乾枯 位於歐洲南部的意大利更是難以倖免,可以說是目前受到持續乾旱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7月初,意大利政府已經宣布北部五個地區進入乾旱緊急狀態,要求對當地飲用水進行定量配給。 而現在頗受矚目的,是意大利最長河流波河(River Po)已經瀕臨乾涸。由於自去年11月以來就沒有發生持續降雨,目前波河流域的水量已低於2米,降至正常水平的十分之一,在某些區域波河甚至已經完全斷流。
7月中旬,乾涸的波河河床 同波河的處境類似,德國“母親河”萊茵河的境況更是相當危急。 作為將德國工業中心和歐洲主要港口連接起來的關鍵西北歐水道,萊茵河水位已經降至危險地位。
8月9日,德國巴特洪內夫乾涸的萊茵河床 這讓人不禁回想起2018年曾發生的一幕,當時水位過低導致貨物運輸直接中斷了132天,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億歐元,而眼下萊茵河的水位又回到了當時的位置。
8月3日,德國科隆,萊茵河乾涸的河岸 除此之外,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瑞士、羅馬尼亞、匈牙利和烏克蘭的大片地區都難逃乾旱的衝擊。 情況較好的還未限制居民飲用水,但也開始告誡大家不要在浪費水來洗車,情況較差的更是只能眼睜睜看着農作物因缺水而大片枯萎。
8月9日,西班牙加利西亞市盧戈Escairon的河床乾涸
8月4日,瑞士Lac des Brenets,杜布斯河的乾涸河床
荷蘭 Nijmegen 的瓦爾河河床 02 能源危機未平 歐洲通脹爆表 罕見乾旱再起 通脹 “ 高燒 ” 難 解不要低估此次乾旱的破壞力,從農業生產到工業能源,所有人都身處其中,誰又獨善其身? 先從農業講起。此前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發布了對夏季作物的產量展望,總體趨勢就是,作物產量大幅減少。其中玉米、向日葵和大豆產量的降幅高達8%—9%,已經遠低於五年平均水平。 法國農業部長警告稱,今年法國的玉米產量或將同比減少超18%。而法國農民工會也表示,乾旱已經導致奶牛飼料短缺,所以很尷尬的情況可能會在今年秋冬上演,那就是缺奶。 意大利北部原本主產稻米,但由于波河流域面臨乾涸,占意大利作物產量約40%、用於製作意大利調味飯的稻米產量受到威脅,損失可能會高達60%。
由於缺少降水,意大利波河正在變成沙地 而在盛產乳製品的瑞士,乾旱對當地相關行業的衝擊也不容小覷。目前由於高山牧場的牧場過於乾枯,瑞士部分地區不得不開放往年直到9月才會用於放牧的山穀草場。 與此同時,歐洲工業更是“壓力山大”。能源危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本就懸在歐洲頭頂,造成歐元區7月調和CPI已經攀升至8.9%的歷史高位。如今河流運輸受阻,或將進一步加劇能源供給短缺,屆時價格更會步步攀升,通脹“高燒”難解。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就已經站在風暴第一線。 德國“母親河”萊茵河聯通德國和瑞士與歐洲最大海港——荷蘭鹿特丹,堪稱歐洲經濟的“生命線”。它不僅要為近千萬人提供飲用水,而且還擔負着繁重的內河運輸任務。 萊茵河流域面積達到德國國土面積的近三分之一,流經德國幾個最重要的工業區如魯爾區,對化學品巨頭巴斯夫公司、鋼鐵製造商蒂森克虜伯公司和公用事業公司Uniper SE的貨物運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萊茵河水道還承擔着運輸能源的艱巨任務,比如運輸煤炭和石油。 在俄羅斯“斷氣”之後,以德國為首的歐洲經濟體大開能源“倒車”,其中就包括重啟燃煤電廠來滿足國內電力需求,此時煤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且萊茵河還承載着每日約40萬桶的石油產品貿易。