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難度精準襲擊!北溪被炸 堪比911的國際大事件
新聞來源:俠客島
悄然之間,發生了一件堪比911的大事件,那就是直連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一號和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相繼被炸了。
當地時間26日,丹麥海事局表示,俄羅斯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在該國海域出現了天然氣泄露,並要求各種船隻遠離相關海域。
當地時間27日,丹麥和瑞典的海事局幾乎同時發布公告,說北溪一號管道發現了兩個泄露點,都在丹麥的伯恩霍爾姆島東北部。
為啥說是爆炸?因為丹麥和瑞典都記錄到了強烈的水下爆炸。其中一次爆炸產生相當於2.3級的地震,瑞典南部30個測量站都探測到此次爆炸。
2.3級地震意味着什麼?2015年濱海新區的危險品倉庫第一次爆炸震級也是2.3級,爆炸當量是3噸TNT。第二次爆炸2.9級,當量21噸TNT。
管道發生泄漏之後,大量氣泡往上涌,如同開鍋了一樣。沸騰區域形成了直徑超過一公里的氣泡圈。大家可以看看衛星照片,比一片雲的面積還大。
北溪二號和北溪一號接連發生了水下爆炸,且爆點位於三條支線上,可以斷定這是一起針對性極強的破壞活動,而且破壞者非常下本兒。
為啥要下這麼大本兒?不下這麼大本根本炸不開。北溪天然氣管道非常堅固,本身就有防震防爆設計的巨型鋼管。
北溪管道用鋼厚度大約40毫米。此外,鋼管外邊還裹着60~120毫米的混凝土。每一節重約24~25噸(含混凝土層)。
破壞者之所以下手這麼重,很顯然是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破壞程度,增加修復難度、延長修復周期,基本上就是往死里整。
值得注意的是,北溪一號在檢修期,北溪二號本來沒有投入使用,而炸開的位置剛好是靠近島嶼的淺海區,這意味着海水必然瘋狂往裡灌(水往低處流)。
這說明爆炸時間和地點是精心選擇過的,就要在檢修期動手,就要在地勢高的位置炸,就是要給你灌腐蝕性的海水,增加你的修復難度。
要想知道修復有多難,可以先了解一下建設有多難。海底管道的鋪設,其實是在船上焊接好然後順下去的。
焊過之後,還得去除鋼管表面的鐵鏽、油污,還要保持乾燥,然後做探傷和防腐,這都是水面上完成的。
也許有人認為,檢修和更換可以從一頭撈上來後進行,可是已經進去的水怎麼辦?你往外撈管子,水順着管子往裡跑,反正難度很大。
北溪二號全程1200公里,建設用了10年。有時候維修一段比新建一段還麻煩,估計沒有個一年時間,兩條管線很難修好。
問題修好之前,歐洲怎麼辦。雖然俄歐因為烏克蘭一直在慪氣,供氣時斷時續,供氣量也大幅下降,但是從沒有徹底中斷過。
從歐洲的角度,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太嚴重,三年五載也找不到替代品;從俄羅斯的角度,打仗是需要錢的,歐盟的錢也是錢。
從6月14日起,北溪一號的輸氣量降至正常狀態的40%;從7月26日起,輸氣量再降一半,至正常狀態的20%,但每天依然有3300萬方。
9月俄羅斯又因檢修進行了無限期關閉。這個無限期檢修,本來是俄羅斯給歐洲施壓的措施,其實根本沒那麼八宗事,只是關了閥門而已。
現在倒好,管道被炸了,俄羅斯手裡的牌沒有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德國也不用求着俄羅斯給氣了,因為求也沒用了。
(二)兇手是誰, 除了有實力還得有動機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誰干的呢?我們先從能力的角度,誰能幹成這事兒。其實想干這件事的人不少,但是能幹成的人不多。
剛才分析了,需要用幾噸炸藥(或者對應的炸彈)才能炸開,並且還要在水下作業,就算是正規軍都未必能這麼順利地做到。
因此可以判斷,一定是非常專業的特工(特戰隊)才能做到。而且他們還得有強大的支援體系,那麼多炸藥從哪兒搞來的?
