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若有好下場,就沒天理了----東海客廳論刻薄
余東海
項羽反秦有功,但罪惡更大,最大者有三:一殺義帝,二殺降,三火燒阿房宮。三者皆大逆不道,後二者更是大惡大罪,殺降是反人道,燒宮是滅文化,對中華文化犯下滔天大罪,可與暴秦焚書媲大。暴秦固然必亡,項羽同樣必死,天誅也。
項羽與其叔項梁初起事,便做下背信棄義、令人不齒的一件大惡事。會稽太守殷通與項梁交好,平時對項家頗多關照。秦二世元年,殷通見義軍蜂起,也準備起兵反秦,遂私下和項梁商議,準備任用項梁和桓楚當將領來起事,卻被項梁和項羽合謀殺死。
項梁自任為會稽郡守,聚集人馬在會稽郡起義。殷通在起義前知會項梁,足見他對項梁的信任,絕無傷害項梁項羽之意,不料項梁叔侄如此冷酷惡毒。當年讀史至此,不由得拍案大怒!這對叔侄若有好下場,那就沒天理了。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楚懷王身邊諸將,評價劉邦是“寬厚長者”,評價項羽是“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僅憑這一點,劉項相爭的勝敗就已註定。
明太祖說:“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明太祖並非寬仁之人,但在當時逐鹿的群雄中,儒化程度最高,相對比較寬仁。後起而勝出,非僥倖也。
把項羽看成豪傑,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覺。
何謂善?四心擴充;何謂惡?四心喪失。四端之心,正常之人皆有之,正善之士擴充之,君子充而實之,聖賢大而化之。有沒有四心就是區別善惡的根本標準。四心中,惻隱之心最根本,是仁義的根本。對於智者勇者、豪傑之士和幹大事者最為重要。喪失惻隱之心,就是惡人,如項羽。這種人很容易把大事干成大壞事,惡化家國天下和自己的命運。仁義不存,上天不佑也。羲子廳友言:
“西楚霸王堪稱豪傑中之豪傑者也。惜其屢坑降卒、復焚秦都、又吝於封土賞士,雖有數百戰不敗之雄壯,然垓下一敗而致身死名滅,不免自刎於烏江渡下,而頭顱身軀亦磔毀於宵小卒隸之手。何其痛哉?!欲為帝王而闕仁善之心,昊天不喜,其敗何其必然也。”
項羽與商鞅一樣都是天資刻薄人。這種人無論怎樣成功輝煌,必多災禍,必無後福。這裡的刻薄包括冷酷陰毒。其實,不僅商鞅,所有法家人物,包括韓非李斯嬴政趙高胡亥等等,同樣刻薄成性;不僅法家,古今中西所有邪說大師和極權暴君,無非天資刻薄人也,無非大大小小的災星,小則災家災友,大則災民災國災天下,最後災害自己。
刻薄為人,理無後福;刻薄成家,理無久享;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曾國荃寫過一副名聯:傳家有道唯存厚, 處事無奇但率真。豈僅傳家,傳國傳天下,傳道傳學術,都應存厚道。只有厚德才能載物,只有厚道才能傳之長遠。一切刻薄的人都不值得推崇,一切刻薄的東西都不值得流傳。
對天資刻薄人有三忌:一忌讚美,二忌幫助,三忌支持和追隨。追隨者命運必然惡化。如追隨項羽的將士們,死於非命者特別多。唯有一種幫助例外,那就是化之以文,導之以德,導其向善向正,那種幫助利人利己,功德很大。2022-10-28
首發於北京之春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80/113202261458.htm