去年,每天約有24萬桶石油需要通過萊茵河運往德國,另外每日還有約5萬桶柴油、噴氣燃料和汽油運往瑞士。此外,每日約有9萬桶汽油從德國運往荷蘭和比利時。 因此,依靠萊茵河的河道運輸本是應對“斷氣”的上佳Plan B,然而隨着萊茵河的關鍵河段或將自8月12日起無法通航,煤炭、石油運輸的難度驟然增加。而且即便其餘河段可以通航,貨運船舶為了避免因水位較低而擱淺,也只能以25%的運力進行運輸,貨運成本自然水漲船高。 鐵路、公路運輸也不失為替代方案,但是其高企成本也難以和相對低廉的河道運輸相比。 而這些新增出來的能源成本,總需要有人來承擔,不是工廠,就是居民。總之結果都是,歐洲已經刷新歷史新高的通脹水平或將更加“漲漲不休”。
在德國西部杜塞爾多夫的乾涸河床 除了燃料成本增加之外,近期歐洲各國以水資源為基礎的能源利用也先後遭遇困境。 比如法國因河流溫度過高無法有效冷卻核電反應堆,多座核電站被迫減產甚至關閉,加劇電力危機。 比如西班牙作為歐洲人均水壩數量最多的國家,乾旱導致的蓄水量下降已經影響到該國各地水力發電,提高用電成本。 就連風電設備也因缺少水分開始罷工。
============================================================================== 萊茵河瀕臨乾涸,德國經濟面臨完美風暴 2022-8-23 原作者 : “ 地球知識局” 摘要: 歐美各國對俄經濟制裁以及俄羅斯的反制,使德國在這場大旱之前早已處於能源危機之中。 “ 屋漏偏逢連夜雨” 的德國經濟可能會陷入一場 “完美風暴 ” ,由此帶來的衝擊足以與上世紀70 年代的“ 石油休克” 相比。 去年夏天,地球知識局寫過德國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沒想到今年萊茵河又逢百年不遇的大旱災。 8 月16 日,德荷邊界小鎮埃默里奇( Emmerich )的萊茵河水位下降到了零厘米,創下了自有水文記載以來的最低紀錄。 這萊茵河變萊茵可了(圖:shutterstock )▼
在科隆,現在人們可以站在龜裂的萊茵河河床上眺望科隆大教堂。 在更多地方,警察對民眾的警告從“ 不要在河邊戲水 ”變成了 “不要試圖游泳橫渡萊茵河 ”。 萊茵河流經多個國家,其中對德國荷蘭尤其重要 是德國最重要的航運河流、黃金水道▼
關於萊茵河乾涸,具有指標性意義的事件是:8 月12 日之後,萊茵河中游考布鎮( Kaub ,位於萊茵- 普法爾茨州的一處古老的水位測量站)的水位已經降到40 厘米以下。 這導致該鎮以上的一些河段已經失去商業通航能力,杜伊斯堡以下的航行尚可勉強維持運行。 8月 15 日考布鎮水位僅為32 厘米,而且據估計在未來一周內還將下降 5-10厘米。 水位降到40cm 以下就不適合大多數船隻行船了 (萊茵河考布觀測點水位變化 參考: PegelOnline) ▼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水位線不等於水深,因為標杆通常會設在離河岸不遠的地方(比如河堤堤腳處),而不會設在主航道中心。所以當我們看到新聞中說“萊茵河水位降到0厘米”時,其實埃默里奇附近的萊茵河航道內水深仍然接近2米。而在萊茵河“僅為32厘米”的考布鎮,吃水在1米左右的船仍通行無礙。
但商業通行就是另一回事了,一艘典型的現代萊茵河貨輪通常有 110米長, 11米寬,滿載載重 3000 噸,吃水約3 米。水深不足時,只能用減少裝載量的方式來避免剮蹭河床。 總部位於杜伊斯堡的德國最大內河船運公司HGK 的發言人稱: “3月初,航船還可以裝載 2200噸 ” ,而現在只能裝載600 噸。減載就意味着運送同樣的貨物需要三倍的運輸次數,由此推高的運輸成本使得本來已陷入困境的德國經濟雪上加霜。 本來可以堆三層集裝箱,現在只能堆一層 而碼頭上還有成堆的集裝箱等着運走 (圖:shutterstock )▼
發源於阿爾卑斯山的萊茵河是一條全長1230 公里國際河流,在德國境內有 865 公里長,自古被稱作德國的“ 父親河” ( der Vater Rhein)。 萊茵河是歐洲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現在可能要被迫“ 減負” 了 ▼