這麼多炸藥怎麼躲開各國軍警海關的監管,送到指定位置的?因此必然有人幫忙遮掩。管道埋在水下,躲開巡邏船和目擊者找到爆破地點,必然有強大的情報支撐體系。
所以,這個肯定是有國家力量在背後支持的,或者某國的軍隊,或者某國的情報機構,普通的恐怖組織和海盜沒辦法這麼順利做到。
當然,如果是全球劫掠經驗豐富、且擁有十三艘航母的盎格魯撒克遜海盜或擁有五隻眼的盎格魯撒克遜恐怖組織,那另當別論。
接下來,我們再討論動機,哪個國家的軍隊或特工組織有能力且有動機。炸掉北溪一號、北溪二號的目的,顯然是不想讓俄德通氣。
從這個角度,俄羅斯首先應該被排除。一是俄羅斯掌握着管道的閥門;二是北溪管道俄羅斯方面是大股東。
天然氣管道是俄羅斯的重要籌碼,想斷氣隨時可以關閥門,俄羅斯完全沒有必要毀掉自己的籌碼,且給自己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這個財產損失,包括修復管道的費用,還包括耽誤掉的天然氣生意。一旦擰開閥門,那就是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啊,這對於俄羅斯維持戰爭消耗極為重要。
德國也不大可能。雖然德國新一屆政府追隨美國制裁俄羅斯,但對俄羅斯的天然氣還是非常依賴,尤其是在冬季到來之前,恨不得求着俄羅斯供氣。
就在管道被炸之前,德國國內重啟北溪二號的呼聲日漸高漲。9月25日,德國超3000人在盧布明市走上街頭示威。所以這管道炸的時機非常巧妙。
天然氣緊張,對德國打擊非常大。天然氣不僅僅是清潔的能源燃料,還是重要的化工材料。電力供應,還可以通過燒煤補充,但是化工材料短期內無法替代。
能源價格飆升,原材料持續緊張,德國的去工業化不可避免。去工業化意味着就業崗位的流失,也意味着財政來源的萎縮,德國可能面臨一場經濟危機。
(三)蛛絲馬跡,除了美國還有三大嫌疑
那麼誰最有可能呢?首先就是美國,美國既有這個能力又有動機,關鍵還是這個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既有經濟利益,也有政治利益。
炸了之後,歐洲必然加重對美國能源的依賴,這有利於美國的石油利益集團;其次,歐洲去工業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國。
今年前八個月,美國的國際直接投資增速高達143%,也就是大批資金從國外流入,其中大部分是從歐洲吸來的。
從政治上也是美國的收益最大。美國的核心利益就是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說是不擇手段。
圍堵俄羅斯,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是個天然的大國,且擁有數以千計的核彈頭,更重要的是通過渲染俄羅斯威脅、製造地區矛盾和衝突,來控制住歐洲。
大家試想,如果俄歐關係和好了,美國在歐洲事務的存在感就被削弱了,甚至連駐軍的藉口都沒了,美國反而被邊緣化,因此緊張的俄歐關係符合美國利益。
同樣的道理,美國不希望台海兩岸和平,不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解,不希望朝鮮半島和平,不希望中日韓之間矛盾化解。
所以為啥美國堅決反對北溪二號通氣,就是因為這是一條改變地緣的戰略管線,俄歐關係更加緊密,俄羅斯現金流更加充沛,美國影響力被削弱。
今年2月俄烏開戰前,拜登在記者會上公然威脅說: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就沒有北溪二號,我們會終結它。我保證,我們能做到(走着瞧)。
美國有能力,有強烈的動機,又是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劣跡斑斑的全球攪屎總棍,因此美國的嫌疑最大。
所以北溪一號和北溪二號被炸之後,波蘭的前外交部長、前國防部長、現任的歐洲議會議員,外交委員會成員,歐美關係代表團主席第一時間感謝美國。
還有一則新聞值得注意,在今年4月7,丹麥首相表示,丹麥准備允許美國軍隊進入其領土,並且可能會看到士兵被部署在博恩霍爾姆島,也就是北溪被炸附近。
也就是說,美國和丹麥之間的駐軍協議,為美國軍方在這里行動鋪平了法律上的道路。美軍在這里駐扎,應該是很有想法的。