萊茵河因水運相對低廉的成本而構建出了古代橫貫歐洲的黃金商道和近代歐洲工業發展的水上生命線。近年來,它又因為內河航運相對低碳而受到環保人士的追捧(一艘內陸船舶能取代約 150 輛卡車)。 萊茵河既是歐洲各國的水上生命線也是沿河各國的風景線 (17 世紀的巴塞爾萊茵河大橋 圖:wiki )▼
去年,內河航運為德國運輸了近2 億噸貨物,約占全國運輸總量的 7% 。萊茵河下游工業區的鋼鐵、石油和化學工廠的供應都依賴航船提供原材料和燃料。 此次萊茵河水位危機的肇因無疑是“ 五百年一遇” 的大旱。據中國中央氣象台高級工程師蔡薌寧解釋, “ 近期北半球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幾乎繞地球一周” (相信大家這幾天也有切身感受 ……)。
在歐洲,目前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同位相疊加,在大氣晴空輻射、下沉增溫、暖平流輸送等因素的影響下,所以出現了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 這個夏季到目前為止 歐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比往年正常溫度高 (圖:SWE )▼
可是,這類所謂“ 百年一遇” 特殊氣象環境,萊茵河在過去五年中已經經歷了三回:去年大水,今年大旱,而萊茵河多地自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低水位出現在2018年。 2018 年乾旱的原因是數月稀少的降雨和炎熱的天氣 矗立在萊茵河畔的杜塞爾多夫大橋和電視塔顯得了無生機 (圖:shutterstock )▼
雖說目前是接近而不是超過2018 年的最低水位記錄,但有三件事情是 2018 年時沒有出現的: 其一,新冠疫情。疫情不僅帶來病亡,而且造成了至今未能減輕的供應鏈緊張。 其二,俄烏戰爭。歐美各國對俄經濟制裁以及俄羅斯的反制,使德國在這場大旱之前早已處於能源危機之中。 對俄制裁一番操作下來,倒是先把自己整出能源問題了▼
其三,2018 年多數地區的最低水位出現於秋天,而現在才剛剛到8 月中旬。如果今年旱情的高潮也出現於秋天(考布鎮的歷史最低水位為 25 厘米,出現於2018 年10 月),屆時的嚴重程度將不堪設想。 德國30% 的原油、煤炭運輸都依賴內河航運 而內河航運中80% 的運輸量都在萊茵河上 (2018 的乾旱迫使船運停航,圖: PHYS) ▼
德意志銀行研究部經濟學家馬克· 沙滕貝格認為: “這一次低水位更早出現 …… 如果這一情況(相比2018 年)持續更久,經濟損失將更加嚴重。 ” 根據該研究部的數據2018 年乾旱導致德國的 GDP減少 0.2%。 疊加這三個影響,“ 屋漏偏逢連夜雨 ”的德國經濟可能會陷入一場 “完美風暴 ” ,由此帶來的衝擊足以與上世紀70 年代的“ 石油休克” 相比。 70 年代石油危機期間的一個星期日 通往慕尼黑的高速公路上空空蕩蕩 (圖:壹圖網)▼
德意志銀行德國首席經濟學家施耐德表示:“2022 年的增長率應該只有 1.2% ,如果水位繼續下降,增長也可能降至不到百分之一。” 此外,據波恩大學、 ifo 經濟研究所的報告,如果俄羅斯在今年晚些時候完全中斷對德國的天然氣供給,德國的 GPD還會再下降 0.5%到 3%。 克里姆林宮的一個指令 讓德國的能源危機雪上加霜 (圖:壹圖網)▼
在此次大旱引發的各種危機之中,與德國民眾聯繫最緊密的是能源危機。 2018 那次年萊茵河的低水位期間,航船一度只能裝載 300 噸貨物,一些地區的加油站不得不因缺油而關閉。如今,已經持續數周的低水位已經影響了兩家德國燃煤電廠的發電運行。如果幹旱持續,巴登符騰堡地區的燃煤電廠可能會因缺煤而關閉。 歐洲的油荒一波接一波 (圖:shutterstock )▼
本來,為了應對俄羅斯的“ 斷氣” 威脅,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綠黨)今年剛剛於今年 7 月制定了在危機時刻重新啟動煤炭發電的計劃,其最大動機在於保住 2022年徹底 “棄核 ” 的既定成果。
如今在居民能源成本高企之時,煤炭的水輸成本陡增,可能會影響哈貝克的既定計劃,讓輿論場上為德國核電 “續命 ” 的聲音再次響亮。 早在默克爾當政的時代,聯盟黨內部就一直有反對放棄核電的黨內派別,默克爾本人也已一度贊成給核電 “緩刑 ” 並進行了具體的政治運作,但日本的福島核電事故讓德國民情徹底轉向了儘快關停核電一邊,讓聯盟黨前功盡棄。 柏林勃蘭登堡門被掛上了抗議核電的橫幅 (圖:壹圖網)▼
如今,作為在野黨的聯盟黨輕裝上陣,藉助能源危機帶來的民情壓力,聯絡執政聯盟內部同樣對 “棄核 ” 不滿的自民黨,可能會上演新的“ 逼宮” 戲碼。 核電妥妥的工具人了 (“ 摳頭 ” 圖: shutterstock )▼
如果內河煤炭航運因旱情而被迫中止,德國還有什麼好的替代方案? 萊茵河之所以被稱為“ 黃金水道” ,就是因為內河航運的綜合成本最低。 然而從今年6 月底開始運費就節節攀升 部分港口城市運費甚至出現垂直上升▼
同樣性價比較優的鐵路貨運或許是一個替代方案,但鐵路的投資和建設周期很長,近幾十年來德國鐵路投資主要着眼於利潤較高的客運,而在現代化貨運方面一直投入不夠。 一方面,德國希望到2030 年將客運鐵路營業里程翻一番 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到2030 年將鐵路貨運市場份額從 18% 提高到25% (2013 至2025 年鐵路貨運份額,其中 2022至 2025 年為預測值 距離25% 的目標還很遠,圖: Statisca) ▼
能解燃眉之急的是奔波於高速公路上的貨車和油罐車。可是自新冠疫情以來,全球供應鏈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德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現在公路運力早已飽和。根據德國的招聘網站,運輸公司在此次旱情之前就急招5萬名專業司機而不得。 由於貨車司機待遇不好,而現役司機很多也快退休了 所以其實貨車司機短缺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疫情和乾旱更是加劇了這一現象 (參考:indeed )
珍惜這些還在路上跑的司機吧 (圖:shutterstock )▼
一面是航運工人失業在即,一面是公路運輸缺人。看來,內河航運雖然是 “ 百萬槽工衣食所系” ,似乎還是讓大力水手們上岸開車比較好。 這是一場席捲全球的旱情,我們的長江也正在經歷罕見的“ 汛期反枯” 。相比於“ 吃瓜” ,中國可以利用這次危機,觀察各國的應對方式,特別是借鑑萊茵河流域在國際河流管理上的經驗。
雲南的紅河、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都屬於國際河流,隨着河流開發程度的加深和極端氣候的增多,中國如何與鄰國公平地共享河流利益、共擔流域風險,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和生態問題,也將是嚴肅的地緣政治問題。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1: | 百年詠史(110)南鄉子 釣魚 | |
2021: | 抗戰時的生死絕戀:斷頭將軍與孤膽美妻 | |
2020: | 文革老毛也搞不下去 | |
2018: | 特朗普有權特赦自己 | |
2018: | 改革開放遠不只是經濟特區引進外資 | |
2017: | 紅朝演義六七:拉攏軍隊不成江青放火燒 | |
2017: | 對內凶神惡煞對外縮頭烏龜的豬頭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