此外,5月下旬,美國和丹麥進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地點在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海域。因此美軍有機會搜集到精確的位置信息。
第二嫌疑人則是烏克蘭。從動機上,烏克蘭的動機極為強烈。畢竟,烏克蘭和俄羅斯是交戰國,且烏東四州剛剛進行了入俄公投。
即便是在兩國開戰之前,烏克蘭也是反對北溪二號最為堅決的國家。因為北溪二號繞開了烏克蘭直通德國,削弱了烏克蘭的籌碼,也影響了烏克蘭對天然氣過路費的收取。
動機是有,我們再看能力問題。烏克蘭雖然能力不足,但是架不住有人幫忙。比如有這樣一則新聞,就在8月30日,英國向烏克蘭交付了6艘無人潛水器。
這種潛水器是專門為淺海水域設計,可下潛100米深。而且英國的專家小組和美國第六艦隊還對烏克蘭軍隊進行了為期三周的培訓。
從8月底交付,三周培訓剛好到了9月20號。由此來看,烏克蘭動機強烈,且配備了潛水設備,加上有名師指點,完全有實施的可能。
還有個信息更加印證了這一點,9月14日,烏克蘭國防部長證實,烏克蘭已經接受在丹麥境內訓練士兵的提議(證實,說明已經在實施了)。
第三個嫌疑人,很可能是大波波。大波波在歷史上一向是又菜又愛玩,經常做出一些與自身實力不太相稱的行為,以助於經常滅國。
在動機上,大波波有反俄的傳統,另外也是北溪二號的堅決反對者,畢竟也影響了自家過路費的收取。
而且大波波也有破壞北溪二號的前科。2021年2月22日,一艘波蘭漁船從南面進入到博恩霍爾姆島,試圖撞擊北溪二號的施工船。
2021年3月29日,一艘波蘭軍艦在鋪設管道船附近進行機動,試圖靠近作業船,被俄羅斯軍艦攔截。波蘭反潛飛機經常低空飛過作業區域。
第四個嫌疑人,歐洲攪屎總棍。英國本來就是臭名昭著的離岸平衡手,防止歐洲大陸上出現統一、出現強權,出現和睦。
法國強大了,英國拉德國打法國;德國強大了,英國拉法國打德國,甚至還要拉上惡果;俄國強大,又要聯合法德去打俄國。
最近幾年英俄關係一直不好,一方面英國脫歐之後,堅定地抱上了美國大腿;另一方面,因為間諜毒殺案英俄持續交惡。但歸根結底是英國不希望看到歐俄緩和。
推特上有這樣一個分析,但是我無法核實到機械手,也無法核實到水肺潛水員的訓練,更沒有查到英國潛水員獲得嘉獎的信息,因此僅供參考。
綜合來看,不大可能是其他歐盟國家獨立完成。眾所周知,歐盟大多數國家,也都是北約成員,各國都有美國駐軍,軍事上毫無獨立性。
歐盟諸國,除了英國,全都被美國情報組織無死角監控着。就是波蘭、波羅的海三傻恨俄羅斯,也沒有獨立行動的能力和膽子,除非有美英幫忙、挑唆和幫助。
(四)影響深遠,足以導致歐洲地緣地震
為啥說這是一次堪比911的大事件呢?第一,性質十分惡劣;第二,手段極為卑鄙;第三,結果非常嚴重。
俄烏開戰,雖然也是比較大的事件,但是影響面小且可控,因為俄烏矛盾和美俄矛盾由來已久,對於美國來說無本萬利,歐洲雖然苦一點,但遭戰火洗禮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北溪管道被炸則不一樣,充滿了變數。首先北溪管道本身是改變地緣的大工程,也有利於改變俄歐關係,也有利於歐洲增強獨立性,有利於俄羅斯實力壯大。
可以說,這個涉及到了德國和俄羅斯的核心利益。然而這個核心利益遭到侵犯,傷害性極大侮辱性也極強,一旦查出真兇,無疑要引起一場重塑地緣的輿論海嘯。
對於德國和俄羅斯來說,一定會想辦法查出真兇。無論真兇是誰,那麼必然會人神共憤。如果查出來是美國干的,或者美國指使的,那麼美歐關係將會遭到爆破性損傷。
畢竟歐洲的老百姓要承受酷暑和嚴冬,也要承受高漲的能源費用,還要面臨去工業化帶來的了失業和經濟危機,這都是民生問題,到時候政治正確就不值錢了。
假如查明是東歐某個國家干的,那麼歐洲就得分裂,這也會引起地緣政治的地震。假如是烏克蘭干的,那麼歐洲估計恐怕要倒戈支持俄羅斯了。
假如是英國干的,那麼德國乃至整個歐盟,要和俄羅斯站在一起了。那麼英國必然被孤立,們甚至被敵視,美國也會受到牽連(美英情報共享)。
總之,北溪被炸,堪比911的國際大事件。當年的911時間,美國開始到中東反恐,打了20年治安戰,結果錯失了遏制東方某神秘大國的良機。
而如今,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炸掉的是俄德的核心利益,炸掉的是德國的工業體系,炸掉的是德國的民生,也必將引起歐洲政治立場的根本性轉變。
【解局】“北溪”管道爆炸,誰干的?
歐洲又出了一樁大新聞。
當地時間9月26日,俄羅斯和歐洲之間輸送天然氣的主要管道——北溪1號和北溪2號遭到3處破壞,泄漏區域發生水下爆炸。從航拍圖片看,泄露點猶如在茫茫大海中冒出的巨大窟窿。
一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管道損毀事故。
瑞典國家地震台記錄到兩次震動,其中一次達到了2.3級地震水平,震源位置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兩次爆炸相距17小時,一次在當地時間凌晨0時左右,另一次在17時左右。很快,丹麥空軍在海上巡邏的F-16戰斗機就看見了海面泛起巨大浪花。
圍繞此次爆炸,德國、丹麥、瑞典等國已就事故原因展開調查。各方一致的觀點是,這是一次“蓄意破壞”。
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建成於2011年,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是俄羅斯對歐洲的主要輸氣管道。北溪2號則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5家歐洲公司合作,2021年9月建成,但一直未獲運營許可。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俄羅斯每年向歐洲輸送約1500億立方米天然氣,約占歐洲天然氣進口量的40%左右。未獲許可的北溪2號每年可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23個歐洲國家通過管道獲得俄天然氣。
“北溪”事關整個歐洲大陸的能源安全,難怪各方在事發後第一時間都表示了高度關切。丹麥首相表示,管道泄露很難想象是意外;波蘭總理說,這是一起破壞行為,與烏克蘭局勢升級的下一步有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堅稱,任何對歐洲能源基礎設施的“蓄意破壞”都“不可接受”,歐盟將就此採取“最強烈的回應”。
耐人尋味的是,管道爆炸最大的受損者——德國,這幾日都保持低調。要知道,德國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現在兩條管道都受損,只剩一條經過土耳其的南溪,那可遠遠滿足不了德國的能源需求。
海底天然氣管道強度很高,一般的破壞傷不了分毫。既然是“蓄意破壞”,那問題來了:誰干的?
二
目前眾說紛紜。有說是俄羅斯,有說是美國,有說可能是波蘭或烏克蘭,也有說是恐怖分子……
不妨分析一下:
波羅的海水不是太深,也就百八十米,要準確找到管道位置,一口氣按上仨定時炸彈,那就難了。需要弄條船在事發點轉悠十天半個月,就算有圖紙也快不了多少,深潛作業也不是個把小時就能搞定的,況且周圍還有丹麥、瑞典和德國的海上巡邏力量呢。因此,恐怖分子破壞的可能性不大。
要說是俄羅斯,人家能力倒是夠,有圖紙也有潛艇,但沒這必要,因為送氣閥門就在自己手裡呢,關上不就得了?如果費勁搞破壞,還有個問題:爆炸後,管道維修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定的,萬一俄歐關係好轉,能正常送氣了,多耽誤一刻就少掙一刻的錢啊。這半年來,俄羅斯一直都警告稱只擰閥門,可沒說炸管道。
不夸張地說,這兩條送氣管道本就是俄歐關係緩和的重要橋梁,現在橋拆了,等於要讓俄歐關係加速惡化。
會不會是美國?美國能力沒的說,上世紀60年代都能跑太平洋中間從幾千米的深水裡打撈蘇聯潛艇。但有沒有作案動機呢?
德國明鏡周刊透露,幾周前聯邦政府就收到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警告,稱位于波羅的海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可能會遭到襲擊。
有趣的是,波蘭前外長西科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管道泄露的圖片,還配了一行文字:“謝謝你,美國。”他還轉發了美國廣播公司今年2月的一則推文,當時美國總統稱,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麼就不會有北溪2號……我們將結束它”“我向你保證,我們有能力做到”。
要說是美國干的,弊端明擺着:歐盟冬天過不安穩,還能不能繼續跟定美國走?歐洲經濟要是因為能源危機大受影響,恐怕整個歐洲都得成為美國的包袱,美國很多第三產業跟歐盟配套,這大市場弄丟了也心疼。
當然,眼見的好處也不少:出口能源、資本收割、產業轉移到美國,更直接的是,讓藕斷絲連的俄羅斯和歐洲能源關係徹底玩完……不過,美方矢口否認,國務卿布林肯說,如果是攻擊和破壞管道,“顯然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即便如此,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還是發出警告:“如果調查證實美國策劃了‘北溪’爆炸,那局勢將從根本上發生變化。到時候,從美國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將成為美國人永遠的噩夢。”意思很明白,如果真是美國靠卑鄙伎倆撬了俄羅斯的天然氣生意,那今後美國也別想好過。
明鏡周刊引用德國安全部門的話說,這事很可能是“潛水員或小型潛艇”在管道上安裝了炸藥,只有“國家行為體”才能做到這一點。
牽扯到這麼多國家的切身利益,“北溪”管道爆炸很可能成為“無頭案”。但無論有沒有結果,爆炸都可能對未來歐洲乃至世界格局造成深遠影響。按彭博社的說法,歐洲需要在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下挨過這個冬天。
“石油管道已停止運轉,任何關於莫斯科可能在某個時候重新打開管道的希望都破滅了。同時,天然氣價格還在上漲。”彭博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